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608B-03-03)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2
相关作者:马宗晋戴华阳刘海青郝延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篇综合减灾
  • 2篇减灾
  • 1篇弹性板
  • 1篇等效
  • 1篇岩层
  • 1篇岩层移动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链
  • 1篇世界环境
  • 1篇世界环境问题
  • 1篇托板
  • 1篇环境问题
  • 1篇减灾工作
  • 1篇减灾事业
  • 1篇覆岩

机构

  • 1篇华北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篇郝延锦
  • 1篇马宗晋
  • 1篇刘海青
  • 1篇戴华阳

传媒

  • 1篇煤炭工程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3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覆岩中托板的判别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分析了托板作为弹性薄板的原由,应用弹性薄板理论,研究了覆岩中托板的存在与垮断的基本条件,以及托板的强度判别方法,建立了覆岩中托板的存在与失稳判别的基本公式和托板存在与失稳判别的基本方法,并找出了理论上的托板等效垮距与实际值之间的联系,对托板理论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郝延锦刘海青戴华阳
关键词:托板弹性板岩层移动
世界环境问题和中国减灾工作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7年
环境和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两大挑战性问题。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和恶化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类似于人体所患的慢性疾病,对其认识和解决不仅依靠多种条件,也需要很长时间的持久努力。自然灾害的发生一般是短时间内的突然事件,类似人体的急性疾病。为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需要实施事先预防、灾前预警、灾时应急和灾后重建的系统工程,其中地球科学家的责任之一是找出有效的宣传演练,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灾害的危险性,做好必要的防灾准备。最近20 a来中国的减灾实践经验还说明,为进一步提高减灾的效益,要用科学观念指导各领域的减灾工作,在国家一级层次上要实行多部门协调、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管理,并注重对灾害发生的规律性研究。例如对群发性灾害链过程及其潜在影响的估计,这对制定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马宗晋
关键词:灾害综合减灾灾害链
减灾事业的发展和综合减灾被引量:28
2007年
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史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几千年,减灾活动以赈灾为主,帝王“祭天求恕”,“防灾吏制”,安抚于民。清末民初1800至1949年间计发生巨灾25起,死亡4993万余人,总灾亡则近亿,年均灾亡60万人以上,这段惨痛的灾况记下了十分难得的灾情史,泣血于残野。新中国成立后,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为减轻灾害损失,逐步建立了气象、水利、农林、地震、海洋、地质等专业的灾害科技与减灾工程,政府并组织社会兼事抗灾、救灾、应急减灾,国家减灾实力快速增长,已取得突出减灾实效,这个阶段比第一阶段灾亡人数下降了90%以上,但年均灾亡人口仍有1.2万人左右。该阶段的工作特点是以单灾种纵向体系为主,不同灾类的监测、预报水平尚高低不一,这与成灾机理的难易程度和工作条件的强弱有关。21世纪初,随全球增温之势锐升,多类极端灾变遍及各洲,促使许多国家发动全社会人众共同探求“综合减灾”之路;我国政府已迅即开展全社会应急减灾行动,开启了“综合减灾”之先声,这是减灾事业步入第三阶段的先导。综合减灾应该是全社会相关部门和民众的统一行动。目前尚有3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一是多种自然灾害之间成灾机理相关性的研究,其对象是灾害群与灾害链;二是全社会减灾要素综合运作预案的优选;三是如何核算减灾投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正、负效应关系。
马宗晋高庆华陈建英高祥林
关键词:综合减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