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155)

作品数:30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钱宗武沈思芹耿加进秦力翟明女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历史地理
  • 9篇语言文字
  • 7篇文学
  • 6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尚书
  • 15篇《尚书》
  • 4篇翻译
  • 3篇理雅各
  • 2篇道家
  • 2篇英译
  • 2篇儒家
  • 2篇释学
  • 2篇述论
  • 2篇诠释学
  • 2篇文化
  • 2篇先秦
  • 2篇今文
  • 2篇今文《尚书》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修养观
  • 1篇帝王
  • 1篇点校
  • 1篇典范
  • 1篇典籍翻译

机构

  • 25篇扬州大学
  • 4篇淮阴工学院
  • 4篇徐州工程学院
  • 2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临沂大学

作者

  • 13篇钱宗武
  • 4篇沈思芹
  • 3篇耿加进
  • 3篇秦力
  • 2篇翟明女
  • 1篇葛厚伟
  • 1篇杨飞
  • 1篇贾学鸿
  • 1篇于联凯
  • 1篇陈静
  • 1篇陈树
  • 1篇祝秀权
  • 1篇王春华
  • 1篇杨飞

传媒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西北师大学报...
  • 2篇北方论丛
  • 2篇海外华文教育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语言研究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图书馆界
  • 1篇殷都学刊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西昌学院学报...
  • 1篇临沂大学学报
  • 1篇重庆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英译《尚书》看朱熹的儒家诠释学思想对理雅各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南宋理学家朱熹创立的儒家诠释学,注重字词、句章严谨精简的训释与经文本义及其义理阐发相融合,独具鲜明的理学特色,改变了传统解经路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学术影响。英国汉学家理雅各英译《尚书》特重朱子。研究理译《尚书》的翻译理念、翻译策略和文本的具体转换,不仅可以深刻体认学术转型期朱子《尚书》学的理路、风格与特征,还可以探寻不同文明交流的同质文化因子,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钱宗武沈思芹
关键词:理雅各《尚书》诠释学儒学
论《尚书》现代性的历史理据与当代诠释路径
2018年
《尚书》作为中华传统的元典,具有超越中华文明的普适性,这也是其现代价值的历史理据。现代价值需要当代诠释者的诠释才能实现,传统的诠释理念和方法适应了历史的需要,虽然有些仍然需要传承,但有些已经过时。而且,在新的时空辖域中,《尚书》的诠释还需要创新。权力话语理论、关联翻译理论、现代诠释理论等为《尚书》的现代诠释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可借以拓展新的研究领域,激活文本再生的新能量。在跨文化语境下借鉴现代理论研究《尚书》现代性的历史理据与当代诠释,对于古籍研究的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翟明女钱宗武
关键词:《尚书》诠释学话语理论关联翻译理论
朝鲜朝《书》学文献及“不校校之”原则的实践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朝鲜朝《书》学文献是《书》学东传的重要文献资料,文本形态多为写本和抄本,由于年代久远,水渍虫蛀,有些页面漫漶不清,兼之没有标点,正文与注解字体大小相同,殆不可辨。训诂体式多为注疏体,大量征引中国的经史子集,不仅存在普通古籍的误、脱、衍、倒、异等问题,而且书写率性,多为行书,字迹潦草,难以辨别;引文随意,体例混乱,校勘难度异于寻常。运用清人顾广圻"不校校之"的著名校勘原则整理研究朝鲜朝《书》学文献,可为传统校勘学增加新的研究内容,对于文献特别是域外汉文献的整理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钱宗武
关键词:朝鲜朝
经书史学化的一个样本——兼论《史记》引《书》述史
2017年
