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6-4-18)

作品数:3 被引量:153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步峰肖以华潘勇军史欣陈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珠江三角
  • 2篇珠江三角洲
  • 1篇典型森林类型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储量
  • 1篇有机碳密度
  • 1篇针阔混交
  • 1篇针阔混交林
  • 1篇针叶
  • 1篇针叶林
  • 1篇生态特征
  • 1篇碳储量
  • 1篇碳密度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土壤有机碳储...
  • 1篇土壤有机碳密...
  • 1篇乔木
  • 1篇温度

机构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3篇肖以华
  • 3篇陈步峰
  • 2篇史欣
  • 2篇潘勇军
  • 1篇萧江华
  • 1篇陈进
  • 1篇吴统贵
  • 1篇徐猛
  • 1篇黄姗姗
  • 1篇潘永军
  • 1篇任静
  • 1篇陈勇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珠江三角洲3种典型森林类型乔木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被引量:129
2010年
以珠江三角洲3种典型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类型优势乔木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所有研究个体叶片C、N、P含量范围分别为434–537、6.8–23.0和0.56–2.10mg·g–1,C:N、C:P和N:P的分布区间分别为21.22–70.74、227.14–844.64和5.26–20.91,且N与P之间、C:N与C:P之间具有较好的协同性。3种森林类型中,针叶林乔木叶片C含量最大,加权平均值为(517.85±35.96)mg·g–1,其次是针阔混交林((509.47±19.38)mg·g–1),常绿阔叶林最小((481.59±18.35)mg·g–1);针叶林乔木叶片N含量((12.20±5.65)mg·g–1)最大,其次是常绿阔叶林((11.50±4.24)mg·g–1),针阔混交林((10.51±5.22)mg·g–1)最小;各森林类型乔木叶片P含量大小顺序与C含量完全相反,为常绿阔叶林((1.31±0.48)mg·g–1)>针阔混交林((0.96±0.61)mg·g–1)>针叶林((0.77±0.40)mg·g–1)。针阔混交林乔木叶片C:N(51.35±13.65)最大,针叶林(47.40±15.85)其次,常绿阔叶林(45.59±14.70)最小;各森林类型乔木叶片C:P和N:P大小顺序相同,均为针叶林(727.47±231.52、15.71±3.76)>针阔混交林(553.01±152.32、10.93±1.89)>常绿阔叶林(412.19±200.91、9.46±4.28)。同时根据乔木叶片N:P还发现,少数阔叶树种和常绿阔叶林生产力受到N素限制。
吴统贵陈步峰肖以华潘勇军陈勇萧江华
关键词: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四种森林类型土壤CO_2通量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开路式土壤CO2通量测量系统Li-8100&Li-8150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乡土树种恢复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4种林型的土壤CO2通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年均土壤CO2通量为尾叶桉人工林(3.35μmol.m-2.s-1)>针阔叶混交林(2.66μmol.m-2.s-1)>乡土树种恢复林(2.09μmol.m-2.s-1)>常绿阔叶林(1.86μmol.m-2.s-1);旱季土壤CO2通量明显小于雨季。前3种森林类型凋落物呼吸处理表明,旱季对照组土壤CO2通量均小于相应的去除凋落物组、雨季则相反,全年的对比结果显示,3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呼吸贡献分别达到1.3%、7.1%和10.8%。土壤CO2通量与10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且土壤CO2通量温度敏感指数表现为针阔叶混交林Q10最大(3.49),尾叶桉人工林Q10最小(1.95)。
陈进肖以华陈步峰潘勇军史欣黄姗姗任静
关键词:温度
广州市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生态特征被引量:13
2010年
采用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对广州市9个典型森林类型(16个森林群落)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密度及储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总碳含量为10.9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为7.7g·kg-1,显著地大于次生林、荔子林、竹林、桉树与相思纯林等;常绿阔叶林群落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储量、密度分别达到112.3t·hm-2、14.8kg·m-2,较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分别高出18.5t·hm-2、3.4kg·m-2,较竹林、荔子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储量高出22.4~27.8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出1.9~3.1kg·m-2,较桉树、相思纯林土壤有机碳储量高49.1~50.9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高5.0~5.3kg·m-2;而桉纯林及针阔幼林群落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均小于对照的荒草裸地,这一结果凸显出地带性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具有较高碳储存功能。土壤表层碱解N化学含量与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密度间适宜房屋堆积回归模型的关系,与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储量间呈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陈步峰潘永军史欣肖以华徐猛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储量生态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