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AKZR0077)

作品数:9 被引量:66H指数:4
相关作者:赵林峰陈无畏黄鹤张荣芸杨军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航工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机械工程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电动
  • 6篇电动助力
  • 6篇电动助力转向
  • 6篇助力转向
  • 5篇EPS
  • 3篇电动助力转向...
  • 3篇助力转向系统
  • 3篇转向系
  • 2篇悬架
  • 2篇硬件
  • 2篇硬件在环
  • 2篇ESP
  • 1篇单神经元
  • 1篇单神经元自适...
  • 1篇单神经元自适...
  • 1篇电机
  • 1篇电子稳定程序
  • 1篇电子稳定性程...
  • 1篇悬架参数
  • 1篇悬置

机构

  • 9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8篇赵林峰
  • 5篇陈无畏
  • 5篇黄鹤
  • 4篇张荣芸
  • 3篇杨军
  • 2篇汪洪波
  • 1篇姜平
  • 1篇胡金芳
  • 1篇申雪

传媒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汽车工程
  • 1篇中国科学:技...
  • 1篇汽车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重型牵引车驾驶室悬置与悬架参数的集成优化设计被引量:18
2016年
针对汽车多变量集成优化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问题,以某重型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带有驾驶室悬置和空气悬架的整车模型。以驾驶室悬置参数和悬架参数为变量,建立了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利用理想参数修改法确定了6个最佳优化参数,运用响应面方法拟合出4个回归模型,并进行加权,得到优化目标的最优解和权重因子大小。与仅选择悬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的结果对比,集成优化后的驾驶室悬置与悬架参数更理想,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改善较明显。
赵林峰胡金芳张荣芸
关键词:驾驶室悬置空气悬架平顺性响应曲面法
基于ESP功能分配的EPS回正力矩补偿控制策略被引量:9
2015年
在所建整车七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电子稳定程序(ESP)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工作模式的影响,设计了非线性滑模控制器,并计算出整车横摆运动所需的稳定控制力参考值,运用功能分配的方法对稳定控制力进行合力动态分配,同时考虑在低附着系数路面汽车车轮自回正力矩的严重缺失,从而提出基于ESP作用的回正力矩补偿控制策略,对EPS的工作模式进行修正。硬件在环仿真和软件仿真的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不仅改善了转向系统的回正性能,而且能够使车辆快速、准确地恢复到稳定行驶的状态,提高了其操纵稳定性。
杨军陈无畏赵林峰黄鹤高明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电子稳定程序回正力矩硬件在环仿真
基于LPV/H_∞控制的EPS系统及其硬件在环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和二自由度车辆的线性变参数(LPV)模型,设计了LPV/H∞鲁棒控制器,重点考虑了EPS系统本身参数摄动对其性能的影响;基于MATLAB对所采用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LPV/H∞控制方法比一般的H∞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可使转向系统的助力性能和路感得到提高,车辆的转向操纵稳定性也得到明显改善;基于LabVIEW PXI系统建立了EPS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台,在硬件在环试验台上,采用共轭梯度法实现了LPV/H∞控制方法的硬件在环试验,试验结果同样证明了所采用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张荣芸赵林峰陈无畏黄鹤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H∞控制硬件在环
基于功能分配与多目标模糊决策的EPS和ESP协调控制被引量:17
2014年
建立7自由度整车模型和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功能分配协调控制模型,对ESP应用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对EPS运用H∞鲁棒控制,并进行功能分配控制器的设计,功能分配控制器通过运用多目标模糊决策来决定ESP与EPS控制器的功能分配系数,从而实现功能分配控制。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在双移线工况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所建立的ESP与EPS功能分配控制模型与控制策略能够明显改善车辆在高速紧急转向下的操纵和侧向稳定性。进行硬件在环试验,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一致。
张荣芸黄鹤陈无畏赵林峰杨军
