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9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411962300)
作品数:
5
被引量:80
H指数:4
相关作者:
姚礼庆
钟芸诗
时强
陈涛
周平红
更多>>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5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5篇
医药卫生
主题
5篇
内镜
4篇
黏膜
4篇
黏膜下
4篇
膜下
3篇
切除
3篇
切除术
2篇
胸腔
2篇
胸腔镜
2篇
食管
2篇
肿瘤
2篇
黏膜下剥离术
2篇
黏膜下肿瘤
2篇
内镜黏膜
2篇
内镜黏膜下
2篇
内镜黏膜下剥...
2篇
内镜黏膜下剥...
2篇
剥离术
1篇
多发
1篇
胸腔镜辅助
1篇
医师
机构
5篇
复旦大学
作者
5篇
钟芸诗
5篇
姚礼庆
4篇
时强
3篇
周平红
3篇
陈涛
2篇
徐美东
2篇
任重
2篇
郭卫刚
1篇
蔡明琰
1篇
马丽黎
1篇
王萍
传媒
2篇
中华胃肠外科...
2篇
中华消化内镜...
1篇
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5篇
2012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胸腔镜辅助下隧道内镜切除食管固有肌层肿瘤
被引量:7
2012年
近年来.在内镜诊治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e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逐渐在我同开展.广泛应用于消化道黏膜病变、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等.患者避免了常规开腹和开胸手术的创伤。但该手术的技术难度大.且内镜所见局限于腔内.故对于消化道壁巨大的或者向腔外生长的SMT,治疗价值有限。
钟芸诗
时强
郭卫刚
任重
陈涛
姚礼庆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黏膜下肿瘤
内镜切除术
胸腔镜
消化道肿瘤内镜微创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6
2012年
发现与切除消化道肿瘤是内镜医师关注的焦点之一。内镜下消化道肿瘤治疗技术主要为病变组织切除术和病变组织破坏术。病变组织切除术主要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dissection,ESD)等;病变组织破坏术主要包括激光治疗、微波治疗、光动力学治疗、氩离子凝固法等。目前,国内外均以EMR和ESD技术作为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的标准方法。我们在此总结EMR和ESD技术以及以这2项技术为基础的内镜微创治疗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发展与应用。
姚礼庆
时强
钟芸诗
关键词:
内镜微创治疗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光动力学治疗
内镜医师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短期内胃镜检查对防治迟发性出血的价值评价
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短期内再行胃镜检查在防治迟发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11月间,行ESD治疗的67例胃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84岁,中位年龄63岁。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常规胃镜复查,观察有无创面迟发性出血,并给予适当处理及随访。结果67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贲门5例、胃体6例、胃底3例、胃窦35例、胃角16例、残胃2例。病变最大直径2.0~7.0cm,平均(3.73±1.24)cm。ESD术中无大量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术后9.0%(6/67)的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5例发生在术后第3天,1例在术后第4天。迟发性出血者中Forrest分级Ib2例,Ⅱb4例,均经内镜下成功止血。本组中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远高于既往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迟发性出血所得的出血发生率,但从随访结果看,两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相当。结论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实际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无临床症状,无严重不良后果,故可以不常规行ESD术后短期内胃镜检查,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精神负担。
钟芸诗
时强
姚礼庆
周平红
徐美东
任重
陈涛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手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出血
内镜全层切除术后胃壁缺损的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间断缝合术
被引量:36
2012年
目的探讨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间断缝合术修补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治疗后胃壁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10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间断缝合术修补EFR治疗后胃壁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共计14例患者.中位年龄49(32-63)岁。病变位于胃体5例,胃底8例,胃窦与胃体交界l例。病变大小为0.6~3.0cm。应用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间断缝合术修补成功率100%(14/14),内镜下修补中位用时12(8-201min,无中转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病例。4例于治疗后1d出现腹部胀痛或隐痛.体温升高.其中2例经B超提示腹腔有少量积液,给予穿刺引流;4例均继续半卧位,持续胃肠减压和抗感染治疗1~3d后好转出院。术后14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1~8)个月,2例创面金属夹和尼龙绳残留.给予内镜下异物钳取出,创面愈合好。结论金属夹联合尼龙绳间断缝合术修补EFR治疗后胃壁缺损安全而有效,可以成为临床上消化道缺损内镜下修复的方法之一。
钟芸诗
时强
姚礼庆
周平红
徐美东
马丽黎
陈涛
关键词:
黏膜下肿瘤
金属夹
尼龙绳
隧道内镜技术联合胸腔镜治疗食管多发平滑肌瘤一例
被引量:2
2012年
近年米,内镜微创技术飞速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其衍生技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e submucosa exavaton,ESE)、
钟芸诗
郭卫刚
蔡明琰
王萍
周平红
姚礼庆
关键词:
内镜技术
平滑肌瘤
胸腔镜
多发
食管
隧道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