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374040)

作品数:22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永庆马凤才李健杨伟宋朋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赤峰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3篇干涉角
  • 12篇转动传能
  • 10篇量子
  • 10篇量子干涉
  • 9篇传能
  • 6篇英文
  • 6篇微分干涉角
  • 5篇碰撞诱导转动...
  • 4篇量子干涉效应
  • 4篇Π
  • 4篇COLLIS...
  • 3篇原子
  • 3篇原子分子
  • 3篇双原子
  • 3篇双原子分子
  • 3篇分子
  • 3篇COLLIS...
  • 3篇DIFFER...
  • 3篇J
  • 3篇V

机构

  • 15篇辽宁大学
  • 2篇赤峰学院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沈阳航空工业...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2篇李永庆
  • 10篇马凤才
  • 8篇李健
  • 4篇杨伟
  • 3篇宋朋
  • 2篇初玉玲
  • 2篇李春霞
  • 2篇倪艳清
  • 2篇张宏
  • 1篇王伟丽
  • 1篇王伟丽
  • 1篇陈跃辉
  • 1篇刁丽颖
  • 1篇李源作
  • 1篇孙东杰
  • 1篇彭浩岩
  • 1篇金光生
  • 1篇曲健
  • 1篇马莹莹

传媒

  • 8篇原子与分子物...
  • 6篇辽宁大学学报...
  • 4篇Chines...
  • 3篇Chines...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elated Quantum Interference of ^2П [Case(a)] Diatom on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被引量:2
2009年
理论上在 collisional 量干扰学习在不可分的干扰角度和散布角度之间的关系,原子的不可分的干扰角度 --2∏[case(a)] 两价的分子系统被描述。理论上模仿实验,在一个原子的导致碰撞的旋转精力转移上的理论模型 --2∏[case(a)] 硅藻系统基于第一份订单被介绍远程的相互作用潜力考虑的出生的近似。为 2∏在 Hund 的盒子(a) 硅藻的电子状态,干扰的度被讨论。导致碰撞的旋转精力的干扰角度 CN 转(在 Hund 的盒子(a) 与的 2∏) 他, Ne,和 Ar 被计算份量上。在不可分的干扰角度的决心的关键参数被获得。
Jian LiYan-qing NiYong-qing LiWei-li WangFeng-cai Ma
关键词:干涉角散射
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干涉角和转动量子数的关系被引量:8
2005年
沙国河等人在CO(A1∏(v=0)~e3∑-(v=1))体系与He, Ne 和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首次观测到了量子干涉效应,并测量了干涉度.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与转动量子数以及能量间隔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考虑长程相互作用势,应用一级玻恩近似和直线轨迹近似,分别计算了CO(A1∏(v=0)~e3∑-(v=1))体系和He, Ne,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不同转动量子数以及不同能量间隔下的干涉角,得到了干涉角随转动量子数和能量间隔的变化趋势.这些结果对设计、分析这种类型的实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永庆陈跃辉李春霞马凤才
关键词:碰撞诱导转动传能干涉角转动量子数
4氢-吡喃-4-硫酮~1(n→π*),~1A_g^-(π→π*)和~1B_u^+(π→π*)等的激发态特征(英文)
2008年
理论上4氢-吡喃-4-硫酮的激发态特征用量子化学方法以及二维实空间分析法和三维立体实空间分析法加以研究.理论上的结果揭示1(n→π*)和1Ag-(π→π*)激发态是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激发态,而1Bu+(π→π*)激发态是离域激发态.它们的跃迁偶极矩的强度和方向用三维密度跃迁(TD)加以解释,用三维电荷密度差(CDD)观察分子间电荷转移(ICT)的激发态特征或局部激发态特征.用二维实空间分析法研究电子-空穴相关性,离域化和激子的尺寸.
孙东杰李源作李永庆马凤才
关键词: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
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的微分干涉角
2006年
