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委攻关基金

作品数:139 被引量:1,538H指数:19
相关作者:陈规划何晓顺朱晓峰马毅黄洁夫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8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政治法律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细胞
  • 18篇肝移植
  • 17篇术后
  • 11篇移植术
  • 11篇原位
  • 11篇原位肝移植
  • 11篇基因
  • 10篇梗死
  • 9篇手术
  • 8篇蛋白
  • 8篇退变
  • 8篇椎间盘
  • 7篇心肌
  • 7篇病毒
  • 6篇动物
  • 6篇心肌梗死
  • 6篇再灌注
  • 5篇血栓
  • 5篇再灌注损伤
  • 5篇椎间盘退变

机构

  • 7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8篇中山医科大学...
  • 17篇中山大学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郑州大学第一...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 8篇华南师范大学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广州市第八人...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24篇陈规划
  • 24篇何晓顺
  • 14篇朱晓峰
  • 13篇黄洁夫
  • 13篇马毅
  • 12篇陆敏强
  • 11篇马虹
  • 11篇杨扬
  • 10篇廖新学
  • 10篇蔡常洁
  • 9篇郑召民
  • 9篇黄宗强
  • 9篇刘尚礼
  • 8篇冉炜
  • 7篇董吁钢
  • 7篇廖明
  • 7篇辛朝安
  • 6篇唐安丽
  • 6篇汪根树
  • 6篇何建桂

