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112021)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汪群慧张志辉田艳丽朱智文孙河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腈纶废水
  • 2篇微气泡
  • 2篇废水
  • 2篇臭氧
  • 1篇油田
  • 1篇深度处理
  • 1篇生化出水
  • 1篇气浮
  • 1篇气浮法
  • 1篇微孔
  • 1篇混凝
  • 1篇废液
  • 1篇O3
  • 1篇UV
  • 1篇出水

机构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华油惠博普科...

作者

  • 3篇张志辉
  • 3篇汪群慧
  • 2篇孙河生
  • 2篇朱智文
  • 2篇郑天龙
  • 2篇田艳丽
  • 1篇李朋
  • 1篇阿荣娜

传媒

  • 2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工程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微气泡-臭氧和微孔-臭氧工艺深度处理腈纶废水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石化行业产生的腈纶废水是难降解难处理的有机废水之一,经生化工艺处理后均不满足排放要求。比较了微气泡-臭氧工艺和微孔-臭氧工艺对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效果,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COD、UV254、NH3-N的去除及废水可生化性提高方面,微气泡-臭氧工艺优于微孔-臭氧工艺。微气泡-臭氧体系的气含率、臭氧传质系数和臭氧平均利用率分别是微孔-臭氧体系的11倍、3倍和1.5倍,特别是微气泡-臭氧体系的羟基自由基数量和溶解性臭氧浓度均高于微孔-臭氧体系,即前者的氧化能力更强,使含双键和苯环类物质更多地氧化成烯酸、羧酸等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郑天龙田艳丽阿荣娜张志辉孙河生朱智文汪群慧
关键词:腈纶废水
混凝-微气泡气浮法预处理油田采出废液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同时去除某油田三元采出液中的浊度和油分,采用混凝-微气泡气浮工艺进行预处理。拟从常用的混凝剂中确定经济高效的混凝剂和适宜的混凝条件。结果表明,聚氯化铝(PAC)混凝剂在碱性条件下,对油田采出废液的处理效果较好。通过探讨混凝剂添加量、气浮处理时间和微气泡发生器工作压力对混凝-微气泡气浮效果影响,获得了较适宜的工艺条件,即PAC添加量50 mg/L,混凝气浮处理15 min,工作压力0.4 MPa,此时浊度去除率和油分去除率分别为46.1%和82.2%。混凝-微气泡气浮的油分去除率比单独混凝沉降和单独微气泡气浮处理的油分去除率之和高出27.7个百分点,说明混凝和微气泡气浮2者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可减少混凝剂的用量。
张志辉酆婧轩郑天龙甘可敏汪群慧
关键词:混凝气浮微气泡
臭氧/紫外处理腈纶废水生化出水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前,大部分腈纶废水经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均不能达到排放标准,且出水含难降解物质,深度处理困难。本研究采用O3/UV工艺处理腈纶废水生化出水,考察了臭氧投加量、紫外光强度、反应时间、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调节原水pH、紫外光强度为85μW/cm2、臭氧投加量为48 mg/L、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82.1%,出水COD小于60 mg/L,可满足企业因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对出水COD的要求,且BOD5/COD可由0.18增加至0.47。因此,O3/UV工艺可有效降低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提高腈纶废水出水的可生化性,利于受纳水体的自净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
田艳丽张志辉李朋孙河生朱智文汪群慧
关键词:O3腈纶废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