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61021)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包慧娟王永芳海春兴银山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早稻田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类型
  • 1篇沙地
  • 1篇沙漠化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 1篇农耕
  • 1篇理化性质
  • 1篇蒙古族
  • 1篇糜子
  • 1篇科尔沁沙地
  • 1篇护林
  • 1篇耕地
  • 1篇耕地土壤
  • 1篇耕作
  • 1篇耕作方式

机构

  • 4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早稻田大学

作者

  • 4篇包慧娟
  • 1篇银山
  • 1篇海春兴
  • 1篇王永芳

传媒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传统农耕以及汉式农耕的融入被引量:3
2016年
在搜集大量的汉文献资料中记载的有关北方游牧民族的农耕史料的基础上,赴内蒙古东部地区进行了详实的实地调查,就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人的传统农耕进行了实证考察。认为蒙古民族的糜子耕种这一传统农耕不同于汉式农耕,有其品种的地理和文化特点。糜子耕种看似简单落后,但它是游牧生产和地理环境的结合物,具有适应干旱少雨环境且保护土壤作用之特点,是有利于干旱生态环境的北方农耕技术。然而,近代以来屡次不断开垦草原、移民人口增多等诸多原因,导致传统农耕的衰退,汉式农耕取而代之。这也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农耕化之后快速沙化的要因之一。考察之后,提出应该研究推广糜子耕种技术的合理性、科学性。
吉田顺一包慧娟阿拉腾嘎日嘎
蒙古族的传统耕作方式——漫撒子被引量:2
2013年
漫撒子是蒙古族传统耕作方式,至少在1980年代以前还在内蒙古的局部地区被使用着。随着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漫撒子这样一种产量较低的耕作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访谈,总结了漫撒子在内蒙古的分布及应用时间、主要耕作特点及其环境效应,并分析了漫撒子产生及失传的主要原因。
包慧娟
关键词:蒙古族耕作
防护林对科尔沁沙地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探究防护林对不同地貌类型耕地的影响,选择科尔沁沙地奈曼旗境内坨耕地和甸耕地,对比分析了在有、无防护林情况下坨耕地和甸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有防护林耕地土壤理化性质优于无防护林耕地;②防护林对坨耕地的影响大于甸耕地,其影响在样点1、样点2和样点3都有显现,且在样点1和样点2较为突出,而防护林对甸耕地的影响只在样点1较为明显。
王永芳包慧娟海春兴银山
关键词:防护林地貌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科尔沁沙地
沙漠化生态风险评价概述
沙漠化是在脆弱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人类活动共同胁迫下产生的土地退化,其严重的负面生态效应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生态风险评价应风险管理的需要产生,用于分析生态系统在不同胁迫下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及其发生概率...
包慧娟王永芳
关键词:沙漠化生态风险评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