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无)
- 作品数:6 被引量:164H指数:4
- 相关作者:何思明吴永李新坡罗渝杨雪莲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考虑弹塑性变形的泥石流大块石冲击力计算被引量:74
- 2007年
- 以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考虑结构的弹塑性特性,给出泥石流大块石冲击力的计算方法。采用Thornton假设,即材料为理想弹塑性体,对Hertz接触理论进行弹塑性修正,推导考虑材料塑性的接触压力计算公式。为模拟泥石流大块石对构筑物的冲击,将构筑物假设成静止不动的平面,将大块石简化为以某速度运动的质点,建立基于修正Hertz接触理论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泥石流大块石在很小的冲击速度(小于1m/s)下就可能导致混凝土材料冲击接触面上产生塑性变形。考虑结构弹塑性特性后,冲击压力计算结果小于弹性冲击压力,更符合实际情况。
- 何思明李新坡吴永
- 关键词:岩石力学泥石流HERTZ接触弹塑性
- 降雨作用下坡面水流对松散颗粒的侵蚀机理被引量:3
- 2009年
- 以水力学公式为基础,从坡面颗粒侵蚀的水分环境角度入手,分析了坡面松散颗粒处于浸泡状态下的侵蚀机理,揭示降雨作用下的坡面水流与松散颗粒侵蚀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给出松散颗粒发生侵蚀时临界降雨强度的计算公式。算例分析表明,随坡度减小粒径增大,坡面松散颗粒侵蚀发生时所需的临界降雨强度也大为增加。
- 吴永罗渝李新坡
- 关键词:降雨
- 滚石坡面冲击回弹规律研究被引量:44
- 2008年
- 在山区滚石灾害防护工程中,滚石拦截系统恰当位置的选择及其拦截高度的确定非常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拦截系统的成败。而影响拦截系统设计的因素很多,其中滚石在坡面上的运动轨迹是关键。以弹塑性接触理论为基础,研究滚石法向回弹系数、切向回弹系数的计算方法,运用运动学的基本方程研究滚石在坡面上的运动特征,推导相关的公式。通过具体算例的分析,显示了理论的合理性。
- 何思明吴永杨雪莲
- 关键词:岩石力学滚石
- 高切坡超前支护锚杆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8
- 2007年
- 人工高切坡开挖常常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甚至诱发滑坡发生,为此提出了高切坡超前锚杆支护的设计新方法。超前支护锚杆能够约束边坡变形和开挖卸荷带的发展,维持边坡的稳定,对超前支护锚杆的作用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超前支护锚杆的荷载传递特性,为超前支护锚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何思明李新坡王成华
- 关键词:超前支护锚杆
- 黏性泥石流沟道侵蚀启动机制研究被引量:17
- 2007年
- 黏性泥石流具有非常强的侵蚀能力,在其运动过程中不断地对沟道进行下蚀和侧蚀,并将沟道中大量的松散物质带走,增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根据黏性泥石流本构模型和土体抗剪强度理论,以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为工具,在假定沟床以圆弧面侵蚀的条件下,研究了黏性泥石流运动对沟道土体的侵蚀启动机制,建议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判断准则,讨论了泥石流重度、沟道坡降、土体强度等因素对沟道土体受泥石流侵蚀启动速度的影响。
- 何思明吴永李新坡
- 关键词:泥石流沟道
- 黏性泥石流沟道侵蚀启动机制研究
- 黏性泥石流具有非常强的侵蚀能力,在其运动过程中不断地对沟道进行下蚀和侧蚀,并将沟道中大量的松散物质带走,增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根据黏性泥石流本构模型和土体抗剪强度理论,以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为工具,在假定沟床以圆弧面侵蚀的...
- 何思明吴永李新坡
- 关键词:泥石流沟道
- 文献传递
- 高切坡超前支护锚杆受力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超前支护锚杆能在边坡开挖前对危险性高切坡进行超前加固,可以有效地降低边坡开挖施工期间的破坏,是边坡工程加固的新思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2D,分析了超前支护锚杆与高切坡相互作用中超前支护锚杆上轴力、剪应力的大小、分布特点及与开挖面的距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超前支护锚杆轴力呈"抛物线"形式分布,剪应力总体上呈"正弦线"形式分布。剪应力在中性点处为零,轴力在中性点处最大。
- 罗渝何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