传媒

  • 15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新医学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5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14篇2005
  • 22篇2004
  • 34篇2003
  • 18篇2002
  • 20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老年人的中医证型与结肠电异常改变相关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中医证型和结肠动力随年龄增高的改变。方法:观察普通成年人90例中医证型随年龄增长出现的频率改变和结肠电各高、中、低段的缺失率的比率的变化。结果:年龄36~50岁组受检者脾虚便溏的出现率显著高于18—35岁组,年龄〉50岁组受检者脾虚便溏的出现率显著高于18~35岁组。说明,随着年龄增高正常大便的出现率降低,尤其是大便稀烂的出现率显著增高,而脾虚便溏型的出现率随年龄增高也增多。结肠频谱与年龄的相关分析表明,年龄较大者其乙状结肠高频段肠电缺失的比率显著降低,降结肠高频段肠电缺失的比率亦倾向降低。结论:脾胃气虚、脾虚便溏、气虚便秘构成比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脾胃气虚、肝肠气滞构成比有随年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年龄较大者其乙状结肠高频段肠电缺失的比率显著降低,降结肠高频段肠电缺失的比率亦倾向降低。
杨巧红李永胜连至诚杜标炎陈苇菁赵自明钟廷机邹移海
关键词:中老年人中医证型
胰、肾联合移植一例报告
2006年
何晓顺朱晓峰胡安斌王东平马毅钱世鹍鞠卫强巫林伟黄洁夫
关键词:肾联合移植尿毒症患者1型糖尿病
羟基喜树碱对口腔鳞癌细胞株的抗癌作用被引量:18
2002年
背景与目的:研究已显示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口腔鳞癌的治疗研究还很少,本文研究羟基喜树碱对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细胞株)的体内外抗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及FCM(flowcytometry)检测HCPT对Tca8113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Tca8113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经HCPT处理后观察肿瘤的生长状态,计算倍增时间和抑瘤率。结果:HCPT对Tca8113细胞具有强的杀伤作用,其IC50为2μmol/L;FCM检测显示低浓度HCPT处理后可将细胞先后阻滞在S期和G2+M期,高浓度的HCPT则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延长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HCPT组移植瘤生长减慢,倍增时间延长,两组间肿瘤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接种后28天其抑瘤率达69.6%。结论:HCPT对口腔鳞癌细胞具有强的细胞毒作用,对Tca8113移植瘤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断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丁学强王安训孔庆瑜陈慧芝陈宇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口腔肿瘤鳞状细胞癌
多孔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和金葡液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 (CHAP)、纤维蛋白 (FS)及金葡液 (SAI)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作用 ,以及作为人工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 5 4只在双侧桡骨制备骨缺损模型后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将 CHAP- FS- SAI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 ,自体骨植入作为对照组 ,空白组不植入任何物质 ;术后 2、4、8和 12周分别取 2只兔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X线片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 ,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结果 实验组术后 2周见植入物与骨端形成紧密的纤维性连接 ,镜下可见 CHAP周围大量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 ;对照组有少量骨痂形成 ,有软骨细胞、骨母细胞及破骨细胞。 4、8周两组均见大量骨痂形成 ,镜下见软骨细胞钙化 ,组织骨和板层骨。 1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见大量成熟的骨细胞及板层骨 ;实验组见植入物完全骨化 ,塑形完全 ,CHAP未完全降解。空白组 12周骨缺损区为纤维瘢痕组织填充 ,镜下主要为大量成纤维细胞。 X线片 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有骨痂影 ,4周骨痂影增多。 8周实验组骨缺损消失 ,CHAP分散在骨痂中 ;对照组骨折线消失 ,髓腔开始形成。 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皮质连续 ,髓腔复通 ,塑形完全。空白组 12周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
韦正超蔡道章张峻峰金文涛
关键词:骨缺损多孔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蛋白产物表达的改变
2001年
侯国庆梁秀龄杨春水陈嵘王莹黄帆欧翠华徐评议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
重组人催乳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初步了解重组人催乳素(rhPRL)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治疗作用。【方法】先建立大鼠EM模型50只,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1组10例,实验2组10例,实验3组10例,Danazol对照组10例,生理盐水对照组6例,空白对照组4例。然后用不同浓度的rhPRL(每日分别为200μg/kg、100μg/kg、50μg/kg)给实验大鼠腹腔内注射,Danazol对照组每日灌喂Danazol(80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以与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空白对照组不加干预。观察指标:肉眼观察EM模型的消长及粘连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CD4、CD8T淋巴细胞,用ELISA法测量血清中IL-2、IL-4的含量,大鼠阴道涂片,观察动情周期的变化。【结果】建模后60%的大鼠动情周期发生了改变。用rhPRL治疗后大鼠动情周期全部呈抑制状态,显示出rhPRL对性腺功能抑制。用rhPRL治疗后,异位病灶缩小,粘连受到明显的抑制,与Danazol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及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用rhPRL治疗后CD4/CD8比值升高,与生理盐水及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用rhPRL治疗后,大鼠体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下降,而IL-2却明显升高,与生理盐水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催乳素对大鼠EM模型的生长及粘连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对性腺功能的抑制及免疫功能的调节而发挥其作用。
徐成康陈玉清谢梅清张凤丽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
分型测定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NSE和S-100β的变化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脑梗死亚型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和S - 10 0 β蛋白 (S - 10 0 β)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5 9例急性脑梗死被分为全前循环梗死 (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 (PACI)、腔隙性梗死 (LACI)和后循环梗死 (POCI)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起病 6d内血清NSE和S - 10 0 β浓度的变化 ,同对照组比较。 结果 :TACI各时点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于第 3d达到高峰 ,PACI各时点的NSE浓度亦高于对照组 (P<0 0 5 ) ,于 1d达高峰。TACI的血清S - 10 0 β浓度与NSE同步升高 ;PACI的S - 10 0 β浓度则于 3h开始上升 ,1d达高峰 ,6h、1d、3d和 6d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LACI、POCI的血清NSE和S - 10 0 β无明显改变。 结论 :脑梗死亚型急性期 (含超早期 )血清NSE和S - 10 0 β浓度变化不同 。
李振东黄海威方燕南黄如训
关键词:大脑梗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S-100Β蛋白
大鼠肝脏热缺血损伤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 观察大鼠肝脏热缺血损伤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特点 ,探讨肝脏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 对 42例不同热缺血时间条件下的大鼠肝脏标本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的动态观察。结果 光镜下 ,热缺血 30min以后 ,开始出现肝细胞轻度水肿 ,灶性的空泡变性 ,并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未见明显坏死。电镜下可见 ,线粒体肿胀尤为明显 ,但直至热缺血 60min ,大部分细胞仍为可逆性变化 ,仅少数细胞出现染色质边集、核碎裂和核溶解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热缺血 30min始出现肝糖原颗粒减少 ,并有逐渐加重趋势。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三磷酸腺苷酶在热缺血 60min后才发生明显的酶活性降低。结论 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方面证实 ,肝脏在单纯热缺血损伤时 ,缺血时间在 60min以内 ,肝细胞损伤大多仍处在可复性阶段 。
何晓顺马毅陈规划黄洁夫吴金浪胡瑞德梁英杰
关键词:组织学超微结构
双草退黄冲剂3号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双草退黄冲剂 3号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 5组 ,即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及双草退黄冲剂 3号高、低剂量组 ,采用 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在造模同时给予双草退黄冲剂 3号 (相当于每日给予原生药 10 g/ kg、5 g/ kg) ,给药 6周末采血查谷丙转氨酶、 型前胶原 (PC ) ,并取肝脏组织测定羟脯氨酸 (Hyp)含量及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以秋水仙碱组作对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双草退黄冲剂3号组血清 PC 、肝 Hyp含量较低 (P <0 .0 5 ) ,肝功能损伤较轻 ,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增生均不明显 ;双草退黄冲剂3号高剂量组上述各指标接近或略优于秋水仙碱组。结论 :双草退黄冲剂 3号有保护肝细胞。
连粤湘谭俊尹炽标龙晓英吴婉芬
关键词:肝纤维化羟脯氨酸中医药疗法
B型利钠肽与慢性心力衰竭短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能否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变化,以及比较它与生存质量、白介素-6(IL-6)、肌钙蛋白I(cTnI)对慢性心衰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所有入住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心血管内科的慢性心衰NYHA分级II—Ⅳ的患者共96例。入院第2天抽血检查BNP、IL-6、cTnI,入院1天内自行填写明苏达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生存质量量表。3个月后重复测量BNP的水平并再次填写生存质量量表。结果BNP随着慢性心衰的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躯体方面及总的生存质量得分都与慢性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3个月后,好转的患者BNP水平下降了(P<0.05),恶化的患者BNP水平升高了(P<0.05)。以150ng/L为分割点用Kaplan-meier的方法分析得出高水平BNP患者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低水平BNP的患者(P<0.01)。在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纽约心功能分级、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直径、心脏增大、IL-6、生存质量总得分、躯体方面得分及精神方面得分都是有意义的短期预后因子,而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只有BNP及生存质量精神方面得分是独立的短期预后因子。结论BNP水平的变化能反映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BNP及生存质量是慢性心衰两个主要的短期预后因子。
邓艳红董吁钢郝元涛陈丹丹王礼春何建桂关永源
关键词:BNP短期预后慢性心衰B型利钠肽慢性心力衰竭躯体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