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121107)

作品数:113 被引量:1,704H指数:22
相关作者:许皞门明新李新旺王树涛陈亚恒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经济管理
  • 48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土地利用
  • 16篇土壤
  • 15篇耕地
  • 13篇农田
  • 10篇水稻
  • 9篇粮食产量
  • 9篇红壤
  • 8篇农田生态
  • 8篇农田生态系统
  • 7篇农用
  • 7篇农用地
  • 7篇稳定性
  • 6篇养分
  • 6篇施肥
  • 5篇小麦
  • 5篇灰色关联
  • 5篇建设用地
  • 5篇肥力
  • 4篇有机碳
  • 4篇生产力

机构

  • 68篇河北农业大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生...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8篇湖北省农业科...
  • 5篇国土资源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石家庄法商职...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土...
  • 1篇青海省地质调...

作者

  • 49篇许皞
  • 33篇门明新
  • 20篇李新旺
  • 16篇王树涛
  • 14篇陈亚恒
  • 10篇张俊梅
  • 10篇霍习良
  • 9篇刘瑞卿
  • 9篇张利
  • 8篇齐跃普
  • 8篇熊又升
  • 8篇刘勤
  • 8篇马岩
  • 7篇王兴祥
  • 7篇陈利顶
  • 7篇陈影
  • 6篇徐祥玉
  • 6篇袁家富
  • 6篇张乐
  • 6篇王德建

