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项目

作品数:322 被引量:1,884H指数:17
相关作者:吴成业卢振彬蔡清海钱小明许翠娅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集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7篇农业科学
  • 52篇生物学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医药卫生
  • 11篇天文地球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48篇养殖
  • 21篇水产
  • 18篇鱼类
  • 18篇饲料
  • 16篇罗非鱼
  • 15篇蛋白
  • 14篇石斑
  • 14篇胚胎
  • 13篇石斑鱼
  • 13篇鳗鲡
  • 13篇斑鱼
  • 12篇渔场
  • 12篇渔业
  • 11篇水质
  • 10篇幼鱼
  • 10篇免疫
  • 9篇胚胎发育
  • 9篇配合饲料
  • 9篇捕捞
  • 6篇单克隆

机构

  • 161篇福建省水产研...
  • 49篇福建省淡水水...
  • 45篇集美大学
  • 22篇厦门大学
  • 16篇福建农林大学
  • 11篇福州大学
  • 1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1篇厦门海洋职业...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上海水产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福州市海洋与...
  • 4篇福建省医疗器...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武夷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北京市水产技...

作者

  • 29篇吴成业
  • 29篇卢振彬
  • 22篇蔡清海
  • 20篇钱小明
  • 20篇许翠娅
  • 19篇杜琦
  • 14篇樊海平
  • 12篇朱庆国
  • 12篇方民杰
  • 11篇叶孙忠
  • 11篇郑惠东
  • 11篇钟建兴
  • 11篇曾志南
  • 11篇方水美
  • 10篇李金秋
  • 10篇许永安
  • 10篇钱卓真
  • 9篇刘波
  • 9篇刘淑集
  • 8篇刘智禹

