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2011069)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明朱伟代晓炫郭丽丽罗永刚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营养盐对微囊藻细胞组分及多糖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胞外多糖是微囊藻形成群体的物质基础,营养盐是否会通过影响微囊藻多糖的含量进而影响群体的形成还不清楚.在室内培养实验中,设置不同N、P浓度的培养液并测定对数期胞内的细胞组分以及3种形态的多糖含量,从而探讨N、P对细胞中多糖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RNA在细胞中的含量相对恒定(约2.0 pg/cell).N对单细胞的蛋白质和多糖都产生了显著影响:N浓度的升高显著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中总糖的含量降低.P浓度的升高同样造成细胞中多糖总量减少,但其对蛋白质影响不大(在4.6 pg/cell左右波动).N浓度的增加还促进多糖向胞外分泌并溶解于培养基中.在高生长率下,由于细胞中RNA、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加快,多糖的合成较慢导致胞外固着性多糖减少,这可能是室内培养难以得到群体的原因之一.
- 代晓炫朱伟李明
- 关键词:微囊藻多糖蛋白质RNA
- 水中主要阳离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多糖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在65μmol·m-2·s-1光照度和12 h∶12 h光暗比下,模拟野外水体中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研究了水中主要阳离子Ca、Mg、K、Na质量浓度的变化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以及多糖的影响。依据自然水体中Ca、Mg、K、Na的实际浓度水平结合已有研究得到的抑制浓度,试验分别设定了5个质量浓度梯度的培养基,其中Ca质量浓度梯度为0、10、20、50、100 mg·L-1,Mg质量浓度梯度为0、2、5、10、20 mg·L-1,K质量浓度梯度为5、10、20、50、100 mg·L-1,Na质量浓度梯度为18、30、50、100、200 mg·L-1。试验测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包括培养周期内每天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密度和对数生长期内铜绿微囊藻溶解性胞外多糖(sEPS)、固着性胞外多糖(bEPS)和胞内多糖(IPS)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Ca对微囊藻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高质量浓度的Ca(>50 mg·L-1)会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但同时铜绿微囊藻合成多糖总量(TPS)会增加,Ca质量浓度的增大对铜绿微囊藻胞外多糖的分泌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并在刺激铜绿微囊藻细胞分泌多糖的同时会促进其溶解。Mg缺失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会受到显著的抑制,较高质量浓度的Mg(>5 mg·L-1)也会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但同时铜绿微囊藻合成多糖总量(TPS)会增加,Mg在适宜质量浓度(5 mg·L-1)会抑制多糖分泌、防止多糖溶解。K离子质量浓度的变化对微囊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铜绿微囊藻TPS的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K对多糖的分泌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多糖的溶解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Na离子质量浓度的变化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以及合成TPS的量均无明显影响,Na质量浓度增大对多糖的分泌的影响与Ca的一致,但影响的程度明显小于Ca的影响,其质量浓度的增加对多糖的溶解过程有轻微的促进作用。
- 郭丽丽朱伟李明
- 关键词:阳离子铜绿微囊藻多糖
- 群体大小对微囊藻细胞昼夜垂向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针对群体形态对微囊藻昼夜间上浮下沉规律的影响问题,利用柱状培养装置对室内培养的单细胞、群体细胞以及在太湖采集的群体细胞进行了昼夜间分层观测实验,探讨了细胞形态对微囊藻垂向迁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细胞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迁移规律,但无论是室内培养群体细胞还是太湖采集的群体细胞,都未观察到显著的昼夜上浮下沉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太湖采集的群体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漂浮特点.由此认为,室内培养的细胞与实际湖泊细胞之间存在比重上的差异,群体的大小对于上浮有明显的影响.
- 罗永刚朱伟李明代晓炫肖曼
- 关键词:微囊藻垂向迁移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