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955904)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宋友桂李传想周卫健王千锁李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示踪
  • 2篇剖面
  • 2篇气候
  • 2篇黄土
  • 2篇黄土高原
  • 2篇磁化率
  • 1篇单颗粒
  • 1篇单颗粒锆石
  • 1篇地表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定年
  • 1篇亚洲季风
  • 1篇伊犁盆地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粘土
  • 1篇中国黄土
  • 1篇色度
  • 1篇示踪法
  • 1篇数值模拟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宋友桂
  • 2篇周卫健
  • 2篇李传想
  • 1篇武振坤
  • 1篇程鹏
  • 1篇牛振川
  • 1篇石正国
  • 1篇吴书刚
  • 1篇孙博亚
  • 1篇李云
  • 1篇宋少华
  • 1篇李越
  • 1篇聂军胜
  • 1篇曾蒙秀
  • 1篇鲜锋
  • 1篇康志海
  • 1篇强小科
  • 1篇杜雅娟
  • 1篇陈茂柏
  • 1篇周杰

传媒

  • 6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西风区末次冰期以来昭苏黄土剖面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对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微量元素和粒度的测定分析,并与黄土高原黄土进行对比,揭示了西风区末次冰期以来黄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变化特征,探讨了其古气候意义。分析结果表明,伊犁黄土除Sr和Cr元素出现富集外,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与黄土高原总体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可能表明末次冰期以来伊犁黄土形成环境较黄土高原干旱;伊犁黄土除Sr、Zn、Co和Ni元素含量分布变化比黄土高原稍大外,其他微量元素变化均比黄土高原小的多,可能意味着末次冰期以来伊犁地区环境变化幅度总体较黄土高原小的多。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伊犁黄土Zr元素主要赋存在粒径>20μm的粗颗粒中,暗示着黄土中锆石组分主要赋存于这种粗颗粒组分中;该剖面微量元素在风化成壤过程中,其迁移性由强至弱依次为Zr>Y>Sr>Cr>V>Ga>Rb>Ni>Cu>Ba>Th>Zn>Co>U,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富集率均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可能指示末次冰期以来伊犁黄土沉积环境较为干旱且波动变化较小。
李传想宋友桂
关键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古环境
新疆昭苏黄土剖面色度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21
2014年
对受西风影响的伊犁盆地南缘的昭苏波马剖面进行色度指标分析后发现,在黄土堆积期间,亮度L*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颜色分量a*、b*,同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在S* 中亮度L*与碳酸钙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在L*中相关性极低。红度a*受赤铁矿含量的影响最大,其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可以很好地反映气候变干的过程。而黄度b*与针铁矿相关性较差,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气候转变的敏感性不高。
李越宋友桂王千锁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色度气候变化
新疆伊犁地区近地表黄土的磁化率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伊犁盆地位于亚洲中纬度内陆,其特殊的构造和地理位置,使得该区具有特殊的气候环境。分布在盆地内的黄土记录了该区气候环境的变化过程,但是由于受到区域气候、海拔及近地物源的影响,使得磁化率在该区的表现和环境意义与黄土高原黄土中的会有差异。为了较准确的应用磁化率指标表征气候环境意义,就必须理解磁化率变化所受到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伊犁盆地近地表采取的38个黄土样品(相当于黄土高原马兰黄土顶层),应用粒度,磁化率,元素分析的方法,结合地形和气候因素,初步探讨了近地表黄土的磁性特征、地域分异和受控因素,指出了磁化率在伊犁古环境研究中需考虑的问题。结果表明,近地表黄土样品的磁化率与<2μm的粘粒含量、Fe_2O_3含量成负相关,与>63μm的粗粒级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样品的频率磁化率与<2μm含量、Fe_2O_3含量呈正相关;成壤作用形成的超顺磁颗粒对磁化率的贡献有限,粗颗粒组分对磁化率贡献较大。近地表黄土磁化率与降水、海拔高度、局地物源等多种因子有关,在黄土古气候解译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子对磁化率变化的可能影响。
曾蒙秀宋友桂
关键词:黄土磁化率影响因素伊犁盆地
伊犁风成黄土不同组分对磁化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研究中亚黄土中的碳酸盐、有机质和可溶性盐等不同组分对磁化率的影响,本文对伊犁黄土样品分别进行盐酸、醋酸、蒸馏水和双氧水等处理,并与黄土高原黄土样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盐酸不但可以溶蚀样品中的碳酸盐而且还可以与磁性矿物中的铁离子反应,分解超顺磁性颗粒(SP)中细颗粒组分,造成磁化率降低.与原样相比,中亚和黄土高原醋酸样品质量磁化率(χlf)和频率磁化率(χfd)分别增加20.3%、53.4%和4.8%、13.0%,说明中亚黄土碳酸盐对磁化率影响远大于黄土高原,醋酸对SP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双氧水和蒸馏水样品χlf变化幅度小于4%,说明黄土中有机质和易溶组分对磁化率的影响均非常小.此外,通过对中亚和黄土高原盐酸和醋酸样品的温度磁化率(TDS)曲线对比分析,表明黄土高原黄土退热过程磁性矿物的转化可能主要是SP组分中的细颗粒成分,伊犁黄土中纤铁矿和磁赤铁矿或针铁矿含量较黄土高原低.
