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90357)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余玲余霞胡望斌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加工贸易
  • 1篇失衡
  • 1篇收支失衡
  • 1篇收支双顺差
  • 1篇收支顺差
  • 1篇双顺差
  • 1篇顺差
  • 1篇外国直接投资
  • 1篇贸易差额
  • 1篇贸易战
  • 1篇贸易战略
  • 1篇贸易战略选择
  • 1篇技术创新
  • 1篇关税
  • 1篇国际收支失衡
  • 1篇国际收支双顺...
  • 1篇FDI
  • 1篇差额
  • 1篇碳关税

机构

  • 5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作者

  • 5篇余玲
  • 2篇余霞
  • 1篇胡望斌

传媒

  • 2篇商业时代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兰州商学院学...
  • 1篇亚太经济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当前中国工业发展的条件约束及贸易战略选择
2012年
中国工业化正处于中后期阶段,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工业结构向高加工度和技术集约化方向转型。而结构转型中面临着技术约束、资源约束和工业产能过剩等条件约束。实施更加自由化的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并辅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结构转型中的约束问题,还能促进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实现工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余玲
关键词:贸易战略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测度与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选择贸易差额与综合差额作为衡量现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指标。通过实证得出了相关结论。
余霞余玲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贸易差额
关于加工贸易型FDI与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关系的再思考被引量:1
2014年
来华加工贸易型FDI从2000年开始通过加工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顺差两个渠道促成并决定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本文借助于系统的国际收支和对外经贸统计,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展现加工贸易型FDI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确切影响,并通过情景模拟展现如果没有加工贸易型FDI的支撑,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格局是否会发生改变,从而为以往的经验分析提供更为严谨的数据支撑和论证。分析表明,如果剔除加工贸易型FDI,长期以来的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会表现出顺差和逆差交替的状态;如果将加工贸易型FDI转变为非加工贸易型FDI,则会出现经常账户持续逆差和资本金融账户持续顺差的格局。尽管加工贸易型FDI是双顺差形成的直接原因,但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现状和目标,实现均衡的调节措施不在于减少加工贸易优惠政策或限制外资进入加工贸易领域,而在于加大力度促进国内资本的输出。
余霞余玲
关键词:加工贸易
我国进口受限国家关键技术创新投资模型研究
2011年
我国的技术发展活动处于复杂和特殊的国际环境中,国外技术强国基于各种原因对我国设置了严格的技术出口限制政策。目前,国内在考虑技术强国技术出口限制因素研究国家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的理论方法构建上存在空白。把技术强国对我国技术出口的限制因素作为国家关键技术选择与创新发展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我国技术受限环境下国家关键技术的创新模式宏观路径以及微观选择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余玲胡望斌
关键词:技术创新
低碳规则对我国国际收支的潜在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我国以低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外汇创收模式以及FDI对加工贸易的青睐,造就了国际收支顺差形成中的高碳经济因素。碳关税的全面实施会通过进出口渠道和长期资本流入渠道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为了避免碳关税对出口和FDI的过度冲击,我国政府应大力推动贸易部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转型;同时应实现碳关税向国内碳税的转变,并通过免费配额、出口补贴等政策措施,降低碳税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余玲
关键词:碳关税加工贸易外国直接投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