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科技项目(2011-K-13) 作品数:14 被引量:74 H指数:7 相关作者: 彭涛 任自强 张海潮 徐胜平 吴基文 更多>> 相关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 西安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科技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矿业工程 更多>>
导水断层对地温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深入研究导水断层对地温场的影响及温度场和地下水流场的耦合机理,以淮北矿区徐广楼井田F38断层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分析了其断层带附近地温异常的原因,清晰地反演了导水断层对地温场影响的整个过程。 彭涛 张海潮 任自强 沈书豪关键词:导水断层 地温场 数值模拟 淮南矿区各井田钻孔简易测温的校正及其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由于目前淮南矿区简易测温数据的校正工作较少,通过对区内各个井田和勘探区进行近似稳态孔数据的井底温度恢复校正量与井液停止循环时间关系曲线的绘制,拟合出各分区符合实际测温变化规律的指数型函数校正公式,得出淮南矿区简易测温孔校正曲线公式分布图,并对几个勘探区的简易测温孔进行校正。 徐胜平 彭涛 任自强皖北钱营孜煤矿地温分布规律及其异常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13年 根据皖北钱营孜煤矿勘查资料,分析了主采煤层的地温分布特征及地温异常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地温在垂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由32煤层—82煤层—10煤层的平均地温逐渐增加,10煤层埋深大其热害也相对严重;在横向上,同一煤层温度也有变化,在区内中部NE-SW向条带内温度相对较高。从整体来看,主采煤层高温区主要集中在F22和F17断层所夹持的区域内。矿区32煤层地温异常主要受到地质构造、地下水活动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岩浆岩作用是82煤层和10煤层地温异常区的主要控制因素。 吴素珍 彭涛 郭艳关键词:地温梯度 地温异常 影响因素 钱营孜煤矿 淮南朱集井田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16年 矿井热害是目前淮南煤田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文中在汇总和分析井田内32个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2个井下巷道岩温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绘制了地温-深度关系图、地温梯度-深度关系图以及井田现今地温梯度分布图,并探讨了该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朱集井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1.7~3.8℃/hm,平均2.83℃/hm,地温整体较高,在垂向上表现为传导型增温特点,在平面上表现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地质构造对区内现今地温场起着主要控制作用,岩性特征和地下水活动对地温场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彭涛 樊敏 吴佩 任自强关键词:现今地温场 地温特征 影响因素 两淮煤田煤系地层岩石热导率特征 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对淮北和淮南煤田煤系地层所测定的127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结果,对测试的岩石热导率结果进行校正,还原岩石初始压力和温度环境下的热导率,校正结果值略大于实测值。同时结合区内前人的实测数据,全面报道了两淮煤田岩石热导率参数及其特征,并从多方面分析了影响热导率大小的因素。结果表明:两淮煤田煤系地层岩石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37~4.36W/mK,平均值2.54W/mK;热导率与岩性、埋藏深度、地层时代和密度等相关密切,砂岩的热导率普遍大于泥岩和煤,热导率和深度、密度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彭涛 张海潮 任自强 沈书豪 徐胜平关键词:热导率 影响因素 两淮煤田 淮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大地热流分布 被引量:18 2015年 淮北煤田的高温热害问题愈发突出,但目前对该区系统的地温场特征及大地热流分布研究非常稀少.在系统分析淮北煤田大量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井下巷道围岩温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72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全面阐述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淮北煤田现今地温梯度众值介于1.80~2.80℃/100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2.42℃/100m;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39.52~74.12mW/m2,平均热流值为55.72mW/m2,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均低于同处华北板块的其他盆地以及南部的淮南煤田;大地热流受地温梯度控制明显,两者分布较为相似,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结果表明,区内现今地温场和热流分布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内构造格局的控制. 彭涛 吴基文 任自强 徐胜平 张海潮关键词:地温场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两淮煤田大地热流分布及其构造控制 被引量:14 2015年 基于127块煤系地层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测定结果,并结合59个井田内可靠的系统测温数据,计算得出两淮煤田的大地热流值,并编制大地热流分布图,其结果表明:两淮煤田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29.7~83.9mW·m^-2,平均值为58.3mW·m^-2,和其他沉积盆地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淮南煤田大地热流值(63.7mW·m^-2)远大于淮北煤田(55.2mW·m^-2).综合分析得出,两淮煤田大地热流与其他盆地的差异以及淮南煤田热流值高于淮北煤田的现象为构造演化和区域地质背景的控制结果;而研究区内热流的分布不均主要是由于受地质构造对地温场的影响所致,推覆构造上下盘现今热流值的差异尤为突出. 彭涛 吴基文 任自强 徐胜平 张海潮关键词:两淮煤田 热导率 大地热流 淮北煤田太原组灰岩沉积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对淮北煤田勘探时期揭露太原组灰岩的钻孔统计分析及采样测试,详细研究了淮北煤田太原组灰岩的厚度、层数、岩性及化学成分等沉积学特征,并分矿区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太灰在研究区内的沉积学特征。研究表明:太原组地层在研究区内自西向东厚度增大且灰岩层数增多,自南向北厚度减小且层数也减少,沉积环境多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环境。 胥翔 吴基文 汪宏志关键词:淮北煤田 淮北煤田地温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在淮北煤田各矿井的地面钻孔测温及井下测温资料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各矿井近似稳态孔测温曲线对简易测温曲线进行了校正,计算了各测温孔的地温梯度,并对不同水平深度的地温进行了预测,在横向和纵向上揭示了淮北煤田的地温分布特征。 韩锋 汪宏志关键词:淮北煤田 地温梯度 淮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 被引量:14 2015年 在系统分析淮南煤田大量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井下巷道围岩温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58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全面阐述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淮南煤田现今地温梯度的众值介于2.50-3.50℃/h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2.9℃/hm;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31.87-83.9 m W/m^2,平均热流值为63.69 m W/m^2,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区均高于淮北煤田;大地热流受地温梯度控制明显,其变化特征和地温梯度分布较为相似,整体表现为中东部高,西部其次,东南部最小的特征。分析揭示,区内现今地温场和热流分布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内构造格局的控制。 任自强 彭涛 沈书豪 张海潮 徐胜平 吴基文关键词:现今地温场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淮南煤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