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GJHZ1018)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王飞穆兴民蒋冲李锐王文丽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流域
  • 5篇河流域
  • 4篇渭河流域
  • 4篇河流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2篇植被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湿度
  • 2篇黄土高原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净第一性...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湿热
  • 1篇湿润指数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王飞
  • 6篇穆兴民
  • 5篇蒋冲
  • 4篇李锐
  • 2篇杜希溪
  • 1篇白桦
  • 1篇严丽
  • 1篇侯群群
  • 1篇赵云
  • 1篇赵广举
  • 1篇何毅
  • 1篇高鹏
  • 1篇李建国
  • 1篇陈爱芳
  • 1篇段文明
  • 1篇王文丽

传媒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水代价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在减少侵蚀泥沙的同时对径流量的影响不同。以裸坡地水土流失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比(Rrs),并以其作为减沙水代价指标,根据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严重的丘陵沟壑区(西峰、绥德、天水等3个典型区)的农地径流小区多年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耕作措施及生物措施的减沙水代价(Rrs)。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Rrs差异很大,变化幅度在8.5~36.4m3/t;在耕作措施上,横向耕作的Rrs大于防冲沟和浅耕,深耕Rrs最小;生物措施方面,低秆与高秆作物间作措施Rrs大于单作低秆作物和中高秆作物轮作,牧草(草木樨、苜蓿)轮作的Rrs较农作物轮作大,且草木樨与农作物轮作的Rrs大于苜蓿与农作物轮作。随着雨量的增加和坡度的增大,耕作措施和生物措施Rrs呈减小趋势。Rrs较大的措施在减少相同的坡面侵蚀泥沙时,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但是不利于径流形成。
严丽侯群群王飞穆兴民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
渭河流域近50年来气候舒适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
2013年
气候舒适度(CCI)是反映气候条件对人体感受影响的指数。根据渭河流域内13个站点1961—2010年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平均值,计算出流域内各站点气候舒适度指数各级日数持续时间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冷和寒冷的日数在减少,可达舒适的日数在缓慢增加,其变化规律与温度变化密切相关。除华山站外,各站点的舒适度都比较高,大部分站点可达舒适的时间为5个月以上。流域内可达舒适的平均天数占全年的46.9%,寒冷及冷的日数可占27.1%,没有出现炎热和酷热的天气。流域内西安、武功、天水和宝鸡站点的气候舒适度较高,其次为铜川、洛川、环县等地区。
杜希溪李锐王飞
关键词:渭河流域气候舒适度气候变化
黑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湿热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2008年黑河流域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和空气温湿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层次土壤和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各层土壤温度在2—3月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在7—9月达到一年中最高值,土壤温度周年变化幅度以及年最低温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2)表层土壤含水量受春季融雪和降雨影响较大,在8月中、上旬达到最高值;20—40cm土壤含水量对春季融雪响应较弱,80—120cm土壤含水量较为稳定,不受冻融交替影响。(3)从当年7月中旬至次年1月下旬,林地各层气温呈下降趋势,2月上旬至7月上旬呈上升趋势;距离地表近2m高度全年各月份气温略高于10m和24m高度,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4:30和6:30左右。(4)4—6月林内湿度相对较低,7—10月相对较高,空气相对湿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2:00和11:30左右;10m和24m处空气相对湿度变化规律与2m处基本一致。
蒋冲王飞穆兴民赵云
关键词:黑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气温
土壤湿度指数在黄土高原的适宜性评价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1992—2000年间黄土高原地区逐月降雨量、实测土壤湿度数据,结合GIS遥感技术、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基于TU-Wien变化检测算法,从ERS散射计数据反演获取的土壤湿度指数(SWI)或表层土壤湿度(SSM),从点和面2个尺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利用、土壤质地和地形条件下,SWI或SSM与降水呈正相关(P<0.01)。时间序列方面,降雨、实测值和SWI或SSM基本上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上,降水和SWI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在点尺度上,选取的7个站点的SWI与降水呈正相关(P<0.01),SWI和实测值的相关性随土层深度加深而下降,仅在10cm处达到显著水平(P<0.01)。对表层10cm的实测数据而言,降水和SWI的相关性要好于其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在黄土高原区域尺度上,SWI或SSM能够较为准确地揭示该地区表层土壤湿度的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有长达20年(1992—2011年)之久的数据积累,并且可以免费及时获取的SWI或SSM,对于大范围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匮乏的黄土高原地区而言,是一种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土壤湿度监测数据产品。
蒋冲王飞穆兴民李锐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湿度SWISSM
渭河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影响。根据1957—2009年渭河流域内12个代表性气象站点53a的降水和气温实测资料,采用传统统计、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讨论了渭河流域降水量和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其周期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流域降水量和气温异常的一致性是主要特点,也存在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2)年降水量主要存在30a或更大的周期变化特征,而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主要存在29a或更大的周期变化特征。
何毅王飞穆兴民白桦蒋冲李锐
关键词:气候变化渭河流域
近52年渭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利用渭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52个气象站1959—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周广胜-张新时模型、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和Spline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近52年渭河流域气温、降水、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影响,并对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在渭河流域,气温呈上升趋势(0.4℃/10a,p<0.001),且北部快于南部,东部快于西部;降水呈减少趋势(-20.1mm/10a,p>0.1),且南部快于北部。(2)湿润指数总体下降,仅关中部分地区微弱变湿。(3)NPP高值区位于秦岭山区、关中部分地区;NPP总体下降,仅个别站点微弱上升。NPP下降速率南部大于北部,空间分布格局与同一时期降水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较为一致。(4)NPP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湿润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潜在蒸散量、日照时数和气温负相关,温度对于NPP累积所起到的作用有限,水分是主要制约因素。(5)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对NPP的模拟表明,温度和降水同时上升的情况下,NPP增加15%以上;仅温度升高而降水不变时,NPP增加10%左右;温度上升而降水下降导致NPP不升反降,仅个别地区出现小幅上升。
蒋冲王文丽陈爱芳李建国王飞穆兴民李锐
关键词:渭河流域气候变化植被湿润指数
渭河流域相对湿度变化及其与植被恢复响应关系研究
渭河流域近60a来相对湿度变化具有以下特点:(1)相对湿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纬度地带性,存在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2)C值(变差系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大,变差系数相对较大的区域基本都集中在渭河流域北部、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
蒋冲杜希溪王飞穆兴民
关键词:渭河流域相对湿度植被恢复NDVI
文献传递
嘉陵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降雨侵蚀力是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对预测土壤侵蚀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嘉陵江流域12个气象站的日降雨量资料,利用章文波日降雨侵蚀力模型估算流域的降雨侵蚀力。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变异与降雨量的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变化于800~9 000MJ.mm/(hm2.h.a)之间;流域内降雨侵蚀力年际变率Cv在0.346~0.493之间,除平武站呈显著减少外并无显著变化趋势;年内降雨侵蚀力随季节变化,夏秋季降雨侵蚀力较大,冬春季降雨侵蚀力较小。降雨侵蚀力年内集中度高,6—9月份的降雨侵蚀力占全年降雨侵蚀力的80%以上。近50a降雨侵蚀力存在35a,21a的主周期变化,且对应不同的丰枯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年降雨侵蚀力无明显变化,但年内却相对集中于夏秋两季,因此仍要做好汛期的水土流失等灾害的防治。
段文明穆兴民王飞赵广举高鹏
关键词:嘉陵江流域降雨侵蚀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