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090236)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齐亚超郭宗成高钟生李强肖向建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丁基苯酞
  • 2篇缺血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脑缺血
  • 2篇脑缺血
  • 2篇苯酞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能力
  • 1篇鼠脑
  • 1篇缺血大鼠
  • 1篇自由基
  • 1篇自由基代谢
  • 1篇腺苷二磷酸
  • 1篇腺苷二磷酸核...
  • 1篇磷酸
  • 1篇脑缺血大鼠
  • 1篇聚合酶
  • 1篇聚腺苷二磷酸...
  • 1篇记忆能力
  • 1篇核糖

机构

  • 2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作者

  • 2篇肖向建
  • 2篇李强
  • 2篇高钟生
  • 2篇郭宗成
  • 2篇齐亚超
  • 1篇张晓玲
  • 1篇吕佩源
  • 1篇李军涛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脑组织线粒体Na+-K+-ATP酶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前脑组织线粒体Na+-K+-ATP酶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5)、丁基苯酞大剂量治疗组(n=15)和小剂量治疗组(n=15)。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慢性脑缺血模型,4周后,分别给模型组、大、小量丁基苯酞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丁基苯酞6mg/kg和2mg/kg,2次/d。用药4周后,利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取前脑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Na+-K+-ATP酶的活性。结果较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逃避潜伏期延长[分别为(10.41±3.81)s和(25.54±9.82)s,P〈0.01]线粒体ATP酶活力下降[分别为(3.73±0.32)μmol·mgprot-1·h-1和(2.81±0.40)μmol·mgprot-1·h-1,P〈0.05],而丁基苯酞大、小剂量组较模型组记忆能力显著增强[分别为(11.72±5.78)s和(12.48±5.45)s,P〈0.01],ATP酶活力明显增加[分别为(3.53±0.37)μmol·mgprot-1·h-1和(3.43±0.43)μmol·mgprot-1·h-1,P〈0.05],不同剂量丁基苯酞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丁基苯酞注射液可增强缺血区神经元线粒体Na+-K+-ATP酶活力,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提高慢性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肖向建齐亚超高钟生李强郭宗成吕佩源
关键词:丁基苯酞慢性脑缺血学习记忆NA+-K+-ATP酶
丁基苯酞注射液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自由基代谢及海马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注射液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自由基代谢及海马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慢性脑缺血模型组、大剂量丁基苯酞治疗组和小剂量丁基苯酞治疗组各20只。用药4周后,观察前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海马PAR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前脑组织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P均<0.05);丁基苯酞注射液大、小剂量组较模型组SOD活力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下降(P均<0.05)。丁基苯酞注射液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PARP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丁基苯酞注射液可通过抑制PARP蛋白的表达和减轻自由基损伤而保护慢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肖向建齐亚超张晓玲李强高钟生郭宗成李军涛
关键词:丁基苯酞脑缺血丙二醛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