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ZG0027)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胡晓荣刘强何德聪邱倩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丹参中的硒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富硒丹参中硒的含量进行测定。用体积比为4∶1的硝酸-高氯酸敞开湿法消解丹参粉末样品。在优化的仪器条件和反应条件下,方法的定性检出限为0.118μg/L,定量下限为0.392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20%—2.27%,线性范围0—300μg/L,相关系数r=0.9999,加标回收率为92.25%—106.75%。丹参样品消解液的基体对硒的测定不产生干扰,采用校准曲线法可获得准确的结果。
- 刘强胡晓荣
- 关键词:硒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 中江丹参植株中Pb含量和茎叶中Pb的形态分析
- 2013年
- 为了解Pb在丹参植株中的含量分布和在茎叶中的存在形态,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来自于中江县丹参种植基地的6个丹参植株和对应土壤样品中的Pb含量,对茎和叶中Pb的初级和次级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b在根、茎、叶和土壤中的含量分别为0.28±0.05、4.30±0.54、6.22±0.52和16.95±3.14(mg/kg),Pb在丹参植株中表现出从上至下含量依次减少的分布规律,植株对Pb有很强的转移能力,其转移系数达到14-26。茎和叶中Pb的沸水浸出率分别为40.2%和47.9%,浸出Pb中60%以上为可透过0.45μm滤膜的可溶态,可溶态中约80%的铅以无机态形式存在。
- 胡晓荣邱倩何德聪
- 关键词:PB形态分析原子荧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