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2049)

作品数:8 被引量:170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智武刘树根邓宾李金玺孙玮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断裂带
  • 2篇四川盆地
  • 2篇盆地
  • 2篇裂带
  • 2篇龙门山
  • 2篇勘探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学
  • 1篇叠合
  • 1篇叠合盆地
  • 1篇岩石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右旋
  • 1篇右旋走滑
  • 1篇运动学涡度
  • 1篇致密
  • 1篇四川盆地西部
  • 1篇碎屑
  • 1篇碎屑锆石

机构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7篇刘树根
  • 7篇李智武
  • 5篇李金玺
  • 5篇邓宾
  • 4篇孙玮
  • 4篇汤聪
  • 3篇孙东
  • 2篇钟勇
  • 2篇孙东
  • 1篇冯逢
  • 1篇雍自权
  • 1篇张葳
  • 1篇张长俊
  • 1篇武文慧
  • 1篇翟中华
  • 1篇丁一
  • 1篇林杰
  • 1篇陈杨
  • 1篇王国芝
  • 1篇罗志立

传媒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米仓山构造带逆冲-走滑变形序列的节理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米仓山构造带位于扬子板块北缘,东西两侧分别同龙门山、南大巴山冲断带交接过渡,由于受到多个造山带的影响,所以对其构造复合过程的研究至关重要。文中通过测量米仓山构造带的节理面和擦痕,采用吴氏网对古应力场进行恢复,同时依据节理缝的交切关系以及节理面所在地层时代,结合已有年代学资料和断层特征,首次重建了米仓山构造带的构造期次。米仓山构造带共经历了5期构造运动:①200~160Ma,S—N向(σ3直立)逆冲性质挤压运动;②120~100Ma,S—N向(σ3E—W向)走滑性质挤压运动;③95Ma,NW—SE向挤压运动;④50~40Ma,NE—SW向挤压运动;⑤15Ma,E—W向挤压运动。第一期、第二期应力场形成了米仓山隆起和米仓山前缘的东西向构造,第三期、第四期应力场对米仓山构造带进行改造,形成了米仓山前缘的叠加构造,第五期应力场使米仓山构造带最终成型。
汤聪刘树根李智武孙东孙玮李金玺
关键词:擦痕古应力场
四川含油气叠合盆地基本特征被引量:74
2011年
随着近年来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突破,重新审视其基本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特点变得迫切而必要。四川盆地是典型的叠合盆地,显生宙以来经历了震旦纪—中三叠世伸展体制下的差异升降和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晚三叠世—始新世挤压体制下的褶皱冲断和复合前陆盆地(陆相碎屑岩盆地)、渐新世以来的褶皱隆升改造(构造盆地)3大演化阶段以及晚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海相碎屑岩、海相碎屑岩→陆相碎屑岩)、晚白垩世(前陆盆地沉降中心的迁移、秦岭构造域→青藏构造域、沉积→部分隆升剥蚀)、始新世(外流盆地→内流瓮地、沉积盆地→地貌盆地、沉积→整体隆升剥蚀)3大关键构造变革/沉积转换期。印支期以来,四川盆地受周边多个方向造山带(北缘秦岭造山带、东缘雪峰陆内构造系统、西南缘青藏高原)多期活动影响,形成多组、多期构造的复合—联合叠加。现今盆山构造格局呈现明显的三分性(地貌、基底和构造形迹),发育突变型和渐变型两类盆山边界。按盆地不同区域盆山结构特征、定型时间和主控因素,可将四川盆地划分为5大盆山结构区:Ⅰ区:川北突变型盆山结构区(秦岭构造控制域);Ⅱ区:川西突变型盆山结构区(青藏构造控制域);Ⅲ区:川东渐变型盆山结构区(雪峰构造控制域);Ⅳ区:川西南渐变型盆山结构区(青藏—雪峰—基底构造联合控制域)和Ⅴ区:川中原地隆起—盆地区(基底构造控制域)。四川盆地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含油富气盆地,勘探潜力巨大。这是由充足的烃源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所决定的。首先,多阶段盆地叠合演化造就了5套重要的烃源层,总厚度可达1500~2500m,有机碳含量高,生烃量大,成气率高。其次,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的发育对海相油气起了重要的封闭作用,而冲断带—前陆盆地二元结构�
