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作品数:500 被引量:2,865H指数:21
相关作者:林元沈建箴徐两蒲康德智胡建达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9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8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7篇细胞
  • 52篇肿瘤
  • 38篇白血
  • 38篇白血病
  • 37篇淋巴
  • 32篇手术
  • 26篇预后
  • 24篇综合征
  • 23篇急性
  • 22篇术后
  • 21篇基因
  • 20篇血管
  • 19篇蛋白
  • 19篇疗效
  • 19篇儿童
  • 19篇放疗
  • 18篇染色
  • 18篇染色体
  • 18篇老年
  • 14篇血液

机构

  • 345篇福建医科大学
  • 52篇福建省肿瘤医...
  • 38篇福建省立医院
  • 32篇福建省妇幼保...
  • 21篇厦门大学
  • 15篇莆田学院附属...
  • 9篇南京军区福州...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福州市第二医...
  • 7篇福建中医药大...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泉州医学高等...
  • 3篇福州大学
  • 3篇赣南医学院第...
  • 3篇福建省龙岩市...
  • 3篇厦门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教育部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2篇林元
  • 29篇沈建箴
  • 27篇徐两蒲
  • 26篇康德智
  • 19篇胡建达
  • 18篇洪华山
  • 17篇付海英
  • 16篇吴君心
  • 16篇周华蓉
  • 15篇黄海龙
  • 14篇赵文新
  • 14篇柏朋刚
  • 14篇王波
  • 13篇林建华
  • 12篇颜守义
  • 12篇叶青
  • 12篇张立永
  • 11篇吴喜跃
  • 11篇陈雪美
  • 10篇王晓燕

传媒

  • 23篇中国实验血液...
  • 18篇福建医科大学...
  • 18篇福建医药杂志
  • 14篇中国妇幼保健
  • 1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0篇白血病.淋巴...
  • 10篇海峡预防医学...
  • 9篇中华放射肿瘤...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肿瘤学杂志
  • 8篇中国实用外科...
  • 7篇中国医学物理...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7篇中国卫生标准...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6篇中国医药指南
  • 6篇中华高血压杂...
  • 6篇中华内分泌外...
  • 6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6篇2023
  • 14篇2022
  • 49篇2021
  • 65篇2020
  • 70篇2019
  • 49篇2018
  • 56篇2017
  • 71篇2016
  • 55篇2015
  • 47篇2014
  • 17篇2013
  • 1篇2012
5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留学生血液内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9
2017年
日益增多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学习医学,临床见习和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在临床教学中有效提高来华留学生临床实践水平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本文以来华留学生在血液内科实习和见习的教学实践为内容,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对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理论基础知识不足、部分学生纪律性差、临床带教老师英语水平不足等进行分析,提出采用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双语教学、加强临床教师英语培训、建立互助互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等对策,以更有效地保证留学生的临床教学质量。
陈萍刘庭波元小红杨婷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临床教学血液内科
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联合多学科建立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预测模型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软件量化分析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点,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建立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预测模型,检测预测模型诊断效能并与不同年资医师诊断对比。方法:模型建立组多中心、前瞻性地纳入2019年1月~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漳州市医院接受甲状腺手术及术前超声检查的364例患者(共388个结节),采用CAD软件分析超声图像。收集CAD软件图像分析信息、临床信息及实验室信息作为相关因素。以病理为金标准,对比21种相关因素的良恶性组间差别,筛选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1种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结节良恶性预测有统计学意义的6种相关因素进行模型建立。模型验证组纳入同期于3所医院行甲状腺细针穿刺(FNA)及穿刺前检查的105例患者(共105个结节)。由预测模型及3位不同年资的医师分别判断结节良恶性,对照病理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对比预测模型与不同年资医师的诊断效能。结果:建立预测模型为Logi(tp)=-5.218+2.601×(低回声指数)+1.981×(强回声指数)+3.079×(边缘模糊指数)+1.267×(纵横比>1)+0.614×(TSH)-0.071×(结节最大径)。计算可得模型的AUC为0.884,敏感度为85.50%,特异度为81.97%,PPV为91.1%,NPV为72.5%。预测模型的AUC、敏感度介于中、高年资医师间,特异度介于低、中年资医师间。结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预测能力,可认为总体诊断效能介于中、高年资医师之间。
叶冯颖杨文敏李尚青苏淇琛游剑虹王康健吕国荣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诊断甲状腺结节超声
