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2006088)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瑞红田宇瑛黄鑫黄涛张维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得气
  • 2篇针刺
  • 2篇针刺得气
  • 1篇针感
  • 1篇释放量
  • 1篇外周
  • 1篇疗效
  • 1篇经穴
  • 1篇假针刺
  • 1篇CO

机构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2篇韩彬
  • 2篇王广军
  • 2篇徐一慧
  • 2篇张维波
  • 2篇黄涛
  • 2篇黄鑫
  • 2篇田宇瑛
  • 2篇王瑞红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安慰针刺及得气针刺对经穴经皮CO_2释放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观察针刺得气及假针刺等不同刺激手段对经穴及经线上穴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从而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共测试20名健康志愿者(男8,女12,平均年龄29岁),采用经皮二氧化碳测定仪,分别以5种不同的针刺方式刺激内关穴,在针前、针中及起针后测定上肢手厥阴心包经合穴曲泽及心包经上非穴点A(天泉与曲泽连线下1/4处)、B(曲泽与郄门连线1/2处)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并与非心包经穴点C(A点尺侧旁开2cm)、D(B点尺侧旁开2cm)进行对照。结果:假针刺与浅针刺组,针刺前后相比所测量心包经内及经外五点上的TCE值均有升高趋势,其中B点及曲泽穴上针刺中与针刺后的TCE比较有统计意义;得气组经上A点、B点及曲泽穴针刺前后TCE值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经外C点、D点针刺前后的TCE值有一定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假针刺可以对全身起到一个刺激作用,也有升高局部体表能量代谢的作用,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针刺浅,医者或受刺者并没有传统的针感但仍然可以获得临床疗效;采用传统针刺得气的操作方法后,与针刺穴位邻近的同一条经上的穴点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明显增加,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表明有效针刺可能明显提高相关经线上的体表能量代谢。
黄涛王瑞红张维波田宇瑛王广军徐一慧韩彬黄鑫
关键词:针刺得气
不同针感与外周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关系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针感时经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变化,研究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以不同方式刺激内关穴,在针前、中、后测定经穴及经上非穴的TCE,并与非经穴点进行对照。结果:假针刺与浅针刺组针感较针刺得气组轻,而机械压迫引起针感较针刺得气组重。得气组经上穴点针刺前后TCE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用机械力压迫后,经上穴及点上TCE值先下降,解除压迫后有所升高。结论:针刺疗效与针感并不一定同步,采用传统针刺得气的操作方法后,但同一条经上的穴点处TCE明显增加,表明有效针刺可能明显提高相关经线上的体表能量代谢。
黄涛王瑞红张维波韩彬黄鑫田宇瑛王广军徐一慧
关键词:针感假针刺针刺得气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