中国最早的知识体系是大道之学,而后是小道之学,次第展开的是经书与诸学理论的构建和功能的叙述。司马迁撰著《史记》,大量引述《尚书》,形成大量同义同构或同义异构的史料。运用竭泽而渔的方法,搜集史料,爬梳整比,考证辨析,可以列出"今文《尚书》各篇《史记》分布表"和"《史记》引《书》篇目分布表》",阐明今文《尚书》是《史记》最为重要的前源史料,揭示司马迁采用的是"述"的叙事方式,全面系统地展现《史记》援《书》述史的深度和广度。这在中国学术史上,是第一次通过样本分析,演绎经书史学化的具体过程,总结《史记》援《书》述史的主要方法。同时,第一次对《尚书》经典化过程中的知识转型和传播方式进行叙述和阐释,对于中国学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钱宗武
关键词:史记尚书经书
今文《尚书》方言古词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今文《尚书》是汉民族最早的元典之一,多为可靠的商、周文献,其口语化书面语的语言特点,使其成为研究上古方言词发展演变的重要语料。通过全面对比研究今文《尚书》与《方言》两书形同义同或义近的方言古词,能够发现自先秦至西汉汉语词汇的某些雅俗流变:今文《尚书》方言古词具有较强的历史稳定性,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方言古词在《方言》时代仍然是方言词;在《方言》指明流行区域的今文《尚书》方言古词中,又有近百分之八十的词条主要是流行于黄河流域的方言词,这与今文《尚书》记载的历史史实可以形成互证。对今文《尚书》方言古词的研究可以为汉语词汇史、学术史以及上古文献的考证提供弥足珍贵的语料和理论参考。
翟明女钱宗武
关键词:今文《尚书》
从部族到民族:《尚书》反映的华夏族起源与形成
2020年
作为远古"政事之记"的《尚书》,同时也是记载我国上古民族关系的珍贵历史档案。自然灾害、兼并战争、贸易往来、部落联姻等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促使华夏先民从尧舜禹时期的部族国家走向夏商周时期的民族国家,由政治认同走向民族认同,最终以一体多元理念为基础、以多重融合文化为纽带形成了华夏民族。在此过程中,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国家认同意识相互交织,民族意义上的自觉和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构成了先秦时段民族关系的鲜明底色。
吕胜男
关键词:尚书部族民族
尧不能训丹朱、舜窃负而逃与孔子的“亲亲相隐”被引量:2
2020年
“尧不能训丹朱”,舜将其父“窃负而逃”及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都是“亲亲相隐”的案例。它不仅对我国古代法律上容隐权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正确处理伦理关系、民族关系及阶级关系、政党关系等也都有用武之地。在目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也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从哲学上说,它属于事物中对立双方的统一性的范畴,对它的考察研究有利于对矛盾双方的统一性的认识与研究。
王春华于联凯
关键词:亲亲相隐
《尚书》中西翻译述论被引量:1
2017年
上古之书《尚书》承载着华夏最古老的文明与智慧,自17世纪起,即有拉丁语、法语等多语种《尚书》译本在西方传播,不同时期诸多译者对《尚书》进行了风格各异的翻译。17-18世纪,早期来华的耶稣会士试图以基督教义调和儒家经典以利于其传教而译经,译文以拉丁语和法语为主;19世纪,除了延续第一代传教士的传教策略,英、法新教传教士们也对《尚书》的历史、科学及思想文化内涵等进行学术研究,翻译更为专业化,以英文译本为主,出现了理雅各的"标准译本",促进了西方汉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译者们更为注重对《尚书》蕴藏深厚的中国历史、政治、伦理、哲学思想等进行多元文化解读,译者身份也不再几乎全是西方的传教士,而是既有中西方的世俗学者、汉学家与翻译家,也有占星家、作家等。诸多的翻译都有各自的价值,译无定译,《尚书》的翻译与研究仍有待拓展。
沈思芹
关键词:《尚书》理雅各典籍翻译
《周书》特殊的被动语法标记刍议
2015年
汉语被动句一直是语法学家讨论的热点问题。今文《尚书》的《周书》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被动语法标记"在",不见于任何传世文献。研究今文《尚书》被动句的类型特征、形式被动句介词宾语的语义类型、"在"的形成理据及其机制,对于汉语被动句的发展演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钱宗武
关键词:《周书》被动句语法标记
《尚书》的道德修养观:伦理政治的典范
2016年
《尚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其所记载的圣君贤相的谆谆教诲、敬德保民的政治诉求、奉先思孝的伦理命题、修己敬德的修身路径,蕴含着先民的道德准则,指引着个体修养的方向,规范着民族的精神走向。总结和发掘《尚书》中的道德修养观可为当代社会的价值重塑提供借鉴和参考。
杨飞
关键词:尚书道德修养观伦理政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