Flap核酸内切酶1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Flap核酸内切酶1(flap endonuclease 1,FEN1)是一种具备特异性结构的多功能核酸酶,其参与机体细胞多种DNA代谢途径,在维护人类基因组稳定性、防止细胞恶性转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FEN1的功能、作用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异常表达的FEN1与肿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认识FEN1在肿瘤细胞活动调节中的具体作用与机制显得尤为必要。文章将从FEN1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在肿瘤细胞的调节作用与机制等方面予以论述,同时对FEN1参与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进行适当阐述,以期为今后肿瘤相关领域的基础科研与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刘彦权(综述)陈亚春沈建箴(审校)
关键词:肿瘤致癌机制
2011—2012年福建省新发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病情况调查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在2010年调查基础上,了解2011-2012年福建省新发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病情况。方法通过收集福建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临床协作组的各级医院填报统一的登记表,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新诊断、年龄914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情况。结果①2011-2012年福建省新发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共1551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479/10万。2011年新发病例为777例,粗发病率为2.498/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504/10万;2012年新发病例为774例,粗发病率为2.460/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455/10万。2年标化发病率比较无明显变化。②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病率为1.499/10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率为0.628/10万;APL发病率为0.318/10万;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发病率为0.034/10万。AML(非APL)发病率最高(占60.48%),其次为ALL(25.34%)、APL(12.83%),特殊类型(1.35%)最少见。③福建省急性白血病发病有性别、年龄、地区和季节差异。AML、ALL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011—2012年福建省急性白血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率高峰出现在75-79岁,发病率为7.081/10万。结论结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提供的我国白血病发病率数据,2011-2012年福建省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病率在国内处于一般水平,略高于1986—1988年全国急性白血病发病率。2011-2012年的发病趋势无明显变化。各类型成人急性白血病的构成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
关键词:白血病发病率成人
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PRA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9月-2018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例腰椎PRA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0~47岁[(33.7±6.6)岁].均为单节段病变,损伤节段:L3/47例,L4/514例,L5/S111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及手术并发症,术后24h、3个月、12个月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12~30个月,平均15.5个月.手术切口长度7~9.5 mm[(8.0±0.9)mmn];手术时间60~155 min[(80.5±13.2)min];术中出血量5~25 ml[(10.6±5.7)ml];透视次数5~25次[(9.4±3.4)次].患者术后8~12h下地行走,6周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1例患者术后出现感觉异常,经神经营养及理疗1周后恢复.术中无中转开放,无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等术后并发症.术后24h、3个月、12个月腰、腿痛VAS[腰痛(3.4±1.5)分、(1.8±1.1)分、(1.7±0.9)分,腿痛(1.8±1.0)分、(1.6±0.8)分、(1.4±0.6)分]和ODI[(26.8±9.7)%、(13.9±4.3)%、(12.8±2.8)%]较术前腰痛VAS(7.3±2.1)分、腿痛VAS(7.9±2.7)分、ODI(56.2±15.6)%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优2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结论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腰椎PRAS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有效缓解疼痛、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王长昇陈荣生朱希田许卫红张立群吴荔军
