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616A-10)
-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 相关作者:郭亮吴占松彭晓峰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甲烷在成型纳米活性炭中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被引量:20
- 2008年
- 为提高天然气储气装置的单位体积储气量,模压成型的大尺寸吸附剂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有关甲烷在这种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问题也成为关注热点。采用差压穿透实验,在较宽广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测量了甲烷在成型纳米活性炭中吸附过程的表面扩散系数,利用Maxwell-Stefan模型分析了表面扩散、Knudsen扩散和黏性流扩散对总吸附过程的影响以及与温度和压力变化的相关性,并根据实验结果导出表面扩散系数的经验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表面扩散对甲烷在纳米活性炭型炭中的吸附过程起主导作用,但在低压条件下Knudsen扩散也非常重要。随压力升高,表面扩散系数趋于定值,而黏性流扩散作用持续增强,成为吸附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 郭亮彭晓峰吴占松
- 关键词:甲烷纳米活性炭吸附动力学扩散
- 超临界条件下甲烷在纳米活性炭表面的吸附机理被引量:11
- 2008年
- 在273-373K、0-10MPa范围内测量了甲烷在纳米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和等量吸附热.结果发现,在实验涉及的温度范围内,吸附平衡特性在低压下能够很好地遵循Dubinin-Astakhov(DA)微孔填充模型,但是当压力超过特定范围时,吸附等温线及等量吸附热测量数据都与DA模型计算结果发生了偏离,吸附行为更接近单层定位吸附.文中参照Cerofolini对亚单层吸附提出的Freundlich-Dubinin-Radushkevich(FDR)混合模型,对纳米活性炭在较高压力条件下的吸附使用通用Freundlich(GF)模型进行了修正,从而提出了一种分段模型GFDA.根据GFDA模型对甲烷在广泛的压力范围内在纳米活性炭表面的吸附机理进行了完整的解释,并对纳米活性炭表面的能量非均匀性进行了分析.
- 郭亮吴占松
- 关键词:超临界纳米活性炭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