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483)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周琴蔡剑姜东荆奇曹卫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麦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分
  • 1篇淀粉
  • 1篇淀粉粒
  • 1篇酸度
  • 1篇酸雨
  • 1篇籽粒
  • 1篇小麦花后
  • 1篇小麦籽粒
  • 1篇理化特性
  • 1篇糊化
  • 1篇糊化特性
  • 1篇花后
  • 1篇

机构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周琴
  • 1篇黄洁
  • 1篇戴廷波
  • 1篇田益华
  • 1篇张传辉
  • 1篇曹卫星
  • 1篇荆奇
  • 1篇孙其松
  • 1篇姜东
  • 1篇蔡剑
  • 1篇江海东
  • 1篇吴晓静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酸度酸雨对小麦花后氮硫代谢和籽粒蛋白组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酸雨是中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为研究酸雨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可能影响,以小麦品种扬麦15和汶农17为材料开展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酸度(pH2.5、p H4.0和p H5.6)酸雨对小麦花后氮硫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酸雨处理抑制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提高了扬麦15整个灌浆期及汶农17灌浆中后期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促进了叶片蛋白的降解,降低了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酸度酸雨提高了成熟期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酸度越强,增加幅度越大,籽粒中各蛋白组分含量和大部分氨基酸含量也有明显提高。酸雨提高了扬麦15叶片丝氨酸乙酰转移酶(SAT)和O-乙酰丝氨酸硫裂解酶(OAS-TL)活性,但对汶农17硫代谢关键酶活性影响较小,酸雨处理还提高了籽粒中二硫键和含硫氨基酸含量。可见酸雨对小麦氮硫代谢有不同程度影响,进而影响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组成,酸度越强影响越大,但不同品种对酸雨响应有一定差异。
孙其松黄洁吴晓静江海东周琴
关键词:酸雨花后小麦蛋白质组分
小麦籽粒A-型和B-型淀粉粒的理化特性被引量:11
2009年
以小麦面粉中分离纯化出的A-、B-型淀粉粒为材料,研究其形态及理化特性。淀粉粒扫描电镜形态观察显示,小麦全淀粉中A-、B-型淀粉粒形态差异显著,分离出的A-、B-型淀粉粒无混杂。分离纯化出的A-型和B-型淀粉粒粒径范围分别为4.45~44.46μm和0.47~11.16μm,单位质量数量分别为1.23×1010g-1和6.70×1010g-1,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27.70%和22.62%。B-型淀粉粒的膨胀势较大,但糊化值明显小于A-型淀粉粒。重组淀粉中B-型淀粉粒的重量比例小于30%时对淀粉糊化特性影响很大,超过30%后,淀粉粒粒级分布对糊化特性的影响变小。
田益华张传辉蔡剑周琴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
关键词:糊化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