刘树根李智武孙玮邓宾罗志立王国芝雍自权黄文明
关键词: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勘探策略四川盆地
大巴山城口弧形断裂带右旋走滑构造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是几何学上对称平顶型、内部形迹削截的弧凸结构带,区域走向总体呈北西向延伸,其主边界城口断裂由北向南发生偏转(由近南北向→北西向→近东西向),内部构造形迹与边界断裂呈明显削截和交切关系,弧形带凸顶方向与构造带南西向逆冲推覆极性一致。基于野外构造解析和15个样品的显微构造分析,对城口弧形断裂带右旋逆冲走滑构造特征和变形-变质特点及其沿走向的变化进行研究。宏观上,城口断裂带体现出早期近东西走向线理和平行于主断裂带弧形展布的后期线理两期世代和序列性,同时展现出强烈右旋走滑剪切变形特征,且走滑剪切变形强度由北西向南东减弱。微观构造上,断裂带构造岩普遍发生弱-中等强度变质,北段以中-高绿片岩相为主,右旋逆冲走滑剪切指向运动学标志体发育、变形强烈。断裂带南段以低绿片岩相为主,右旋走滑逆冲剪切指向运动学标志体相对稀疏、变形微弱。城口断裂带宏观与微观特征表明变质和(右旋走滑剪切)变形强度总体上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减弱,呈非对称性。构造运动学上的非对称性和强烈右旋走滑剪切运动特征主要取决于印支期以来华南和华北板块汇聚过程中(尤其是燕山期)汉南能干性基底由南向北的强烈楔入作用。
邓宾李智武刘树根孙东钟勇李金玺汤聪
关键词:右旋走滑构造地质学
米仓山构造转换带特征及转换模式被引量:6
2011年
米仓山构造带被北东走向的龙门山陆内复合造山带及北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前陆冲断带夹持于其间,两个构造带平面上组成一个"八"字形构造,空间上为一个向北收敛,向南发散背倾型的Ⅰ型三角带构造。在两大构造带前展式扩展变形晚期的过程中,米仓山则起到调节这两大构造带构造平衡的作用,因此为一构造转换带。米仓山构造转换带由北向南可以分为基底冲断隆起带、南缘滑脱变形带、川北类前陆盆地平缓褶皱带。基底冲断隆起带与川北类前陆盆地平缓褶皱带,在调节两侧造山带构造平衡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米仓山基底隆冲断带,由于其岩石的刚性,主要是发育脆性的断裂作用,通过垂向上的抬升,横向上的缩短来调节构造平衡。而川北类前陆盆地平缓褶皱带,岩石能干性较基底岩石弱,主要是通过北东走向及北西走向的褶皱作用、少量北西走向的断层作用和垂向上相对下降作用等调节来自两侧造山带的构造平衡。通过对米仓山构造转换带的构造特征分析表明,米仓山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先存的基底隆起构造是导致其变形差异性的主因,构造缩短量及缩短率是其次因。
孙东刘树根李智武孙玮邓宾钟勇李金玺
关键词:构造转换带龙门山
川中龙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混合沉积及其致密油勘探意义被引量:49
2013年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的主力产油层之一,通常认为储集体为高能介壳滩相的"纯"灰岩。本文基于露头、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观察,认为川中龙岗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一套典型的湖相混合沉积,包括狭义的混积岩和广义的混合层系。狭义混积岩成分以碳酸盐为主,由碳酸盐、陆源碎屑和泥质以不同比例混积而成,包括含砂泥质介壳灰岩、含泥砂质介壳灰岩、含介壳含泥钙质砂岩、含介壳含砂钙质泥页岩等岩石类型。广义混合层系主要为介壳灰岩、泥页岩、砂岩与狭义混积岩等构成的互为夹层或近等厚互层。混合沉积类型主要有间断混合、原地混合和相混合3种,分别受控于风暴作用、水动力条件和优势相。由于后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无论是较纯的介壳灰岩还是混合沉积都极为致密,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溶蚀微孔、微裂隙和构造裂缝。除了"纯的"介壳灰岩外,由介壳和粉砂—泥质混积而成的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由于微裂隙相对发育,部分物性好的层段也可以作为储层。上述结果和钻测成果暗示:临近烃源的低能介壳滩和介壳滩缘等混积相的粉砂—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是一种广泛发育的潜在储集体,这对于致密油勘探而言尤为重要,应该引起重视,建议进行试点勘探。
