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00141)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3
相关作者:徐莘香单玉兴刘一刘一颜炜群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暨南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软骨
  • 4篇缺损
  • 4篇关节
  • 4篇关节软骨
  • 3篇干细胞
  • 2篇软骨缺损
  • 2篇软骨修复
  • 2篇组织工程软骨
  • 2篇组织工程软骨...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软骨
  • 2篇间质干细胞
  • 2篇工程软骨
  • 2篇骨缺损
  • 2篇骨修复
  • 2篇关节软骨缺损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修复兔关节软...
  • 1篇软骨细胞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吉林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1篇深圳出入境检...

作者

  • 3篇单玉兴
  • 3篇徐莘香
  • 3篇刘一
  • 2篇宇丽
  • 2篇杨同书
  • 2篇刘一
  • 2篇颜炜群
  • 1篇吕俊华
  • 1篇王刚
  • 1篇山艳春
  • 1篇侯立中
  • 1篇孙杰
  • 1篇唐明乔
  • 1篇郑辉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应力环境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影响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同应力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影响。 方法 将日本大耳白兔 15只制成髌骨外侧脱位动物模型 ,平均分成 3组 ,每组 5只 :即单纯载体脱位组 (对照组 )、移植物正常应力组及移植物脱位组。对兔 MSCs进行分离、培养 ,以兔 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自体组织工程移植物修复关节软骨缺损。6周后处死动物 ,观察修复组织的成分和结构。 结果 术后 6周 ,移植物正常应力组修复组织浅层为软骨组织 ,甲苯胺蓝染色接近正常关节软骨 ;深层为软骨下骨 ,与正常关节软骨结构相似。移植物脱位组为骨组织所修复 ,缺损周围的正常关节软骨变薄 ,软骨下血管侵入正常关节软骨内 ,遗留在股骨髁滑车槽内的移植物在滑车槽正常关节软骨表面形成新生类透明软骨组织。单纯载体脱位组为纤维组织修复。 结论  MS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只有在正常应力状态下修复效果最佳 ;提示维持负重关节正常的应力刺激 ,对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组织的形成和维持必不可少。
王刚刘一单玉兴徐莘香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组织的初步报告被引量:33
2001年
目的 采用组织工程方法 ,以培养后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制成人工软骨培养物 ,经体内外培养后发育出成活的软骨组织。方法 抽取兔骨髓液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 ,再经体外分离、培养获得兔骨髓 MSC。向 MSC培养液内加入地塞米松、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和维生素 C进行软骨起源诱导培养 3周 ,部分细胞开始转变为圆形并分泌基质。将诱导后的细胞与牛 型胶原及人纤维蛋白按一定的比例混合 ,制成软骨样的培养物并分别做体内外培养。结果 体外培养 2周后 ,培养物内大部分细胞已萎缩消失。但剩余的少量细胞成活 ,形成类似的软骨陷窝并分泌甲苯胺蓝异染的软骨基质。体内移植培养 3周后 ,培养物已发育成颗粒状成熟的软骨组织。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可用于组织工程软骨组织的构建 ,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人工软骨组织构建中的功能细胞。
单玉兴刘一徐莘香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软骨
Osmic acid staining of myelin sheath in normal and regenerated peripheral nerves被引量:2
2007年
Objective : To introduce a practical, economical, and time-saving method to stain (with osmic acid) the myelin sheath in normal and regenerated peripheral nerves. Methods: A total of 12 Sprague Dawley rats, weighing 250-320 g ( mecan = 276 g ± 38 g ),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normal nerve group (n = 6 ) and a regenerated nerve group ( n = 6 ). In the normal nerve group, the ventral and dorsal roots of L4 to L6 and their sciatic nerves were harvested for histological analysis. While in the regenerated nerve group, the right sciatic nerves were severed and then repaired with an epineurial microsuture method. The repaired nerves were harvested 12 weeks postoperatively. All the specimens were fixed in 4 % paraformaldehyde and transferred to 2 % osmic acid for 3-5 days. Then the specimens were kept in 75% alcohol before being embedded in paraffin. The tissues were cut into sections of 3 ten in thickness with a conventional microtome. Results: Under a light microscope, myelin sheaths were clearly visible at all magnifications in both groups. They were stained in clear dark colour with a light yellow or colorless background, which provided high contrast images to allow reliable morphometric measurements.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 was made in both normal and regenerated sciatic nerves. The ratios of the myelin area to the fibre area were 60. 28 % ± 7.66 % in the normal nerve group and 51. 67% ± 6. 85% in the regenerated nerve group, respectively (P〈0.01). Conclusions: Osmic acid staining is easy to perform and a very clear image for morphometrical assessment is easy to obtain. Therefore, it is a reliable technique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nerve morphology.
卫丽萍何风春陈逊文卢士璧Marco LanzettaRobbert De Iongh
关键词:REGENERATIONSTAINING
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膝关节软骨大面积深层缺损的实验研究
2001年
目的 将培养的软骨细胞埋在胶原凝胶中,观察其对家兔漆关节软骨大面积深层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然后与胶原以一定比例混合培养,植入免膝关节股骨负重面的缺损(5mm ×4mm)部位,观察 2、4、8.12周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移植后第 8周,所修复组织的边缘变得模糊,与周围宿主整合得很好,缺损边缘不清晰。组织学观察,缺损处表面光滑,边缘与宿主完全整合,缺损处呈典型的关节软骨样组织,并且底部有新形成的软骨及骨小梁生成。对照组(未移植组)组织学观察缺损部位主要为纤维组织所填充,未见有由新生软骨细胞形成的软骨组织。结论埋在胶原凝胶中软骨细胞对家兔膝关节软骨深层缺损的修复作用。
宇丽孙杰吕俊华颜炜群杨同书侯立中刘一
关键词:软骨细胞胶原关节软骨
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全层大面积关节软骨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由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人工软骨组织对家兔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收集兔软骨细胞 (4周龄 ) ,用培养液悬浮 ,经离心管体外培养成组织工程软骨 ,然后植入兔膝关节股骨负重面的缺损 (5mm× 4mm)部位 ,观察 2 ,4,8,12周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 ,并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移植后第 8周 ,移植部位填充物与宿主已完全整合 ,缺损处表面光滑 ;组织学显示 ,缺损部位新生软骨与所移植软骨有较好的连续性 ,并且缺损底部有软骨下骨及海绵状骨生成 ;对照组 (未移植组 ) ,从组织学观察到缺损部位呈纤维样修复 ,未见有由新生软骨细胞形成软骨组织。
宇丽唐明乔颜炜群杨同书郑辉山艳春刘一
关键词:软骨修复组织工程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缺损部位膝关节软骨细胞形成
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观察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经软骨起源诱导后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 ,与牛Ⅰ型胶原及人纤维蛋白相混合制成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物。 6 0只 5个月龄的日本大耳白兔均分为软骨移植物组、单纯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观察各组修复兔股骨髁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效果。 结果 软骨移植物组 12周时已形成正常厚度的软骨层及完整的软骨下骨板 ,O’drilscoll组织学评分 18.2 2± 2 .45 ,Ⅱ型胶原含量 97.9% ,甲苯胺蓝变色反应表明其与周围正常软骨无明显区别 ,为透明软骨组织修复。而对照组12周时为纤维软骨修复 ,后期为纤维组织和板层骨修复。
刘一单玉兴徐莘香
关键词:关节软骨缺损间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