传媒

  • 68篇福建水产
  • 24篇台湾海峡
  • 17篇福建农业学报
  • 16篇水产学报
  • 12篇海洋科学
  • 1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渔业研究
  • 7篇南方水产
  • 6篇生物技术通报
  • 6篇厦门大学学报...
  • 6篇渔业现代化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食品科学
  • 5篇渔业科学进展
  • 4篇海洋渔业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淡水渔业
  • 4篇江西水产科技
  • 4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19篇2014
  • 19篇2013
  • 36篇2012
  • 38篇2011
  • 37篇2010
  • 23篇2009
  • 27篇2008
  • 16篇2007
  • 17篇2006
  • 31篇2005
  • 2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3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沿岸海域主要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根据2006年夏季、冬季和2007年春季、秋季在福建沿岸近海作业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结果,对其中17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渔业生物学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体长频率法估算了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结果表明:大部分鱼类已呈现个体小型化.16种鱼的开发率过高,处于超额开发状态,其中,5种为中度超额开发,开发率介于0.7~0.8之间;11种为轻度超额开发,开发率为0.5~0.7.建议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利于鱼类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王家樵张雅芝黄良敏李军谢仰杰
关键词:渔业生物学经济鱼类种群动态
鲍健康育苗模式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以往的思路和方法,采用种内杂交、选择育种等传统技术和多倍体育种的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来改良和优化鲍种质;挑选适龄亲鲍,采用温和催产、大水体孵化以及幼虫选优等手段,实行科学的繁育技术;育苗过程中采用"光照—微藻(底栖硅藻和浮游单胞藻)—鲍苗—微生态制剂—过滤性动物等复合系统"为基础的生态化育苗模式.即将鲍种质改良优化、繁育技术科学化和育苗技术生态化等三者融合为一体.采用这种"三位一体"育苗模式,进行鲍苗种生产,实践表明,培育出健壮鲍苗种2.25×107个,存活率高,效果良好.
顾勇杰严正凛
关键词:苗种种质改良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IP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2株:1C9和6G5,均为IgM,效价分别为10-5和10-4,间接ELISA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1C9对无乳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性;同时制备兔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IP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及其HRP酶标记物,兔抗SIP蛋白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0-6,经标记的抗体效价为10-4,最佳抗体工作浓度为1∶400。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检测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方法,具良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为0.85×106 CFU·mL-1。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实际应用结果与双重PCR检测比较,相对符合率为98.33%,检测结果可靠性高。
张新艳
关键词: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单克隆抗体DAS-ELISA
南方鲍藻混养技术研究及其效益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在福建省莆田市南日东岱海区,利用现有海藻养殖设施,进行海藻与皱纹盘鲍混养周年试验.结果表明:海区筏式单养、混养生长率无显著差异,但混养的成活率、肥满度比单养分别高8%、2.24%;2种养殖模式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62、1∶1.9.同时,鲍和海藻处在海洋生态系统的不同生态位,互利共生,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物质良性循环.
欧俊新严正凛
关键词:皱纹盘鲍海带龙须菜混养
应用RAPD技术对6种玻璃鳗的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运用随机多态性扩增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欧洲鳗鲡(A.anguilla)、美洲鳗鲡(A.rostrata)、花鳗鲡(A.marmorata)、莫桑比克鳗鲡(A.mossambica)和西里伯斯鳗鲡(A.celebesensi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比较6种鳗鲡的种间特异性、种间相似性和遗传距离。筛选出14个重复性好的RAPD随机引物,分别用于6种鳗鲡基因组DNA的分析,其中,引物S21、S28、S42在6种鳗鲡中所产生的条带均有所差异,可单独或组合作为6个鳗鲡品种鉴别的分子标记。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的聚类分析软件包分析6种鳗鲡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种鳗鲡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0769~0.4615,差异显著(P<0.05),美洲鳗鲡与欧洲鳗鲡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5385。依据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绘制鳗鲡遗传关系图谱,6种鳗鲡分为2类,其中,美洲鳗鲡与欧洲鳗鲡首先聚类,西里伯斯鳗鲡与这两种鳗鲡聚为一类;同时,莫桑比克鳗鲡与花鳗鲡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日本鳗鲡的亲缘关系渐远,这3种鳗鲡聚为一类。结果证实这6种鳗鲡进化分布主要受到地理结构和洋流的影响,而并非只是单纯的地理位置上远近关系的影响,为鳗鲡品种的快速鉴定和种质资源的研究奠定基础。
张新艳樊海平范斯敏卓玉琛林煜钟全福
关键词:RAPD种质鉴定
福建地区斑鳜胚胎与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2011-2013年,连续观察了福建地区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受精卵的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全过程,描述了从受精卵到晚期仔鱼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斑鳜的成熟卵近圆球形,淡黄色,平均卵径为(1.76±0.08)mm;受精后5 min左右,卵膜吸水膨胀,平均卵膜径达(2.20±0.09)mm。在20℃温度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89.33h。24℃温度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57±0.18)mm,具趋光性;3日龄仔鱼开始摄食,避光,进入混合营养期;5日龄时卵黄耗尽,6日龄时油球也完全消失。仔鱼全长y与日龄x成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y=0.4916x+5.7209(P<0.01)。
胡振禧黄洪贵吴妹英黄柳婷赖铭勇
关键词:斑鳜胚胎发育仔鱼发育
用小球藻进行缢蛏人工繁育技术试验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轮虫培养设施,以小球藻作为缢蛏浮游幼虫的开口饵料,采取贝类育苗的一般工艺进行缢蛏的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缢蛏一般于晚上产卵,一直持续至凌晨;2.5 kg亲蛏共获受精卵3.0×107个,缢蛏受精卵在平均水温约15℃时,经25 h发育成2.5×107个D形幼虫,孵化率为83.3%。投喂小球藻后经12 d培育幼虫能够正常变态附着,共获1.0×107个眼点幼虫,幼虫成活率40%,刚附着稚蛏于室内经40 d的培育获得平均壳长为3 mm稚蛏3.0×106粒,平均成活率30%。
刘广丰陈慧李家乐沈和定林国文吴文健
关键词:小球藻缢蛏
诏安湾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根据2001年5月、8月和11月对诏安湾网采浮游植物样品的分析鉴定结果,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细胞数量等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诏安湾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共鉴定浮游植物5门58属172种,浮游植物的生态类群以广布种为主;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的季节变动范围在2.03×10^6cell/m^3~4.01×10^7cell/m^3,数量高峰出现在11月,这与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明显上升有关。海水中活性磷酸盐为影响诏安湾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限制因子之一。
许翠娅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态特征
闽中渔场鱼类资源生产量和最大可持续开发量被引量:6
2006年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依据历次台湾海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中渔场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及61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营养级,58种主要鱼类有机碳含量的调查、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生产量;进而采用Cadima模式和剩余产量模式估算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营养动态模型估算鱼类资源潜在生产量为38.59×10^4 t,Cushing模型估算为43.68×10^4 t;Cadima模式估算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5.32×10^4 t;Schaefer和Fox模式估算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分别为23.96×10^4 和25.28×10^4 t,估算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换算为以福建单拖渔船艘为标准分别为3372和3983艘;1994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在27.00×10^4 ~40.01×10^4 t,实际捕捞力量在3897~5967艘标准单拖渔船,已连续11年超过了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和鱼类资源可承载的最大持续捕捞力量。主要鱼类种群结构出现简单化、小型化和低龄化,生态学参数渐近体长L∞和渐近体重形。趋小,个体生长速率K加大,体重生长拐点tr提前,初次性成熟年龄提早,捕捞死亡系数提高和开发比率上升,资源明显衰退。必须加强对该渔场鱼类资源的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捕捞力量的投入和渔获量的产出,以防鱼类资源进一步恶化。
卢振彬
关键词:生态系统鱼类MSY
宁德地区大黄鱼内脏结节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调查分析了宁德地区大黄鱼内脏结节病的流行规律。结果表明,该病与水温、养殖密度和饵料有关;恶臭假单胞菌是内脏结节病的病原;该菌对强力霉素、土霉素等较敏感。
许斌福王凡陈永聪黄晓凤龚晖
关键词:大黄鱼结节病流行病学调查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