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011ZR0014)

作品数:3 被引量:59H指数:2
相关作者:范逢春李晓梅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农村
  • 3篇农村公共服务
  • 3篇公共
  • 2篇协同治理
  • 2篇公共服务
  • 1篇动态模型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椎体
  • 1篇角色
  • 1篇角色定位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范逢春
  • 1篇李晓梅

传媒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管理世界
  • 1篇知识经济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证研究——对“成都模式”的检验被引量:6
2014年
为探寻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效率低下的解决之道,本文运用治理理论、协同论,构建了政府、自治组织、私人部门、第三部门、村民五大主体共同参与,表达、决策、筹资、生产、评估、问责六大环节循环运转,合作、竞争、制衡三大系统共同作用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系统",以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状况为实证检验对象,为村级公共服务"成都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范逢春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协同治理
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动态协同治理模型研究被引量:55
2014年
本文基于协同论的基本原理,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动态协同治理模型",赋予治理主体新的角色定位,并设计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六大环节的"合作"、"竞争"、"制衡"机制,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
范逢春李晓梅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协同治理
“椎体动态模型”: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角色定位与行为优化研究
2012年
在改革进入全面调整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新的攻坚阶段,如何突破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效率低下的窘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拟以治理理论和协同论原理为理论基础,对包括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的组织和个人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的治理主体予以明晰的角色定位,并在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椎体动态模型"基础上完成对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的行为优化、利益协调与激励机制的重构。
范逢春
关键词:公共服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