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C13YJ790075)
- 作品数:3 被引量:83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明徐建炜刘守英邵挺更多>>
- 相关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城乡一体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8
- 2014年
- 基于世界银行提供的农业支持率指标及有关数据,本文首先测算了各国农村、农业政策的转折点,然后对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经济与社会政策、政治发展的转变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在工业化早期,为加速资本积累,各国普遍会在推动农业增长的同时,抑制农村社会和政治发展,但在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将会存在一个经济与社会政策、政治发展逐步转向并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且从总体上看,后发工业化国家的政策转向快于早发国家。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路。
- 李明邵挺刘守英
-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工业化
- 发展战略与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社会政策转向
- 2013年
- 国际经验表明,后发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策与它们选定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赶超引发的资本积累压力不仅迫使这些国家和地区把高度稀缺的资源投资生产,也迫使这些国家和地区放松有助于劳动者保护的社会性规则,以此来保持低成本的优势,这约束了它们的社会政策转向。已有研究发现,虽然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早就产生了应对社会问题和普遍增进社会成员福祉的呼吁,但各国仍普遍在工业化进行到五十年后社会政策才开始转向,表明国家在社会政策起源中有强大的自主性。基于此,当解释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社会政策转向时,也有必要对国家的角色给予更多的关注。中国伴随着赶超战略的缓和,资本积累压力放缓、政府积累一定的剩余、社会因市场化冲击而形成的寻求保护的共识,三者共同作用,同时在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的配合下,才使得中国的社会政策转向得以发生。
- 李明
-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社会政策
- 谁从中国工会会员身份中获益?被引量:65
- 2014年
- 在收入分配失衡及劳资争议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了工会建设的步伐。但学界对中国工会是否有助于改善劳动权益,还有争议。鉴于已有基于企业截面数据研究可能存在的"加总谬误"及"选择偏误",本文首次基于2009年北京等六个省份的约24万雇员—雇主匹配数据,研究了工会对不同类型职工的异质性影响。在采用干预效应模型控制工会会员身份可能存在的选择效应后,本文发现:(1)中国工会不仅提高了会员职工的工资率,还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时间。(2)不同技能职工从工会中的获益不同:中等技能职工加入工会后的工资率溢价高于均值,低技能职工低于均值,最高技能职工最小;就工作时间而言,低技能职工加入工会后的降幅大于均值。(3)进一步来看,中国工会影响存在所有制差异:国有企业职工的受益主要在工资率上,私营、港澳台和外资企业职工主要在工作时间上。
- 李明徐建炜
- 关键词:工会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