传媒

  • 11篇土壤通报
  • 10篇水土保持研究
  • 8篇土壤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6篇自然资源学报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土壤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19篇2010
  • 18篇2009
  • 23篇2008
  • 14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稳定性被引量:1
2007年
围绕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导影响因子,分析和评价了复种指数、耕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施肥等因子对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应对的技术措施。
熊又升何圆球王兴祥袁家富赵书军彭成林徐祥玉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水稻生产力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北京市延庆盆地为例被引量:45
2006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引起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密度及其垂直分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于探讨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北京市延怀盆地为典型研究地区,选择6种农业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共计42块样地,在1m深土体内分层采集197个土壤样品.研究结果表明:(1)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SOC含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25 cm土层中,剖面中SOC含量自上向下明显降低.(2) 通过对6种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下土壤SOC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果园和高投入的玉米地土壤在0~100 cm土层中SOC含量均较高,变化范围分别为4.16~10.00 g kg^-1和4.73~9.31 g kg^-1; 菜地土壤在0~40 cm土层中SOC含量较高,变化范围为6.42~9.67 g kg^-1;大豆地、中、低投入玉米地土壤在0~100 cm土层中SOC含量较低,变化范围分别为3.27~7.73 g kg^-1、3.14~8.33 g kg^-1和1.83~7.67 g kg^-1. (3)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SOC密度影响的趋势与对SOC含量影响的趋势基本一致,在0~100 cm土壤中,SOC密度的顺序为果园>菜地>高投入玉米地>中投入玉米地>大豆地>低投入玉米地,变化范围为4.15~8.22 kg m^-2.
张心昱陈利顶傅伯杰李琪齐鑫马岩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层深度
连续全量秸秆还田与氮肥用量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04
2010年
秸秆每季或隔季机械化全量还田可能是未来稻麦轮作农田秸秆还田的主流方式。该文研究了两种秸秆全量还田方式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养分保持和供应能力的影响,以期为该种还田方式的应用提供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稻作一季与稻麦两季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季秸秆还田下,土壤SOM、TN、AN、AP、AK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比CK(不施秸秆与氮肥)增加了3.7%~11.2%,2.2%~16.2%,6.4%~22.8%,25.7%~106.5%,30.2%~58.7%,土壤NH4-N、NO3-N的含量比CK显著降低,分别减少了1.30,1.32mg/kg;同等氮肥用量(N1~N3)时,双季秸秆还田比单季秸秆还田土壤SOM、AP、AK分别增加了1 000~2 400,7.9~14.5,11.0~15.0mg/kg,土壤AN、NH4-N、NO3-N分别降低了6.1%~10.0%,9.9%~11.3%,14.7%~22.8%,对土壤TN无显著影响;秸秆和氮肥的交互作用对SOM、TN有显著影响。氮肥施用提高了土壤中SOM、TN、AN、AP、AK、NH4-N、NO3-N含量;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SOM、AN、AP、AK的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NH4-N、NO3-N的含量,土壤AN、NH4-N、NO3-N含量与秸秆用量呈显著负相关;秸秆与氮肥的交互作用能显著提高土壤中SOM、TN的含量。
汪军王德建张刚王灿
关键词:秸秆全量还田氮肥土壤养分
海伦地区粮食生产资源利用系统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机制法对作物生产潜力模型进行了光、温、水、土逐级订正,对海伦地区的主要粮食生产潜力进行估算;并选取产量衰减量、资源满足率和资源增产潜力三个指标评价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光合生产潜力为16801.4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12483.9kg/hm2,气候生产潜力为9799.1kg/hm2,农业自然生产潜力为8248.4kg/hm2。如果以光温生产潜力作为目标产量,海伦地区尚有74.01%的上升潜力,且玉米的资源增产潜力高于大豆。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生产潜力实现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中温度对产量的限制作用最大,其次是水分和土壤。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考查,对当地的粮食生产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寻找影响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限制性因素。
马岩陈利顶
关键词:作物生产潜力
唐山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研究目的:采用改良的脱钩理论对唐山市历年及未来耕地占用与非农GDP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指导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方法:改良脱钩理论的脱钩指标计算模型和增长经济理论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结果:(1)唐山市2000—2009年耕地占用与非农GDP呈现出不同的脱钩状态,原因也不尽相同;(2)唐山市未来经济发展中,脱钩指标分别为0.29和0.03,耕地占用压力仍然存在。研究结论:改良后的脱钩指标更加合理且与增长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不仅能够真实、准确反映唐山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且有利于认识"双保"工程,指导耕地保护工作。
李子良李新旺门明新薛剑刘帅陈蕾伊
关键词:土地经济耕地占用脱钩分析
基于PSR模型的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分区被引量:22
2013年
为充分认识河北省的土地生态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采取措施,保障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选取28个评价指标,构建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分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北省各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各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差距较大。张家口市和秦皇岛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良好状态,廊坊市、沧州市、石家庄市、承德市、唐山市、保定市和邢台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预警状态,邯郸市、衡水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中警状态。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张祥义许皞赵文廷
关键词:PSR模型土地生态生态安全
河北省近30年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相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研究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河北省近3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选取GDP、耕地面积为指标对1978-2004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并利用耕地面积变化与GDP增长的对数相关关系式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每增加等量GDP所占用的耕地面积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资源面积随着GDP的增加呈对数递减趋势,两者的拟合系数很高,证明用对数递减模型方程预测耕地面积随GDP增长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可行性;②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等量GDP所占用的耕地面积不同。当GDP分别达到2000~4000亿元、4000~6000亿元、6000~8000亿元阶段时,GDP每增加2000亿元所占用耕地面积分别为3.85×104hm2、2.25×104hm2、1.60×104hm2。
刘华宾张俊梅许皞门明新
关键词:耕地资源GDP
农田投入在不同自然质量耕地上的响应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为揭示农田投入对不同质量耕地粮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太行山北段冀中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为例,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借助因素组合、假设检验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农田投入在不同质量耕地上的响应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因素组合类型耕地,投入较低时,科学合理地增加农田投入,可提高粮食产量;科学合理的农田投入可使研究区自然质量较差耕地达到高产目的;产投效益最大值和粮食产量最大值之间的投入区间为最合理农田投入区间;同一农田投入水平下,据耕地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的不同影响及耕地因素组合类型,合理调整投入方向,粮食增产效果更显著。
陈亚恒刘会玲李贺静霍习良许皞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
长期施肥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4
2008年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处理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为维持田块尺度粮食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肥料处理与多种稳定性指数方法分析作物产量效应及稳定性。【结果】经过7年定位施肥试验,CK、P2K2、N2K2和N2P2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为N2P2K2处理的25.5%、34.5%、43.3%和83.2%;玉米产量分别为42.3%、52.7%、70.6%和76.2%;不施氮肥,土壤氮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到59%,第2年为43%,此后稳定在40%左右;不施磷肥,土壤磷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至72%,第3年为55%,之后保持在55%左右;不施钾肥,土壤钾自然供给力第1年降为93%,第3年为76%,之后基本不变;7年累计,小麦、玉米及全年作物产量稳定性最强的处理分别为N1P2K2、N2P2K2和N1P2K2。【结论】作物产量效应与施肥量有明显相关性,产量稳定性与施肥量无明显关系,但与氮、磷、钾肥配比明显相关。
门明新李新旺许皞
关键词:华北平原潮土长期定位试验
河北平原区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及影响因子时序特征--以雄县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生产力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为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持续稳定的增长,把握农田生产力的发展规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特征,分析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各因子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论文以1974-2005年河北平原区雄县农村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数,采用剩余法剥离生产力波动趋势,从总体上研究农田生产力稳定性规律和时序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对影响农田生产力的6个因子波动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影响农田生产力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雄县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从总体上呈现分布比例均衡的趋势,在过去30年中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作物生产供给基本平衡;生产力稳定性具有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趋势;通过对生产力各影响因子的因子指数的波动特征分析发现,影响该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6个因子中,气候是波动因子,生产投入是稳定因子。
王树涛门明新李新旺陈影李晶许皞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生产力指数时间序列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