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084)

作品数:22 被引量:406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红玉李玉凤郝敬锋曹晓胡俊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皖西学院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湿地
  • 9篇景观
  • 8篇城市
  • 6篇城市湿地
  • 5篇水环境
  • 4篇水质
  • 3篇地景
  • 3篇湿地景观
  • 3篇景观生态
  • 3篇城市化
  • 2篇湿地公园
  • 2篇湿地水质
  • 2篇水环境质量
  • 2篇土地利用
  • 2篇西溪湿地
  • 2篇小流域
  • 2篇景观结构
  • 2篇快速城市化
  • 2篇环境质量
  • 2篇公园

机构

  • 22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皖西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1篇刘红玉
  • 9篇李玉凤
  • 9篇郝敬锋
  • 7篇曹晓
  • 6篇胡俊纳
  • 5篇郑囡
  • 4篇胡和兵
  • 4篇安静
  • 4篇孙贤斌
  • 3篇郝敬峰
  • 2篇朱丽娟
  • 1篇陈德良
  • 1篇林振山
  • 1篇王文卿
  • 1篇王翠晓
  • 1篇李兆富
  • 1篇张晓红
  • 1篇张小红

传媒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4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高等教育应用的若干问题探析
2011年
景观生态与高等教育在系统上具有耦合性,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为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与技术支持,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和异质性研究应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以整体性观照高等教育,应从自然———文化综合体的高度来解构教育的复杂性,高等教育的异质性则可从斑块—廊道—基质的关联研究中找到启示。
陈德良刘红玉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高等教育
斑块尺度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维持能力被引量:10
2009年
基于GIS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50、1967、1983和2000年挠力河流域湿地景观斑块特征与斑块内植物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50—2000年间,研究区湿地斑块平均面积逐渐减小,能够维持2种及2种以上植物群落的斑块数量逐渐减少,最小斑块面积为10.1km2;湿地斑块面积与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类型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湿地斑块面积越大,维持植物群落多样性的能力越强;随着湿地斑块面积的逐渐减小,斑块破碎化指数和分维数逐渐增大,形状指数和斑块内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逐渐减小;随着湿地斑块空间分离度的增大,斑块内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呈减小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湿地斑块面积大小是影响斑块内群落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和分离度.
孙贤斌刘红玉张晓红胡俊纳
关键词:湿地斑块植物群落多样性挠力河流域
快速城市化地区湿地水环境质量健康评价——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选取南京市仙林大学城14个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GIS软件提取出各个湿地小流域的土地利用现状相关数据,并对其水质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每个月各个湿地的水质健康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这14个城市湿地,多数湿地水质处于健康状态,即健康度C>0.65且具有年内维持平衡的能力,但也都存在水质不健康月份;湿地水质健康度和土地利用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合理管理和开发城市湿地,控制污染,优化和调整湿地小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是快速城市化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胡俊纳刘红玉郝敬峰
关键词:城市湿地土地利用快速城市化地区
快速城市化对南京东郊景观结构与格局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城市化对区域景观的影响日益显著,如何协调城市区域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成为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之一。本文以南京仙林新市区为案例,利用遥感和GIS方法,对研究区景观结构和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研究区景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区域主导景观类型已经由半自然半人工景观逐渐转变为人工景观。其中耕地受人为影响变化较大,55.6%的面积消失;水塘以数量丧失为基本特征,丧失率为56.4%;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年均增加7.1%。伴随景观结构变化,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十分明显,其中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38升高为1.68;均匀度指数从0.60变成0.73;连接度指数由0.15变为0.32。
安静刘红玉郝敬锋胡和兵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景观结构景观指数
基于水文地貌分类的滨海湿地生态功能评价——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被引量:21
2010年
