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78100)

作品数:48 被引量:251H指数:9
相关作者:吴世康张晓宏杨国强周丽丽姜永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理学
  • 4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4篇离子
  • 9篇荧光
  • 9篇化合物
  • 9篇分子
  • 8篇阴离子
  • 8篇光物理
  • 7篇光谱
  • 6篇分子识别
  • 5篇金属
  • 5篇光敏剂
  • 4篇电子转移
  • 4篇溶致变色
  • 4篇光化学
  • 4篇光诱导
  • 4篇光诱导电子转...
  • 3篇衍生物
  • 3篇荧光光谱
  • 3篇荧光猝灭
  • 3篇树枝形聚合物
  • 3篇吡啶

机构

  • 3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南开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西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吴世康
  • 21篇张晓宏
  • 11篇杨国强
  • 11篇李嫕
  • 9篇周丽丽
  • 8篇姜永才
  • 7篇陈金平
  • 6篇程津培
  • 6篇岳玲
  • 6篇游长江
  • 6篇何家骐
  • 5篇陈光巨
  • 3篇韩永滨
  • 3篇刘若庄
  • 3篇李竑
  • 3篇梅明华
  • 3篇刘白宁
  • 3篇谭宏伟
  • 3篇李青山
  • 3篇张鲁

传媒

  • 13篇感光科学与光...
  • 9篇高等学校化学...
  • 5篇化学学报
  • 5篇物理化学学报
  • 4篇高分子学报
  • 2篇有机化学
  • 2篇化学进展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物理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Chines...
  • 1篇Chines...
  • 1篇Journa...
  • 1篇第六届全国光...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11篇2004
  • 15篇2003
  • 8篇2002
  • 3篇2001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钻石对顶砧(Diamond Anvil Cell,DAC)高压产生技术及在高压条件下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高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参量引入到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将会大大扩展研究的范围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安全的产生高压的技术和在高压条件下进行的一些光物理和光化学研究工作 ,并指出了今后在高压光物理和光化学研究领域的若干重要研究方向 .
游长江卢雪芳李嫕杨国强
关键词:光物理光化学
一种新的氟离子荧光识别主体2,3-二(2-吡咯酰胺)甲基喹喔啉的合成、结构及离子识别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设计并合成了 2 ,3 -二 ( 2 -吡咯酰胺 )甲基喹喔啉化合物 2 .通过 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该化合物的固态结构 .分别利用荧光和紫外 -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其对阴离子的识别 ,发现化合物 2能在 DMSO中对氟离子进行有效的选择性识别 ,主要的识别位点为吡咯 NH和酰胺
杨文智尹振明何家骐程津培
关键词:晶体结构
一种具有规则结构的蛋白单体之间相互识别的分子力学模拟和量子化学计算被引量:2
2003年
使用分子力学、分子动态学以及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天然的昆虫抗冻蛋白质分子(TmAFP)以长轴平行的方式发生二体相互作用的可能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子模拟的结果表明,在可能的相互作用模式中,其相互作用区域必须至少包含一个β-面,并且当蛋白单体均取β-面靠近时,其侧链上的羟基在空间的分布满足结构上的二维匹配;利用分子力学与量子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的结果表明两单体的β-面之间具有相对最强的相互作用,同时,高级别的DFT计算以及van der Waals键电荷密度分析进一步证实β-面的相互识别主要表现为β-面的一个苏氨酸侧链的羟基对另一个的苏氨酸羟基氧的识别,即它们之间能形成较强的氢键.因此,分子力学以及量子化学的计算结果都说明蛋白单体在相互识别的过程中,均以β-面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最大.
杨作银贾宗超刘若庄陈光巨
关键词:抗冻蛋白量子化学计算苏氨酸
一种能选择性识别磷酸根离子的金属配合物化学敏感器被引量:10
2004年
合成了两种Schiff碱类金属配合物 1( [Cu(L1) ] 2 + )和 2 ( [Cu(L2 ) ] 2 + ) .对它们在强极性溶剂 ,如 [V(水 )∶V(乙醇 ) =98∶2 ]混合溶剂中与阴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发现具有C3v结构的配合物 1有着优良的检测PO3 -4离子的能力 .通过UV光谱滴定实验 ,表明配合物 1和PO3 -4间形成了 1∶1的稳定配合物 .配合物 1对HPO2 -4也有一定的响应性 .但对其它的阴离子 (如四面体和非四面体结构的阴离子 )物种 ,则未观察到有任何响应 .文中还提出了配合物 1与阴离子间构成新的配合物可能结构的建议 .但是对于配合物 2 ,对阴离子的响应能力比较差 .对于实验结果以及如何提高敏感器化合物的选择能力进行了初步讨论 .