关键词:电子稳定性程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EPS助力补偿控制策略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文章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系统各部分的动力学模型,并由此搭建了其Simulink仿真模型;对于时变性、非线性较强的EPS系统,采用了单神经元自适应PID(single neuron self-adaptive PID,SNPID)控制算法;针对一般助力特性曲线下EPS系统动态响应特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在转矩传感器检测的转矩之中加入相位超前补偿、应对路面冲击的转矩微分补偿、减轻转向系统摩擦对系统影响的摩擦补偿、改善快速转向或换向时电机助力的迟钝和驾驶员"顿挫"感的惯性及阻尼补偿;并在上述补偿的基础上,针对原地撒手抖动问题提出了基于转矩变化率的助力死区增大控制方案。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加入补偿控制的EPS助力策略的动态响应特性和转向轻便性均得到了改善。
姜平祖春胜赵林峰
关键词: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路感
EPS用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驾驶员在快速操纵方向盘时手感沉重的问题,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EPS),用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原理,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为电机的调速范围有限。提出了以方向盘角速度为判断依据,低转速下在转矩环中进行id=0控制,高转速下在转速环中进行弱磁控制的控制策略,并根据某型号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给出了具体工程实现方法,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及硬件在环试验。仿真及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申雪赵林峰黄鹤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
基于功能分配的汽车悬架/转向系统可拓控制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考虑汽车悬架与转向系统耦合动力学关系,建立整车集成系统动力学模型。选取偏差与偏差微分作为特征量,建立关于特征量的可拓集合。根据关联函数,划分经典域、可拓域、非域三种测度模式。在不同可拓集合范围内对控制功能进行分配,分别设计对应功能控制算法,构建基于功能分配的可拓控制器,以尽可能改善集成系统控制性能。对由最优控制和基于功能分配的可拓控制器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功能分配的可拓控制可进一步全面提高悬架和转向集成系统的控制性能,可拓控制具有获得更佳地控制效果的能力。在不同控制方法下,以悬架、转向系统参数作为变量,对集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可拓控制,控制系统稳定性更佳;增大悬架阻尼、车速、前轮转向角至一定值时,汽车时域响应不稳定程度增加;改变可拓控制器偏差控制系数,对集成控制系统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断增加可拓控制器功能控制系数,系统各项控制性能会发生突变而失去稳定性。
陈无畏汪洪波
关键词:悬架可拓控制稳定性分析
基于模糊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策略的EPS回正控制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解决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系统回正控制中快速性与准确性之间的矛盾,提升回正控制的稳定性,文章针对PID控制中积分环节的不利影响及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较为依赖精确数学模型的问题,采用了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nonlinear state error feedback,NLSEF)的EPS回正控制策略;对NLSEF的参数采用模糊化控制调节,以转向盘的转角及角速度作为输入变量,建立回正控制策略模型。台架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参数模糊化控制的NLSEF方案明显改善了EPS的回正性能,同一车速条件下,不论转向盘初始状态如何,都能快速、准确地操纵汽车回正。
陈久闪赵林峰祖春胜
关键词:模糊控制
运用Lyapunov指数方法的车辆横向运动混沌分析及其滑模变结构控制被引量:3
2014年
建立了考虑车辆横摆、侧向以及侧倾运动的3自由度非线性整车模型;运用Lyapunov指数方法对所建立的非线性整车模型进行了混沌的数值仿真分析.通过最大Lyapunov指数图和分岔图发现,车辆的横向运动非常复杂,包含了倍周期、拟周期以及混沌运动,对于车辆极限工况时的横向运动稳定性是不利的.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SMVSC)方法,设计了SMVSC控制器,对车辆横向运动中的混沌进行了控制.为了减少SMVSC控制系统的抖振,进一步提高车辆在极限工况下行驶的横向运动稳定性,采用了幂次趋近律,利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实现了趋近律的自适应策略.最后将所设计的自适应趋近律的SMVSC系统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并将未加控制,SMVSC控制以及自适应趋近SMVSC控制三种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采用了自适应趋近的SMVSC控制对混沌的控制效果比其他的都要好,有效抑制了车辆横向运动中的混沌,显著提高了车辆在极限工况下行驶的横向稳定性,充分证明了该控制策略是有效的.
陈无畏张荣芸赵林峰汪洪波黄鹤杨军
关键词:混沌分岔滑模变结构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