理论模型基于一级含时波恩近似,考虑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原子与1∏态双原子分子体系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的微分干涉角.
张宏李永庆
关键词:碰撞诱导转动传能微分干涉角量子干涉
∏态双原子分子Λ分裂引起的量子干涉现象:微分干涉角和相对速度的关系
2007年
为了研究CO(A′∏,v=3)和He碰撞体系由于∏态Λ分裂引起的量子干涉现象的微分干涉角和相对速度的关系,考虑一级波恩近似,各向异性相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对微分干涉角进行了推导,利用得出的公式,研究了微分干涉角和相对速度的关系.
杨伟李永庆
关键词:量子干涉效应微分干涉角
Charge and Energy Transfer in the Metal-free Indoline Dyes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2006年
为敏化染料的太阳能电池的没有金属的 indoline 染料被采用量化学方法学习。地面的性质和没有金属的 indoline 的激动的状态的比较学习为染料染 -- 揭示的敏化的太阳能电池:rhodanine 的数字包围增加,人之间的精力差别和 LUMO 减少,在有有约束力的精力的吸收光谱有红移动的(i) 增加了,并且转变偶极子时刻减少了;(ii ) 把微分密度基于充电的分析,我们观察到费用和精力从 phenylethenyl 被转移到 indoline, rhodanine 响;(iii ) 电子洞连贯主要在 indoline 和 rhodanine 戒指上,并且激子尺寸分别地是为有一和二枚 rhodanline 戒指的 indoline 染料的 30 和 40 个原子。这些结果为敏化染料的太阳能电池在没有金属的 indoline 染料用作电脑辅助的设计的一个好例子。
Li-ying DiaoWen-xiang GuYue-hui ChenFeng-cai Ma
关键词:电荷转移
单三重混合态Na_2(A^1∑~u^+,v=8~b^3Π_(0u),v=14)和Na碰撞传能的干涉相位角的计算(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文章详细介绍了单三重混合态同核双原子分子Na2(A1∑u+,v=8~b3Π0u,v=14)和Na碰撞传能的干涉相位角的理论计算方法.并且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势(一种是长程吸引相互作用势,另一种是Lennard-Jones相互作用势),进行了具体的数值计算.在实验温度750 K下,计算积分干涉相位角,与实验值相差很小.干涉相位角的大小表明混合态体系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最后,分析了干涉相位角随着不同参数的变化关系,发现Na2Na体系中,干涉相位角随各参数变化而变化,但变化不大.
倪艳清李健马凤才
关键词:转动传能干涉角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Angle of Collision-induced Rotational Energy Transfer in Na2(A^(1)∑u^(+),ν=8~b^(3)∏0u,ν=14)-Na System
2006年
对原子-双原子体系碰撞诱导转动传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在含时一级波恩近似的基础上考虑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计算了单-叁重混合态的Na2(A1∑u+,v=8-b 3∏0u,v=14)体系与Na碰撞的微分干涉角(b≤ρ和b≥ρ),得到了微分干涉角与碰撞参数的关系,对其碰撞量子干涉作出了定量准确的描述.
李健李永庆王伟丽马凤才
关键词:转动传能干涉角
∏态双原子分子Λ分裂引起的量子干涉现象:微分干涉角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7年
为了理论研究CO(A1∏,ν=3)和Ne碰撞体系由于∏态Λ分裂引起的量子干涉现象的微分干涉角的影响因素,考虑一级波恩近似,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对微分干涉角进行了推导,利用得出的公式,研究了微分干涉角的影响因素.
杨伟
关键词:量子干涉效应微分干涉角
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干涉角和碰撞参数的关系
2006年
为了理论研究在COA^1∏(v=0)-e^3∑^-(v=1)体系和He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与碰撞参数的关系,考虑一级波恩近似,长程相互作用势和直线轨迹近似,在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态)体系,计算了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不同碰撞参数下的干涉角,得到了和实验相符的结果。
杨伟彭浩岩李永庆
关键词:碰撞诱导转动传能微分干涉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