丁一李智武冯逢翟中华孙玮汤聪张葳张长俊刘树根
关键词:下侏罗统湖相微裂缝川中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主要断裂带变形岩石显微组构分析及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和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构造带以其独特的弧形特征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显微组构方面对石泉–安康断裂和城口–房县断裂附近的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旨在为扬子与华北板块穿时斜向碰撞及陆内造山作用提供一些基础信息。大巴山石泉–安康断裂带两侧样品主要发育矿物鱼、压力影、旋转碎(残)斑系,运动学指示标志以右旋为主,石英颗粒呈波状消光和带状消光,定向拉伸明显,以亚颗粒旋转(SGR)动态重结晶为主,具有韧性变形特征,石英c轴点极密大多数分布边缘,少数位于中心,指示了底面滑移为主或底面滑移与菱面滑移共同作用,Flinn指数K值大于1表明应变样式为拉长型椭球体。城口–房县断裂带东段样品石英碎斑波状消光较弱,弱定向或无,无动态重结晶,石英c轴点极密均为位于边缘,指示了底面滑移为主,呈现脆韧性变形特征,Flinn指数K值小于1表明应变样式为压扁型椭球体。综合分析认为大巴山变形变质温度以中–低温为主,相当于绿片岩相;南、北大巴山构造变形存在显著差异性,后者变形变质温度比前者的相对较高,且变形强度呈现由北而南的递减趋势。综合研究认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早期受北东向挤压形成向南西逆冲推覆,后期经历了北北东向挤压发生强烈右旋走滑。
李金玺李智武刘树根邓宾孙东汤聪武文慧
关键词:运动学涡度显微组构
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早期物源与龙门山的有限隆升——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物源区过去常认为主要为其西部的龙门山和松潘-甘孜褶皱带,仅少数学者认为主要物源区位于东部和北部。本文利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法对川西上三叠统小塘子组(T3t)不同地区的4个样品进行了研究,发现川西上三叠统小塘子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2400Ma,1900~1750Ma,~1000Ma,850~700Ma,500~400Ma,300~250Ma,250~213Ma等7个范围,其中代表扬子西缘来源的850~700Ma年龄锆石在T3t沉积时在川西地区广泛分布,而松潘-甘孜地区却分布较少,表明龙门山在T3t沉积时已经隆升。此外,850~700Ma的锆石数量虽众多却并不占绝对优势,相比之下1900~1750Ma年龄的锆石数量更多,经分析认为1900~1750Ma年龄的锆石主要来自秦岭造山带,表明川西上三叠统小塘子组沉积物质主要来自其北东方向和北部,龙门山晚三叠世早期隆升规模有限。
陈杨刘树根李智武邓宾曾祥亮林杰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龙门山四川盆地西部
米仓山构造带的应变与涡度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米仓山构造带东西向的断裂逆冲兼左旋走滑,西段的韧性变形较强,东段脆性为主。北东向三个主断裂带由北而南逆冲兼左行剪切,早期可能发生脆韧性变形,后期叠加了脆性变形。前震旦系基底岩系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透入性流变,碎斑结构和糜棱结构发育,镶嵌构造、S-C组构、带状构造、眼球构造为主,局部偶见"δ"和"σ"旋转碎斑以及矿物鱼。石英颗粒以亚颗粒旋转动态重结晶为主。显微特征反映岩石变形温度相当于绿片岩相。利用Fry法测定石英颗粒三维应变应变强度集中在1.35~1.60之间,显示出从北到南逐渐增强的趋势。Flinn指数K和Nadei-Hossack图解均表明应变类型为近似平面应变的拉长型。运动学涡度分析表明米仓山应变以简单剪切变形作用为主,具有由南向北递增趋势。
李金玺孙东刘树根李智武邓宾汤聪万洪程
关键词:显微构造涡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