周丽丽吴加胜张晓宏吴世康
关键词:磷酸根离子金属配合物阴离子分子识别
含萘直链多胺化合物的荧光pH效应及核苷磷酸盐的分子识别被引量:2
2002年
合成了三种含萘但链长不同的多胺类化合物.研究了它们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发现所研究化合物的荧光强度与pH值间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因此这类化合物可用作测定溶液pH值的荧光探针.在上述化合物溶液中分别引入不同的核苷磷酸盐(ATP、ADP、AMP),发现所研究的化合物如N-(2-氨乙基)-N'-(2-犤(1-萘甲基)氨乙基犦)乙二胺(化合物3),其荧光可被不同的核苷磷酸盐所猝灭.以Stern-Volmer常数(KSV)或猝灭常数(Kq)作为评估猝灭能力大小的标准表明,不同核苷磷酸盐的猝灭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其中ATP有着对化合物3荧光最大的猝灭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尺寸的匹配和化合物中基团的空间合理排布是化合物和核苷磷酸盐间能发生相互作用的重要根据,而猝灭则强烈地依赖于这类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可利用化合物荧光强度的改变来识别各种不同的核苷磷酸盐.
梅明华阎晶晶吴世康
关键词:分子识别分子相互作用阳离子识别
烯烃光敏顺反异构化反应被引量:5
2003年
烯烃光顺反异构化是一个重要的基元有机光化学反应.本文从垂直中间态理论和势能面的角度对烯烃光敏顺反异构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这些理论在异构体激发三重态能量的确定和敏化剂筛选中的应用.
游长江谢蓉杨国强李嫕
关键词:势能面
一类以光度法进行检测的新型阴离子敏感化合物被引量:5
2004年
对 6种带羟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 (其中化合物 1 ,4,5 ,6含氰基基团 )及与不同阴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识别进行了研究 .发现化合物 2 ,3 ,5 ,6均对 F- 离子有优良的检测能力 ,并对 H2 PO- 4有一定的响应能力 ,其中化合物 2对 Ac O-离子也有一定的响应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
周丽丽张晓宏吴世康
关键词:比色法氢键相互作用
昆虫抗冻蛋白中基因突变效应的理论研究
<正>抗冻蛋白是一类可以抑制冰晶生长的功能性生物大分子,它能以非依数性形式降低溶液的冰点而不影响其熔点,从而导致溶液冰点和熔点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热滞活性或者抗冻活性。来源于云杉蚜虫的抗冻蛋白CfAFP具有规则的左手型β...
周艳霞谭宏伟陈光巨
文献传递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模拟物2-位碲桥联环糊精的合成及催化作用被引量:4
2003年
以 β 环糊精 (CD)为酶模型 ,将Te引入 β 环糊精中 ,成功地合成出一种新的水溶性好、活力高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小分子模拟物 2 TeCD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采用Wilson辅酶偶联法 ,间接测定了 2 TeCD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还原H2 O2 的GPX活力为 46 7U/ μmol,与文献报道的数据相比 ,2 TeCD的GPX活力最高 .通过考察 2 TeCD催化GSH还原H2 O2 反应的动力学 ,发现反应初速度对底物浓度的双倒数曲线为一组平行线 ,表明 2 TeCD所遵循的催化机制可能为三转移乒乓机制 .通过考察自由基捕获剂 2 ,4 二叔丁基甲基苯酚对酶促和自发反应速率的影响 ,发现 2 TeCD催化的酶促反应为非自由基机理 .通过考察酶不可逆抑制剂碘乙酸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发现 2 TeCD催化反应过程中不生成碲醇中间体 .由此推测出 2 TeCD的催化循环经历碲硫化合物、次碲酸硫酯和次碲酸中间体 .该催化循环与含硒GPX小分子模拟物所经历的催化循环不同 ,以及环糊精对底物具有识别与结合的能力 ,可能是 2
张鲲任晓君牟颖薛雁郭灿辉阎岗林罗贵民沈家骢
关键词: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人工酶
一种新型红光敏感光交联体系
2002年
研究了Oxonol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和荧光光谱 ,观察到反常的溶致变色行为 .研究了由Oxonol和双 (三氯甲基 )三腈化合物所组成体系在不同环境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生酸反应和其褪色效应 ,发现这一体系可在红光照射下灵敏地引发某些预聚物而发生光交联反应 .对Oxonol在胶束体系中的荧光发射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 ,并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
周学东姜永才张晓宏吴世康
关键词:光诱导电子转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