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209-009)

作品数:21 被引量:407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静玲杨志峰王烜张婷王雪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湿地
  • 5篇白洋淀湿地
  • 4篇营养化
  • 4篇富营养化
  • 3篇流域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物膜
  • 2篇生物膜法
  • 2篇水环境
  • 2篇水质
  • 2篇气候
  • 2篇污染
  • 2篇膜法
  • 2篇城市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完整...
  • 1篇动力条件
  • 1篇需水
  • 1篇藻类

机构

  • 2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华北电力设计...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香港教育学院
  • 1篇北京市水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8篇刘静玲
  • 8篇杨志峰
  • 4篇王烜
  • 3篇赵彦伟
  • 3篇马牧源
  • 3篇王雪梅
  • 3篇张婷
  • 2篇于世伟
  • 2篇全向春
  • 2篇陈秋颖
  • 2篇毛建素
  • 2篇陈贺
  • 2篇苏洁琼
  • 2篇徐梦佳
  • 1篇朱晓霞
  • 1篇马楠
  • 1篇王滨滨
  • 1篇于磊
  • 1篇曾宝强
  • 1篇马芳冰

传媒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态系统受扰动程度评价的白洋淀生态需水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水是湿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影响因子,生态需水核算是对湿地进行生态保护,恢复重建的前提与基础。提出一种基于生态系统受扰动程度评价的适宜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首先根据湿地水面面积变化率最大时对应的关键水位构建初始生态水位方案并将其离散得到一系列离散值;然后应用Mann-Kendall(M-K)法分析历史水位时间序列,找出水位发生突变前自然条件下的水位状态;最后对不同情景水位方案与自然水位状态的差异程度进行修正水文指数(APPFD)评价,确定生态系统受扰动程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多个生态水位方案,进而确定相对应的生态需水量方案。将该方法应用于白洋淀湿地得出了7种可接受的生态水位方案,其中汛期的适宜生态水位在8.31—10.62 m之间,非汛期的适宜生态水位在7.51—9.60 m之间,全年的适宜生态需水量在3.10×108—6.47×108m3之间。该方法能够为实际的水资源管理和分配提供多种备选方案,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陈贺杨盈于世伟杨志峰
关键词:白洋淀湿地
白洋淀湿地水华暴发阈值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水体富营养化阈值分析可为控制水华暴发,确定合理的污染物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以白洋淀湿地为例,利用2000—2009年水质监测数据,选择表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划分出低溶氧高营养型和不稳定型2类水域;并针对不同水域类型,以叶绿素a为因变量,以pH值、水温、透明度(SD)、CODcr、总氮(TN)、总磷(TP)、氨氮、硝氮和溶解态无机磷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水质指标与叶绿素a的多元线性关系式,以此确定了白洋淀湿地水体水华暴发阈值。根据叶绿素a为30μg·L-1为水华暴发的临界值,白洋淀低溶氧高营养型水域CODcr应控制在37.31mg·L-1,不稳定型水域TP应控制在0.12mg·L-1。
张家瑞曾勇赵彦伟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华阈值多元线性回归
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白洋淀淀中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决策方法被引量:9
2012年
本研究旨在为白洋淀淀中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提供一个优化决策方法。在对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4项预选处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估。首先从处理效果、技术性能以及经济性能三方面对各处理技术进行初级量化评估,再根据其评估数据对各项技术进行二级评估,最后结合淀中村自身特点筛选出较好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最适合白洋淀淀中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优化方案。纯水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可采用人工湿地和水解酸化+人工湿地技术,人口相对分散地区可采用沼气净化技术;半水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可采用厌氧滤池+土壤渗滤和人工湿地+氧化塘技术,人口相对分散地区可采用沼气净化技术和土壤渗滤技术。
辜凌云全向春杨志峰
关键词:生活污水污水处理
水库温排水增温模拟及其对富营养化影响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温排水导致的水库增温及衍生富营养化是水库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承纳温排水的北方某浅水水库为例,利用MIKE21模型构建平面二维水温模拟模型,针对可能出现的调水量和气温极端情况,设定4个情景,分别模拟不同情景下水库水温时空分布规律,对温升带来的富营养化及水华爆发风险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受温排水口位置、温排水流向及水深共同影响,水库水温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2)气温对水库水温的影响较水深更为强烈,取水口1处水域年均温升最大,取水口1和取水口2处水域温升波动较大;(3)调水量和气温等条件变化会导致水华爆发风险变化:除取水口2附近水域外,相对于情景1,情景2和情景3高风险发生时间提前一个月;情景4增温幅度较大,导致东支和取水口1附近高风险延续时段比情景1短一个月。
徐梦佳于磊赵彦伟梁振明
关键词:温排水水温情景模拟富营养化
生物膜法应用于海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展望被引量:21
2010年
海河流域是我国人为干扰最为强烈的流域之一,流域内许多湿地的结构功能受损严重,鱼类、底栖生物、大型水生植物缺失,因此鱼类、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B-IBI)不适用于严重受损的湿地健康评价,在流域尺度上应用具有局限性,而生物膜广泛存在于任何水体中,可以用于流域尺度的湿地健康评价.本文根据生物完整性指数理论,在生物膜基本特征和人为干扰对生物膜的效应机制分析基础上,分析了生物膜评价湿地健康研究进展,探讨了生物膜方法应用于强人为干扰下海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并从生物膜整合、尺度转换、健康标准制定、主要影响因子和装置与方法改进5个方面对生物膜法应用于海河流域湿地健康评价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海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马牧源刘静玲杨志峰