关键词:腰椎内窥镜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DLC-1基因甲基化及三氧化二砷诱导DLC-1基因去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多发性骨髓瘤(MM)肝癌缺失基因1(DLC-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情况,以及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DLC-1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法(MSP)定性检测2008至2012年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内科的52例MM患者DIC基因甲基化状态,反转录(RT)-PCR检测MM患者和人骨髓瘤U266细胞系DLC-1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SP)法定量检测As203作用前、后人骨髓瘤细胞株U266其DLC-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荧光定量PCR检测U266细胞用药前、后DLC-1基因、DNA甲基转移酶基因(DNMTl、DNMT3a、DNMT3b)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MM患者DLC-1基因的甲基化比例为71.15%(37/52)。U266细胞DLC-1基因呈甲基化,DLC-1基因不表达;经0.5、1.0、2.0pμmol/L As203作用后72h U266细胞DLC-1基因甲基化率由95.38%下降至63.07%、30.00%及7.69%;荧光定量PCR检测经0.5、1.0、2.0pμmol/L As2O3作用后72hU266细胞DLC-1基因mRNA表达与未加药组相比分别为其(1.60±0.09)、(3.66±0.17)、(5.29±0.15)倍,而DNMTl、DNMT3a、DNMT3b基因mRNA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DLC-1基因甲基化在MM患者中较为常见,这可能为M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As2O3可诱导DLC-1基因去甲基化,使DLC-1基因表达上调,恢复其活性,为MM去甲基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付海英沈建箴吴淡森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甲基化三氧化二砷
PCR-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诊断人工关节感染被引量:1
2014年
人工关节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在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生率为1%~2%,在人工关节翻修术后的发生率为1%~10%[1]。虽然PJI的总体发生率不高,但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数量的增加,PJI的病例也将逐渐增多。PJI的诊断困难、治疗方法复杂、疗效不确切,部分患者可发生关节功能的永久丧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
张超凡汤一苇林建华张文明
关键词:人工关节感染技术诊断电喷雾电离质谱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
血液肿瘤表观遗传调控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血液肿瘤亦称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以及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兴起,很多学者通过对表观遗传学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究发现血液肿瘤的新治疗靶点,并研发出相应的药物,揭示了表观遗传修饰机制的紊乱,或将成为血液肿瘤临床诊断、靶向治疗与预后评估的新方向。本文就表观遗传调控与血液肿瘤的关系、表观遗传学靶向治疗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刘彦权沈建箴周华蓉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血液肿瘤靶向治疗
Ang-Tie轴在血管和淋巴系统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形成血管和淋巴管内层的内皮细胞是脉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参与血管和淋巴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内皮细胞上的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具有免疫球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同源性结构域的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with immunoglobulin and EGF homology domains,Tie)轴是除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途径外胚胎心血管和淋巴发育所必需的第二种内皮细胞特异性配体-受体信号传导系统。Ang-Tie轴参与调节产后血管生成与重塑、血管通透性和炎症,以维持血管平衡,因此,该系统在许多血管和淋巴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近年来Ang-Tie轴在血管和淋巴系统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系统论述了Ang-Tie轴在炎症诱导的血管通透性、血管重塑、眼部新生脉管、剪切应力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和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并总结了涉及Ang-Tie轴的相关治疗性抗体、重组蛋白和小分子药物。
王蕊黄美娟许燕艳袁彩黄明东江龙光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淋巴系统
宫颈癌图像引导下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及危及器官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量化的方法研究宫颈癌图像引导下调强放射治疗(IGRT)中靶区与危及器官体积及空间变化。[方法]选取10例调强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放疗前用锥形束CT(CBCT)扫描采集连续3d的CBCT图像,后每周1次CBCT图像,共采集第1-3d及第2-6周8组图像(Plan1-Plan8),分析靶区及危及器官的体积变化,同时使用体积差异法和DICE相似度法评价空间位置的变化。[结果]肿瘤原发病灶(GTV-T)治疗前体积(Plan1)59.26±24.83cm^3(36.30-82.22cm^3),治疗后体积(Plan8)16.40±3.71cm^3(12.96-19.83cm^3),治疗前Plan1与治疗中Plan3-Plan8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体积差异法评价变化范围:GTV-T为4.57%-44.05%,GTV-N(盆腔转移淋巴结)为-3.99%-14.24%,CTV为-4.36-10.03%。使用DICE值法评价靶区、危及器官均值及变化范围分别为:GTV-T 0.71±0.13(0.34-0.92),GTV-N 0.56±0.21(0.46-0.73),CTV 0.85±0.03(0.82-0.85);膀胱0.59±0.16(0.52-0.88),直肠0.67±0.21(0.59-0.87),小肠0.68±0.11(0.54-0.88)。[结论 ]放射治疗后宫颈原发肿瘤相对于治疗前明显缩小,空间位置及危及器官均有明显的变化。放射治疗中采用量化标准评估宫颈感兴趣范围的变化,可及时修改放射治疗计划,保证肿瘤照射剂量和减少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陈文娟柏朋刚李江山瞿宜艳倪晓雷陈开强李奇欣潘建基
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