盐城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空间差异对该区的保护/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水文地貌分类为生态功能的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根据盐城滨海湿地2006-2007年Alos遥感影像数据制作湿地景观图,同时通过DEM和水文水动力条件图,借助Arcgis9.2的空间分析功能确定水文地貌单元(HGMU)。在此基础上,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和湿地景观数据对不同水文地貌单元的湿地生态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盐城海滨湿地包括7类水文地貌单元(HGMU),不同HGMU生态系统类型差异较大;(2)同种HGMU生态功能基本处于同一等级,不同HGMU的生态功能差异明显;(3)盐城海滨湿地不同HGMU单元生态功能由大到小排序为:淡水双向-冲积区(河口)、海水天双向-泥粉砂带、海水月双向-泥滩带、海水年双向-草滩带、淡水单向-冲积区、淡水单向-海积区和淡水单向-冲积海积区。其中,河口湿地、淤泥质滩涂和草滩带湿地在维护盐城海滨湿地生态功能中具有重要地位。
李玉凤刘红玉孙贤斌朱丽娟
关键词:滨海湿地
农村多水塘系统中污染物来源评价——以陈集镇为例被引量:5
2009年
由于南方多水塘系统的农村景观结构分布广泛,合理利用这样的系统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定量分析水塘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分布特征是完善和管理多水塘系统的基础.本文从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的陈集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运用样点试验采集点状数据研究区域内水塘污染物来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塘中的污染物来源主要包括乡镇企业、水田、居民地和其他用地,其中受水田影响的水塘占总水塘数的60%;受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影响的水塘的水质污染指数已经超出了农业用水的警戒水平.因此,对多水塘系统的管理和完善要有针对性.
李玉凤刘红玉朱丽娟郝敬峰
关键词:多水塘系统水质评价
湿地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被引量:42
2009年
湿地资源研究是对湿地资源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进行调查和评估,揭示湿地资源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湿地资源的影响,协调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关系。论文分析了湿地资源研究的现状与战略需求;及国内外在湿地资源监测,湿地资源功能评价,湿地水资源与生态恢复,湿地生物资源保护,湿地与全球变化,城市湿地与城市湿地公园,湿地生态旅游,典型区域湿地动态演变与人类活动影响,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等领域最新进展。并结合国内外湿地资源研究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湿地资源研究发展方向。
刘红玉林振山王文卿
关键词:资源科学湿地资源
农村小流域景观结构与水质耦合关系分析——以仪征市陈集镇为例被引量:8
2010年
选择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2个典型的农村小流域进行水质监测和景观空间分异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势区景观结构差异明显,水环境特征也有较大差别。随着地势的降低,总氮、总磷浓度在小徐庄流域呈降低趋势,而高塘流域则先升高后降低;总磷、总氮、氨氮、硝态氮浓度与源景观比例、沟渠密度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发现,94%的总氮浓度由源景观比例和沟渠密度决定,80%以上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由源景观比例决定。因此,可以通过对流域景观结构的优化调整,达到对流域景观中养分的有效管理,实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
李玉凤刘红玉郝敬锋曹晓胡俊纳
关键词:水环境景观结构小流域
城市景观多功能区湿地水质分异及其人类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为案例,在对该区景观功能区划分基础上,对各景观功能区典型湿地进行了1年的水质监测,揭示了不同景观功能区湿地水质季节变化特征,并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景观功能区湿地水质进行综合评估,进一步分析了各景观功能区湿地水质与人类影响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湿地水质季节波动性明显,春夏季节水质较差,在Ⅲ类水以下,秋冬季节在Ⅲ类水以上。在各污染因子中,全磷污染负荷最大,平均值为0.11mg.L-1。2)不同景观功能区湿地水质空间差异明显,其优劣排序为:高校景观区>农业景观区>休闲景观区>商业景观区。3)湿地水质和人类影响强度的负相关关系明显(R2=0.938)。
胡俊纳刘红玉郝敬锋
人为干扰对城市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被引量:10
2011年
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不仅具有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功能,而且具有生态保护、调节气候的功能。同时作为一个湿地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相比必然要承载更多的人为活动,接受更多的人为干扰。根据西溪湿地公园的实际情况,选取人为设闸、人工改造水塘、游船行驶和游客徒步旅行4种形式的人为干扰,于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利用实地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分别对4种人为干扰下的湿地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应用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最终的水质等级,以此判断不同的人为管理对水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设闸和人工改造水塘都能改善湿地内的水体质量,而游船行驶和游客徒步旅行则对湿地内水质的影响不大。
郑囡刘红玉李玉凤曹晓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