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2005Q007)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由强黄建忠李力郑永标吴毕莎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酿酒
  • 2篇酿酒酵母
  • 2篇酵母
  • 2篇基因
  • 2篇基因敲除
  • 1篇乙醇
  • 1篇生物合成

机构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黄建忠
  • 2篇陈由强
  • 1篇雷娟娟
  • 1篇林晓华
  • 1篇吴松刚
  • 1篇李欣
  • 1篇柯崇榕
  • 1篇王艳尊
  • 1篇吴毕莎
  • 1篇江贤章
  • 1篇蓝灿华
  • 1篇郑永标
  • 1篇高媛媛
  • 1篇李力

传媒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敲除SNF1基因提高酿酒酵母乙醇生物合成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SNF1基因编码的Snf1p对起始受葡萄糖阻遏基因的转录是必需的。通过重叠延伸PCR和两步PCR法合成了两端各带有352bp和345bp与SNF1序列上下游同源的基因敲除组件。将该敲除组件转化至酿酒酵母YS2,获得被loxP-kan-loxP序列组件替换而产生kanr的阳性克隆子。然后将质粒pSH65转入阳性克隆子并诱导表达Cre酶切除kan基因,进而通过传代丢失质粒pSH65后得到SNF1单倍体缺陷型菌株。重复转化敲除组件实现另一条等位基因的敲除,得到SNF1双倍体缺陷型菌株YS2-△snf1::loxp-kan-loxp。厌氧发酵试验表明该突变株的乙醇产量较出发菌株YS2提高了8.74%。残糖量试验表明在培养基中葡萄糖消耗殆尽后,突变株相对于出发菌株而言并没有利用乙醇作为碳源,乙醇产量保持稳定未有下降。敲除SNF1基因是提高酿酒酵母生物合成乙醇的一条有效途径。
雷娟娟王艳尊江贤章高媛媛李欣蓝灿华陈由强吴松刚黄建忠
关键词:酿酒酵母基因敲除乙醇
酿酒酵母SNF4基因敲除缺失菌株的构建被引量:8
2011年
构建一株酿酒酵母SNF4基因缺失菌株并研究其对乙醇产量的影响。扩增带有SNF4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和Kanr筛选标记的SNF4基因敲除组件,转化到酿酒酵母YS2获得阳性克隆子,然后将质粒pSH65转到阳性克隆子中,半乳糖诱导pSH65表达Cre酶切除Kanr筛选标记,获得SNF4等位基因完全缺失菌株YS2-△SNF4。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缺失菌株YS2-△SNF4乙醇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7.57%。利用Cre-LoxP系统,成功构建了SNF4等位基因完全缺失菌株并提高乙醇产生量。
林晓华柯崇榕吴毕莎郑永标李力陈由强黄建忠
关键词:酿酒酵母基因敲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