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51020)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许徐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3篇文艺
  • 2篇政治
  • 2篇文学
  • 2篇阿英
  • 1篇东渡
  • 1篇东渡日本
  • 1篇政治观
  • 1篇政治理念
  • 1篇政治文学
  • 1篇中共
  • 1篇中共中央
  • 1篇中共中央机关...
  • 1篇生命
  • 1篇中央机关
  • 1篇资产阶级
  • 1篇维论
  • 1篇文艺理论
  • 1篇文艺思想
  • 1篇乌托邦
  • 1篇小资产阶级

机构

  • 4篇合肥学院

作者

  • 4篇许徐

传媒

  • 2篇合肥学院学报...
  • 1篇新文学史料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十年来阿英文艺思想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0年
30年来的阿英研究,研究者主要围绕文学与政治、内容与形式这两条线,以阶级一元决定论视角得出阿英左倾激进的基本判断,形成功利论、范式论、成长论、特征论等几种观点。实际上,阿英文艺思想是一个"理念政治-先锋现实-力的美学"的三维结构,前者是其核心价值追求,先锋现实关乎内容,力的美学关乎形式,阿英希望通过两者完美结合,在文学与政治实践的同向行进中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许徐
关键词:阿英文艺思想功利论范式论发展论
论阿英的革命文学政治观
2012年
在革命文学这一指定范围,阿英确立了政治的三重特性:革命性、理想性和先锋性,以及形式的三个层次:规范性、总体性和发展性。对"革命文学"的阶段限定和政治与形式的多重理解,构成了阿英的人本主义文学政治观。阿英的实践启发学界建构文学政治的"一体两面论",解决文学与政治的共生问题。
许徐
关键词:阿英革命文学政治
文学·政治·政治文学
2011年
从"政治三元论"出发,追溯历史发现文学的伤痛缘于政治人为的狭义化,"政治"概念的含混是文学与政治关系争论不清的根源。"政治文学"以政治生活作为作品"核心轴",审美地反映人类的美好政治理念和情感,具有理想性、否定性的特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想象维度——乌托邦,实际否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理念层面结合的唯一可能性。
许徐
关键词:文学政治理念政治文学乌托邦
真实是文艺的生命——论周而复现实主义文艺观的思维内涵被引量:1
2013年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周而复,敏锐的历史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促使他从"历史真实"的文学本质论出发,形成了以"主题发展论"为标准的作品内容观,以"典型规律论"为特点的作品创作观,以"语言唯一论"为追求的作品本体论,从而在文学的本质与创作规律、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等多方面形成了以"真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文艺观。
许徐
蒋光慈与藏原惟人交游考论被引量:1
2013年
1930年10月20日,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第3版刊登了一条重磅消息:"没落的小资产阶级蒋光赤被共产党开除党籍"。消息开列出的第二条理由是:去年全国斗争发展,白色恐怖加紧的时候,他私脱离组织,逃到日本俟(嗣)后骗党说到青岛去养病,党给他最后一个警告,而他未能彻底认清自己错误。所谓"逃到日本",指的是蒋光慈1929年8月至11月的东京之行。这个说法,看似言之有据,而且有杀伤力,但实际在刻意回避蒋光慈旅居东京抱病开展革命文学活动的史实,特别是他与日本文论家藏原惟人交往中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有益探索,从而使得文学史上的蒋氏东京之行,至少还遗留三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一,蒋光慈为何在1929年春夏之交东渡日本;其二,
许徐
关键词:蒋光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共中央机关报东渡日本考论交游小资产阶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