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无)
- 作品数:3 被引量:82H指数:3
- 相关作者:孙玮李美慧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新社会运动中的大众媒介社会动员分析——以抵抗艾滋病公共健康运动中的社会动员为例
- 引言关于艾滋病与媒介,联合国艾滋病项目执行主席彼得·派特有句传播甚广的名言,"当涉及到艾滋病时,记者的影响比医生的影响更大"。研究者认为,20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艾滋病在全球火速蔓延,以及其所导致的高死亡率,使得世界...
- 孙玮陈醇
- 关键词:大众媒介社会动员公共表达新社会运动
- 文献传递
- 中国“新民权运动”中的媒介“社会动员”——以重庆“钉子户”事件的媒介报道为例被引量:36
- 2008年
- 本文依据社会运动特别是建构社会运动理论,以有关重庆"钉子户"的大众媒介报道与评论为分析对象,描述并阐释了大众媒介在中国"新民权运动"中的社会动员作用。本文认为:转型中国的"新民权运动"具有"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的双重诉求,兼具旧、新社会运动的特征,既要实现在国家制度层面从等级统治的传统政治中解放出来的目标,又包含从个体出发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获得个人自主性的生活政治内涵。媒介的社会动员也因此包含了"认同政治"中的多样化内容,在动员的关键环节"集体认同感"、"集体行动框架"的建构中都体现了转型中国的特殊性,即由个体层面的私人性诉求转向国家制度变革层面的呼吁,并以此达成中国"新民权运动"的多重目标。
- 孙玮
- 关键词:大众媒介社会动员
- 制造上海:报纸中的“上海开埠”——以2003年为例被引量:10
- 2009年
- 本文以上海开埠160周年(2003年)的报纸文本为分析对象,以安德森有关报纸与想象共同体的理论为基本框架,围绕这个历史热点时刻的报纸作为,探讨媒介对于城市共同体的建构。本文认为,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背景下,上海报纸承接并转换既有的民族国家认同,重构了地方主义认同的另一层面——城市共同体认同。并由此进一步阐释,安德森时代的想象共同体已不能完全承载当下中国上海人的"乡愁",民族主义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 孙玮李美慧
- 关键词: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