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121101)

作品数:74 被引量:1,637H指数:25
相关作者:韩晓增乔云发蔡祖聪苗淑杰沈其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1篇施肥
  • 26篇土壤
  • 19篇长期施肥
  • 17篇黑土
  • 13篇有机碳
  • 12篇大豆
  • 8篇红壤
  • 7篇氮素
  • 7篇旱地
  • 6篇水稻
  • 6篇土壤有机
  • 5篇稻田
  • 5篇东北黑土
  • 5篇水分
  • 5篇土壤呼吸
  • 5篇土壤有机碳
  • 5篇农田
  • 5篇结瘤
  • 5篇
  • 4篇氮肥

机构

  • 57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安徽科技学院
  • 3篇毕节学院
  • 3篇海南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9篇韩晓增
  • 15篇乔云发
  • 12篇蔡祖聪
  • 11篇苗淑杰
  • 10篇郭世伟
  • 10篇沈其荣
  • 9篇郝明德
  • 8篇王树起
  • 8篇周毅
  • 7篇刘宏斌
  • 6篇宋春
  • 5篇张迪
  • 5篇丁维新
  • 4篇王伯仁
  • 4篇黄晶
  • 4篇侯雪莹
  • 3篇薛晓辉
  • 3篇谢小立
  • 3篇李海波
  • 3篇孟磊

