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105)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沈吉敏陈忠林刘宇韩莹刘玥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
  • 2篇臭氧
  • 2篇臭氧氧化
  • 2篇催化臭氧
  • 2篇催化臭氧氧化
  • 1篇对氯硝基苯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 1篇饮用水中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检测
  • 1篇有机物
  • 1篇源水
  • 1篇脂肪胺
  • 1篇色谱

机构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瀚蓝环境股份...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原工学院

作者

  • 5篇陈忠林
  • 5篇沈吉敏
  • 2篇韩莹
  • 2篇刘宇
  • 1篇刘枫
  • 1篇王鹤
  • 1篇昌盛
  • 1篇刘玥
  • 1篇密长海
  • 1篇高国赢
  • 1篇康晶
  • 1篇佟丽娜

传媒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黑龙江大学自...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氯甲酸-9-芴甲酯柱前衍生液相色谱法测水中脂肪胺被引量:1
2013年
对文献报道的采用氯甲酸-9-芴甲酯为柱前衍生试剂、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中脂肪胺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满足快速检测痕量脂肪胺的需要.改进后的方法,分析时间缩短了一倍.采用乙腈:水=55∶45(体积比)为流动相,用C18柱和荧光检测器对水中的7种脂肪胺进行了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选择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65 nm和310 nm,流动相流量为1.0 mL/min,7种游离脂肪胺标准品配制浓度范围为1.0~1200.0 μg/L时,测定脂肪胺的相对标准偏差(RSD)≤1.8%,脂肪胺的回收率为97.3% ~ 103.8%,脂肪胺的线性相关系数>0.9988,检出限为0.89~ 2.82 fmol.改进后的方法检测快速,并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对松花江水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样品基底的干扰,可用于实际样品中伯胺和仲胺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
佟丽娜沈吉敏康晶陈忠林韩莹
关键词:荧光检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脂肪胺
O_3/H_2O_2工艺去除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了臭氧(O3)和过氧化氢(H2O2)联用技术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去除。利用小试试验确定了投加H2O2的工艺参数和相关因素的影响,在中试系统中模拟DMP污染,考察了联用工艺应用于实际水体的除污染效果。小试结果表明,在H2O2/O3的最佳摩尔比为0.6∶1时,可以有效提高水中DMP的去除率。同时影响因素考察发现,随反应温度升高去除率升高,pH值在中性范围内对DMP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叔丁醇对DMP的去除表现出抑制作用。中试结果表明,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O3/H2O2有效地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对饮用水中μg级DMP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可以作为一项给水深度处理技术。
刘宇沈吉敏陈忠林密长海高国赢
关键词:O3H2O2DMP饮用水催化臭氧氧化
极性分类-分子质量分级法剖析华南某原水中有机物组成特性
2015年
天然有机物NOM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产生消毒副产物的主要前驱物质,利用膜滤法(UF)和凝胶色谱法(GPC)对佛山水源水进行分离分级,深入了解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特性和化学分布特性,为控制和去除水中NOM提供基础数据。膜滤分离结果表明,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 000的有机物占比最大,平均在65%以上。利用凝胶色谱法将原水中有机物分为6类,即憎水酸(HOA)、憎水碱(HOB)、憎水中性物质(HON)、亲水酸(HIA)、亲水碱(HIB)、亲水中性物质(HIN)。分离结果表明,该6类物质在原水中分布较为均匀,其中HOA占比最大,6类有机物具有不同的分子质量分布特征。
魏艳何赞端区良益罗丽春廖伟雄吴凯张亚超沈吉敏陈忠林
关键词:天然有机物分子质量
硅酸锌催化臭氧氧化水中痕量对氯硝基苯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去除饮用水中的痕量对氯硝基苯(pCNB),以实验室制备的硅酸锌为催化剂考察催化臭氧氧化对pCNB的去除能力.利用N2吸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分布以及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探讨了m(O3)/m(pCNB),催化剂投加量和水质因素对催化臭氧氧化去除pCNB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硅酸锌在蒸馏水和自来水本底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催化活性.在去离子水本底条件下,催化臭氧氧化可以使pCNB去除率提高47%;在自来水本底条件下也可提高25%.在去离子水本底条件下臭氧与pCNB的最佳质量比为6,催化剂最佳投量为200 mg.L-1,水中重碳酸盐/碳酸盐碱度和水中腐植酸浓度对硅酸锌催化臭氧氧化去除pCNB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刘玥陈忠林刘宇韩莹王鹤沈吉敏
关键词:催化臭氧氧化臭氧氧化对氯硝基苯硅酸锌
氯灭活水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被引量:5
2013年
以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作为难灭活微生物的代表,研究了氯对水体中芽孢的灭活效果,考察了氯浓度、作用时间、反应体系pH值、温度以及芽孢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对芽孢的灭活过程可分为延滞期和灭活期;初始氯浓度在2.06~10.30mg.L-1,反应时间0~166min,pH值6~9,温度1~30℃,初始芽孢浓度102~1012 cfu.ml-1范围内,消毒剂浓度和反应时间共同影响着氯对芽孢的灭活效果,提高消毒剂投量或延长消毒反应时间,均可提高灭活率;酸性条件下氯灭活芽孢的能力强于碱性条件下;随着温度的上升,氯对芽孢的灭活能力增强;芽孢的初始浓度对氯灭活芽孢的效能影响不大。初始氯投量为8.30mg.L-1,pH=7,芽孢初始浓度106 cfu.ml-1,温度分别为5℃和25℃下,枯草芽孢杆菌对氯消毒剂的抗性强于炭疽芽孢杆菌。
刘枫陈忠林昌盛沈吉敏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灭活
饮用水氯和氯胺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生成势的比较被引量:7
2018年
消毒是保证饮用水微生物安全的重要单元,但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也会威胁人体健康。以南方某水源水为研究对象,比较氯和氯胺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的生成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 H值、溴离子及天然有机物(NOM)均对卤乙酸的生成量有影响。与氯消毒相比,氯胺消毒除了能显著降低卤乙酸的生成量,还可以抑制溴代乙酸的生成;随着氯消毒或氯胺接触时间的增加,卤乙酸含量逐渐提高,主要卤乙酸为二氯乙酸(DCAA)、三氯乙酸(TCAA)和一溴二氯乙酸(BDCAA),各种卤乙酸含量均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多。氯化消毒24 h时,生成的卤乙酸总量为32.4μg/L,其中DCAA占卤乙酸总量的45.4%,TCAA占卤乙酸总量的21.2%,BDCAA占卤乙酸总量的24.1%;氯胺消毒24 h时的卤乙酸生成总量为3.8μg/L,DCAA占卤乙酸总量的72.0%,TCAA占卤乙酸总量的11.9%,一溴一氯乙酸(BCAA)的比例为16.0%。氯胺消毒时卤乙酸生成的种类和量均比氯化消毒时有显著降低;当p H值升高时,无论是氯化消毒还是氯胺消毒,卤乙酸生成总量均呈降低趋势;氯和氯胺消毒时,随着溴离子浓度的增加,卤乙酸总量均明显增加,溴结合因子(BIF)也随之提高,但与氯消毒相比,氯胺消毒的溴结合因子要低;对氯化消毒和氯胺消毒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后发现,消毒过程中均是疏水性有机物生成的卤乙酸总量最多,其次是中性有机物,亲水性有机物生成的卤乙酸总量最少。
区良益王晓钟宁何赞端罗丽春张亚超沈吉敏陈忠林
关键词:氯胺消毒副产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