李传想宋友桂强小科
关键词:磁化率黄土黄土高原
利用放射性碳(^(14)C)示踪华山冬季化石源CO_2随海拔高度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放射性碳(^(14)C)是化石源CO_2最有效的示踪剂,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山冬季化石源CO_2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14年冬季在华山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玉泉院(504 m)、北峰(1634 m)、东峰(2079 m)进行大气CO_2采样。通过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华山冬季不同海拔高度大气CO_2浓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三个海拔高度大气CO_2平均浓度依次为461.8±14.1 ppm(ppm表示μL·L–1)、414.6±2.7 ppm和413.2±3.4 ppm,皆高于我国四个大气CO_2本底站点的同期浓度水平。不同海拔高度大气CO_2浓度及其δ13C值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R2=0.906,表明华山大气CO_2主要受区域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和源汇特征影响,而海洋的影响较弱。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化石源CO_2浓度均值依次为42.3±5.7 ppm、14.9±3.8 ppm和10.6±1.0 ppm,表明华山不同海拔高度大气CO_2都受到化石源CO_2不同程度的影响。华山冬季化石源CO_2浓度和海拔高度具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R2=0.914,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化石源CO_2浓度逐渐减小。利用Hysplit模式分层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在采样时段内,玉泉院和北峰受到同源路径气团的影响,其化石源CO_2浓度呈现出较一致的变化趋势,东峰受到异源路径气团的影响,其化石源CO_2浓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因此,在分析评价高海拔地区化石源CO_2浓度时,不仅要考虑到近源排放影响,同样不能忽视远源传输影响。
谢邵文周卫健熊晓虎周杰牛振川卢雪峰程鹏吴书刚
关键词:海拔高度
大气环流模式CAM4对亚洲气候的高分辨率模拟被引量:1
2016年
中小尺度地形不仅在区域尺度上影响降水和环流形势分布,还会影响季风、西风急流等大尺度的天气系统。新的全球模式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CAM4高分辨率配置下的模拟结果与高分辨率APHRO降水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评估高分辨率CAM4对亚洲地区气候系统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式不仅对亚洲季风-干旱气候系统的大尺度分布特征有良好的模拟能力,还能很好地模拟出季风区和内陆干旱半干旱区年均和季节平均降水的高、低值中心以及水平风场、地表温度和海平面气压的区域差异性特征,尤其是山脉地形附近的降水极值和风场变化。此外,CAM4与气象资料间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空间相关性均很好,其中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降水在亚洲地区超过0.7。
沙莹莹石正国
关键词:高分辨率数值模拟亚洲季风
基于“平均值概念”的“残差示踪法”——黄土高原降水重建的应用(英文)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对定量重建黄土高原降水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回顾分析,提出了利用新发展的"残差示踪法"定量重建黄土高原古降水变化的两种新方法。一种是利用黄土磁化率和粉尘通量指标的关系进行降水重建的磁化率方法(SUS-approach),另一种是利用黄土^(10)Be浓度与^(10)Be产率和粉尘通量指标的关系进行降水重建的^(10)Be方法(^(10)Be-approach)。上述两种方法定量重建的洛川地区13万年以来降水变化曲线高度一致,但与前人利用现代观测数据建立的气候回归方程等传统方法重建的降水记录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所建立的降水曲线具有明显的细节特征,揭示了粉尘稀释作用对降水指标的影响,显示了该方法的优势。文章同时指出,"残差示踪法"的数学涵义是基于"平均值概念"(MVC),并对此从统计学角度进行了论证。最后,就本文所提出的运用线性回归后的残差进行示踪的新方法与传统的示踪方法之差异作了对比分析。
周卫健陈茂柏孔祥辉鲜锋杜雅娟武振坤宋少华康志海
关键词:黄土高原
基于U-Pb定年和单颗粒锆石粒径分析示踪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和红粘土物源被引量:11
2014年
中国黄土高原的风成沉积蕴含着丰富的大陆古气候和大气环流变化信息,但关于黄土和红粘土物源是否有变化目前仍存在着争论。近些年,锆石的LA-ICP—MS定年被广泛用于追踪沉积物来源,本文把碎屑锆石的u—Pb定年运用到红粘土中,并结合前人的数据和碎屑锆石粒径分析对黄土和红粘土物源进行了重新的讨论,认为黄土高原黄土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北部戈壁沙漠和附近的沙漠,极少量锆石来源于青藏高原北部,而不是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北部和柴达木盆地,红粘土的锆石物源受近缘的基岩影响较大,朝那6.2—3.6Ma红粘土锆石碎屑部分来源于附近的六盘山。而且在0.12Ma、0.86Ma、1.25Ma之间,黄土碎屑锆石物源较稳定,存在少量变化,在2.6Ma和3.6Ma前后,黄土、红粘土碎屑锆石物源存在明显变化,这可能和全球变冷导致近地面冬季风增强有关。
李云宋友桂聂军胜孙博亚
关键词:朝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