传媒

  • 7篇植物营养与肥...
  • 7篇大豆科学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中国水稻科学
  • 4篇土壤通报
  • 4篇农业系统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土壤学报
  • 3篇土壤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Agricu...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大豆通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16篇2009
  • 18篇2008
  • 18篇2007
  • 10篇2006
  • 1篇2005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旱作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水稻氮素和干物质转移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以常规水作为对照,研究了覆膜旱作、覆盖秸杆旱作和裸露旱作处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田间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旱作水稻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干物质转移、氮素转移以及土壤矿质氮动态的变化,并对土壤氮素表观平衡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覆盖秸秆旱作可以促进旱作水稻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向籽粒的转移。覆盖秸秆旱作处理的水稻开花前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比常规水作、覆膜旱作和裸露旱作处理的高13%、15%和29%,氮素转移量则高出19%、18%和24%。从氮素表观平衡角度来看,旱作处理更能促进氮素盈余,覆盖秸秆旱作处理能增加土壤无机氮残留,提高氮素有效性。覆盖秸秆旱作比常规水作处理增产13.3%,氮肥利用率达33.5%。因此,旱作水稻覆盖秸秆不仅能取得较高产量,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薛琳李勇周毅徐阳春郭世伟沈其荣
关键词:水稻旱作干物质转移氮素转移
华北潮土长期试验中的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72
2006年
在河南封丘潮土上进行了小麦、玉米轮作的长期肥料试验,对该长期试验的作物产量、氮利用率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150kg hm^-2季^-1的情况下,化肥N、P、K配合施用(NPK),小麦和玉米产量最高,且年际之间变化小,14a平均产量分别为5261kg hm^-2和7633kg hm^-2。在等N、P、K的情况下,1/2氮用有机肥(1/20M),作物产量略低于NPK;全部氮用有机肥(OM),平均产量分别降低22%和16%,产量年际变化大,但表现出随时间而提高的趋势。小麦和玉米氮肥平均利用率NPK分别为60%和61%、1/20M为51%和56%,OM为33、6%和42.5%。上述处理的表层土壤(0~20cm)全氮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加幅度依次递增;作物吸收和表层土壤残留氮合计占氮肥施用量的69%、75%和69%,均未发现NO3^-盐向土壤剖面深层的移动,N2O的排放系数〈0.24%。不施P肥的处理(NK),作物产量极低,氮肥利用率几乎为零,且有大量的NO3^-向剖面深层迁移,在0~100cm范围内,NO;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提高,但N2O排放系数小于上述3处理。由此可以得出,在该土壤上采用小麦、玉米轮作,年氮施用量300kg hm^-2,如果配合P、K肥,可以持续保持较高的产量,且不造成NO3^-盐淋移和大量N2O排放。
蔡祖聪钦绳武
关键词:小麦氮利用率环境影响
氮磷配施对旱地小麦产量和吸肥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0
2007年
以已进行18年的小麦连作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氮肥和磷肥对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对小麦吸收氮磷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施氮肥90 kg/hm2和180 kg/hm2时,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198.42%和122.14%,小麦籽粒的氮含量分别比不施肥增加33.3%和35.9%;单施磷肥无明显的增产作用;氮磷配施对小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不同氮磷配施处理的增产率为267.84%-472.88%。(2)秸秆氮含量与氮肥施用量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与磷肥施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秸秆磷含量与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相关性均不显著;籽粒氮含量、磷含量与氮肥、磷肥施肥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3)当氮肥施用量小于125.25 kg/hm2时,氮收获指数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量施磷氮收获指数增加,当磷肥施用量为26.30 kg/hm2时,氮收获指数达61.22%,之后随磷肥施用量增加,氮收获指数基本保持不变;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31.76和63.59 kg/hm2时,最大磷收获指数为64.75%。
王旭刚郝明德李建民张春霞
关键词:旱地小麦氮磷配施小麦产量吸肥特性
Responses of Legumes to Phosphorus Deficiency
2005年
Phosphorus deficiency is a universal problem in most world soils. Furthermore, of all nutrients, shortage of phosphorus has the biggest impact on legumes, therefore, lots of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for identifying responses of legumes to shortage of phosphorus. They concluded that to maintain improved growth under phosphorus deficiency conditions plants develop two major mechanisms: (i) Phosphorus acquisition (root morphology, root exudation and phosphorus uptake mechanisms), (ii) Phosphorus utilization (internal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use of absorbed phosphorus at cellular level). The aim of this brief review is to elucidate root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rhizophere acidification to phosphorus deficiency.
MIAO Shu-jieHAN Xiao-zengQIAO Yun-fa
关键词:豆科作物土壤
利用δ^(13)C方法研究添加玉米秸秆下红壤总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的分解速率被引量:29
2007年
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是研究土壤碳动态变化的基础。本文利用13C自然丰度方法和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通过室内培育实验研究了红壤总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培养时间为180 d,培养温度为30℃。结果表明:在5%和10%秸秆用量下,红壤总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常数为8.2×10-4d-1~22.0×10-4d-1,而重组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常数为4.0×10-4d-1~15.6×10-4d-1。施用玉米秸秆明显地促进了红壤原有的总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的分解,施用量越多,原有机碳分解的越快,表明土壤中原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与进入到土壤中的新鲜有机碳量有关。
尹云锋蔡祖聪
关键词:Δ^13C红壤有机碳分解速率
小麦氮磷肥长期配施对土壤硝态氮淋溶的影响被引量:29
2009年
【目的】利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监测旱地农田土壤硝态氮的淋溶动向,研究施肥量与硝态氮累积量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试验小区0~300cm土壤剖面中,每20cm深度取一个土样,1mol·L-1KCl浸提后以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硝态氮含量。【结果】单施氮肥土壤硝态氮累积峰出现在80~100cm土层和300cm以下土层,当施氮量达到180kg·hm-2·a-1时,0~3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总量相当于8年的施氮量。单施磷肥对土壤硝态氮分布无影响;氮、磷肥配施时,施氮量增加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配施磷肥后可以减少硝态氮累积量,且施氮量越大减少的越多。过量施用氮肥,即使配施磷肥,硝态氮也能发生淋溶并在100~120cm和240~260cm土层附近累积;二次多项式回归能够较好地反映氮、磷施用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之间的关系。【结论】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导致硝态氮大量淋溶并形成两个累积峰,科学合理地配施磷肥可以减少硝态氮淋失;旱地麦田长期施用最大产量施肥量,可能导致硝态氮大量累积在土壤深层。
薛晓辉郝明德
关键词:长期施肥硝态氮淋溶旱地
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肥对小麦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61
2007年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小麦子粒、秸杆养分吸收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化肥不但增产幅度大,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麦N、P、K养分浓度。单施氮、单施磷肥能增加小麦子粒和秸杆的N、P、K吸收量,氮磷肥配施增加效果显著,其子粒吸收N、P、K增加了153.2%、157.1%和162.4%。施有机肥能补充土壤中的N、P、K含量,增加小麦子粒中的养分含量,使品质有大幅度的提高。单施磷肥的土壤有机质、全P、速效P含量增加,土壤全N、速效N含量减少,N素亏缺。氮磷肥配施加剧了土壤K的亏缺。有机肥培肥作用显著,有机肥和氮、磷肥配施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分别增加了69.0%5、7.5%、54.8%、73.1%、830.5%和119.1%。
陈磊郝明德张少民樊虎玲
关键词:长期施肥旱地小麦养分吸收土壤肥力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采用土培试验种植旱作水稻,研究铵态氮(A)、硝态氮(N)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A+DCD)对旱作水稻分蘖期、孕穗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在分蘖期和孕穗期,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各部位生物量、分蘖数及新完全展开叶的叶面积均较硝态氮处理的高;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低;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体内的钾向叶片中分配比例较高,而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向茎秆中分配的比例较高。
岳亚鹏李勇薛琳周毅徐阳春沈其荣郭世伟
关键词:供氮形态旱作水稻生物量养分吸收
施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玉米生长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呼吸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间,各施肥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变化范围(CO2-C)是43.86 mg.m-2.h-1~359.32 mg.m-2.h-1,在7月12日达到最大值。NPKO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以及累积呼吸量明显大于其它施肥处理。CK处理Q10最大,表明施肥降低了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施肥处理(除PK处理)的Q10都呈现15 cm地温最高,地表温度最低。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氮肥会减少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
芦思佳韩晓增
关键词:土壤呼吸水溶性有机碳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东北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91
2011年
【目的】阐明不同有机物料培肥对黑土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探讨合理调控农田土壤肥力的施肥模式。【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区上进行了6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提取以及室内作物栽培试验,对比和分析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化肥处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生产力的变化。【结果】与试验初期相比,经过6年单施化肥处理后,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以及轻组有机碳(LFOC)的含量显著下降;而有机无机配施则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及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总有机碳和各活性有机碳组分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作物秸秆与化肥配施更有助于TOC和LFOC的积累,其中以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的效果最为突出,与单施化肥相比,增幅分别为26%和136%;粪肥配施化肥对MBC和WSOC的积累效果优于作物秸秆,其中以猪粪配施化肥的效果最为突出,与单施化肥相比,增幅分别为52%和85%。室内作物栽培试验表明,单施化肥处理将引起土壤生产力的下降,有机无机配施则能明显改善土壤生产力水平。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化肥对土壤生产力的提升效果表现为:猪粪>牛粪>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结论】在东北黑土区,不同有机物料处理之间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以及土壤生产力存在明显差异,玉米秸秆配施化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含量,而猪粪配施化肥则更有助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有利于土壤生产力的提升。
梁尧韩晓增宋春李海波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土壤生产力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