关键词:生物膜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海河流域
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对策被引量:26
2010年
流域水生态风险评价是流域水环境管理急需解决的难题和研究热点,与传统风险管理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流域的异质性和复合污染问题.依靠单一污染物研究不足以提供全面风险信息,无法适应我国流域水环境改善和生态恢复的管理需求.本文通过对复合污染的联合毒性效应及其研究方法的分析,综述和比较了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和不足,探讨适合于建立流域不同生态单元质量和复合污染效应间关系的方法,发展和构建反映流域时空尺度变化规律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就流域水生态毒理机理、水环境的生态响应时空异质性变化规律和流域多目标优化管理提出研究展望及管理对策.
王雪梅刘静玲马牧源杨志峰
关键词:流域复合污染
水动力条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被引量:77
2013年
水动力条件是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和进程的主要自然因素.研究水动力条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对于水体富营养化模拟、预测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动力条件能直接作用于水华藻类细胞,影响其生长繁殖与种间竞争,同时改变水体环境及营养盐的状况.其中,流速不仅对藻类的生长聚集与分布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同时还能影响水体营养物质与优势藻的种类;流量则主要通过单位时间内水量的变化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与消亡;水体扰动直接作用于水体中藻类细胞与藻团,加强藻类的聚集,同时影响营养物质的混合与运移,从而使水体富营养化得以发生并持续.本文综述了流速、流量和水体扰动等水动力因子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研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最后指出:不同水动力条件对营养盐存在形态、藻类生长及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的影响机理和水动力条件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滞后性规律与临界值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梁培瑜王烜马芳冰
关键词:水动力条件富营养化流速藻类
白洋淀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被引量:100
2010年
作为海河流域重要湖泊湿地,白洋淀的水环境直接影响着流域生态健康和环境安全.综合运用灰色聚类法、综合污染指数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探讨白洋淀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在时间序列上,白洋淀水质1973~2007年年际变化总体呈现出恶化趋势,劣于Ⅲ类水水质,由20世纪70年代的14.3%上升到2000年以后的83%,水质恶化严重;2006年内水质变化综合污染指数春(52.9)>夏(11.4)>冬(9.81)>秋(8.88),且TP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达到14.86,BOD5综合污染指数最低为7.67.空间分布上,以南刘庄为核心的西北部区域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白洋淀东北部区域的烧车淀、王家寨、光淀张庄、枣林庄和圈头;采蒲台和端村的东南和西南区域污染最轻.通过对自然和社会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白洋淀水质的关键自然因子是入淀水量,从1973~2007年,历年入淀水量远达不到淀区最小需水量.社会因子包括产业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因子,产业因子有保定市第一产业、安新县第二产业和保定市第三产业,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708和0.624;产业结构因子有安新县工业和安新县渔业和保定市农业的发展,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0.734和0.661.此外,安新县和保定市人口增长与水质的相关系数也分别达到0.731和0.690.建议:①控制入淀水质、淀区面源和内源污染;②空间上分区管理,可分为污染控制区、综合改善区和生态恢复区;③加强生态的监测和预警,完善白洋淀流域环境公共政策和产业环境管理.
张婷刘静玲王雪梅
关键词:灰色聚类
白洋淀流域“节水-控源-净淀-调控”一体化技术集成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自洋淀流域存在的水环境与水生态问题,以综合集成方法论为指导,从节水、控源、净淀、调控4个单元进行技术集成,并运用多目标优选的数学方法进行技术方案的选择,确立了流域节水模式、污染源控制和负荷削减技术、淀区净化方案以及综合调控方法,并整合水环境健康诊断、水生态安全预警、GIS平台,构建了水生态综合调控决策支持系统。
陶锟全向春杨志峰郭伟马楠
关键词:环境学决策支持
白洋淀湿地景观斑块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景观格局变化可以深刻地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白洋淀湿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对于明晰湿地水环境质量的恶化原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法,对白洋淀1987、1999和2007年Landsat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研究了白洋淀20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苇地、耕地和水域是淀区主导景观类型,所占比例高达86.62%~93.06%,苇地为42.74%~58.02%。淀区斑块数和密度增加了23.01%,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均匀度指数由0.74降至0.67,多样性指数由1.44降至1.25。苇地和耕地面积增加最多,分别为18.08%和28.05%;水域和干草地减少最多,分别为35.78%和76.53%景观分维数范围为1.05~1.27,受人类影响较大;苇地从1.27降至1.19,水域从1.16降至1.09,人为影响明显增强;裸地、林地和干草地的分维数最小,分别为1.06~1.08,1.05~1.09和1.07~1.09。根据主导景观类型时空变化,将白洋淀划分为G、WG和WS区。G和WG区主导景观类型均表现出从水域到苇地再到耕地转化趋势,WS区的水面和苇地在外源调水的作用下得以维持,水域整体向东部转移。建议白洋淀湿地保护以水域、苇地和草地为核心,控制淀内及周边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扰动。调水要充分考虑白洋淀的景观时空特征,尽量降低对重要景观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王滨滨刘静玲张婷陈秋颖
关键词:湿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