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8A030201005)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8A030201005)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捷朱玥殷子徐鋆耀褚忠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癌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细胞
  • 1篇氧化性应激
  • 1篇胰母细胞瘤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应激
  • 1篇右上腹
  • 1篇占位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 1篇上腹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功能
  • 1篇实性
  • 1篇实性占位
  • 1篇酸酶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6篇王捷
  • 2篇褚忠华
  • 2篇殷子
  • 2篇徐鋆耀
  • 2篇朱玥
  • 1篇叶义标
  • 1篇张建龙
  • 1篇陈捷
  • 1篇金少文
  • 1篇孙健
  • 1篇陈汝福
  • 1篇罗淑娟
  • 1篇唐启彬
  • 1篇陈涛
  • 1篇徐康
  • 1篇叶华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外科研究与新...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多学科治疗模式被引量:19
2013年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其发病数占全球总数的40%以上。在过去的五十余年中,我国肝癌工作者在肝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尤其是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肝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在不同的报道可以达到40%~70%。但十余年来,
王捷陈汝福唐启彬
关键词:肝癌
肝再生磷酸酶-1稳定转染肝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功能
2015年
目的 构建肝再生磷酸酶-1(PRL-1)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过表达PRL-1的肝细胞癌Huh7细胞株,研究PRL-1在Huh7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人肝癌组织总RNA中扩增PRL-1基因编码区域(CDS)全长序列,与双酶切的pMSCV-PIG质粒连接,经PCR及测序鉴定pMSCV-血细胞凝集素(HA)-PRL-1载体构建成功.用293T细胞包装病毒,并感染Huh7细胞,1 mg/L嘌呤霉素持续加压筛选2周后,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RL-1在Huh7中的表达.PRL-1稳定转染细胞株构建成功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进行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研究PRL-1在Huh7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克隆的PRL-1基因CDS序列完全正确,且正确插入到pMSCV-PIG载体中,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稳定转染效率在90%以上,FQ-PCR结果显示PRL-1稳定转染组其mRNA表达是对照组的(4.4±1.5)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RL-1在Huh7细胞中过表达.CCK-8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PRL-1促进Huh7细胞增殖(P<0.01).PRL-1稳定转染细胞2周克隆形成率为(26.7±1.9)%,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P<0.01].PRL-1稳定转染组较对照组侵袭细胞数量增多(P<0.01).结论 PRL-1肝细胞癌Huh7稳定转染细胞株构建成功,PRL-1促进Huh7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侵袭.
金少文王开美徐康徐鋆耀褚忠华王捷
关键词:肝细胞癌反转录病毒载体生物学功能
腹腔镜脾切除与开腹脾切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治疗非外伤性脾肿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因非外伤性脾肿大而进行脾切除的患者40例,其中2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为腹腔镜(LS)组,18例行传统开腹的脾切除术作为开腹组(OS),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S组中2例(9.1%)患者因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腹,6例患者于腔镜下同时行门奇静脉断流术,4例患者于腔镜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OS组中7例患者同时行门奇静脉断流术,3例患者同时行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的脾重量、体积以及长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L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OS组,但LS组术中失血量和术中输血的例数均也少于O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LS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6±1.8(d),小于OS组的10.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LS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8.2%,要低于OS组的38.9%(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非外伤性脾肿大是安全可行的。
叶义标罗淑娟陈捷陈涛王捷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开腹术
成人胰母细胞瘤一例报道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男性,21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半年,伴皮肤黄染10余天”入院。体检:中上及右上腹局部压痛明显,Murphy征阳性,余无异常。B超示:胰头部实性占位,肝内、外胆管稍扩张,胆囊增大并胆汁淤积,肝、脾、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未见异常。
朱玥殷子龚义伟王捷
关键词:胰母细胞瘤MURPHY征成人皮肤黄染实性占位右上腹
重视抗HBV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复制水平也影响着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HBV-DNA复制也可以导致肝癌术后复发率的增高,因此,一些临床研究致力于抗HBV治疗能否有效预防肝癌的术后复发。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表明,抗HBV治疗可以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而部分研究结果则认为不能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但是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对于HBV相关性肝癌,抗HBV治疗无论是在肝癌围手术期的处理还是在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方面,在肝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必须重视抗HBV的治疗。
王捷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病毒疾病治疗
不同食物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的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比较3种不同食物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中脂肪变类型及代谢表型之间的差异.方法 将雄性LEWs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NC组)、胆碱-蛋氨酸缺乏饲料(MCD组)、低胆碱-蛋氨酸加高脂饲料(MCD+ HF组)和低胆碱-蛋氨酸加高糖饲料(FLD组)饲养l、2、4、6周及3个月.评估不同组各时间点大鼠肝脏脂肪变的程度,观察脂肪变病理类型、肝脏酶学改变及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水平变化.结果 MCD组大鼠体质量减轻约30%并有超过66%的肝脏细胞脂肪变性,肝脏酶学以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为主(与NC组比较,P<O.05),脂质过氧化产物(LP0)较NC组升高160倍(P<0.05),谷胱甘肽(GSH)含量第1周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至MCD+ HF组及FLD组水平;MCD+ HF组大鼠体质量曲线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有超过66%的肝脏细胞脂肪变性,以谷草转氨酶(AST)升高为主,LPO升高约4倍(与NC组比较,P<0.05),GSH含量自第1周起较NC组降低(与NC组比较,P<0.05);FLD组大鼠体质量曲线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但仅表现轻度脂肪变,其肝脏酶学结果与NC组相似,但其LPO及GSH变化与MCD+ HF组相似.结论 不同的食物诱导的脂肪肝形成机制不同,这可能导致了脂肪肝研究中不同的实验结果.
孙健张建龙褚忠华叶华徐鋆耀殷子朱玥王捷
关键词:脂肪肝酶学氧化性应激谷胱甘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