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X006)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永缜李建群苏华栾高明金延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审美
  • 3篇主义
  • 2篇多样性
  • 2篇知识
  • 2篇马克思主义
  • 1篇动态性
  • 1篇修昔底德
  • 1篇演化观
  • 1篇因果观
  • 1篇渊薮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辨析
  • 1篇知识型
  • 1篇中国梦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融通
  • 1篇儒释
  • 1篇儒释道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机构

  • 9篇陕西学前师范...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0篇张永缜
  • 2篇雷龙乾
  • 2篇金延
  • 1篇张晓霞
  • 1篇李建群
  • 1篇栾高明
  • 1篇王西安
  • 1篇刘宏佺
  • 1篇苏华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五台山研究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全国商情
  • 1篇才智
  • 1篇学园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共生审美的人学逻辑初探——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逻辑的理论思考
2015年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构想中渗透着共生审美的人学逻辑。人是共生关系性存在物,从共生维度更能全面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本质内涵。共生的人学逻辑引导下的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的是所有人共生的社会理想,是基于审美实践的人与他者的共同生成,是基于人个性丰富性的全人类普遍交往的共生体状态。共产主义是一种人生观、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人实现了事实关系和审美价值关系的统一。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是共生审美型人格实现的载体之一。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共生审美的实践由自发走向全面自觉,人的自我幸福以及与他者的共同生成全面实现。
张永缜
关键词:共产主义审美
应对“修昔底德陷阱”:共生理念与法则被引量:1
2014年
面对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我们应当从共生理念与法则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共生作为一种理念是实然与应然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无论是在自然界生物领域还是在人类社会的演化进程中,共生作为事实和规律都存在着,它是我们可以从自然界和客观历史中抽离出来并运用于社会组织以及作为价值导向去追求的。该文从共生理念和共生法则进行事实和理论的分析,揭示出共生的多样性、复杂性的方法机理,概括共生法则的核心内容,为处理当前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共识基础。
张永缜李建群
关键词:多样性
共生理念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复杂性方法论析
共生理念作为一种时代呼唤的哲学理念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研究主题。对共生理念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复杂性方法,学术界还未做全面的概括和分析,我们这里做些尝试,以供学界共同商榷。一共生理念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学术界关于共生理念...
张永缜张晓霞
文献传递
马克思主义共生理论探微被引量:5
2014年
在马克思的文本叙述当中渗透着共生的认识逻辑。马克思从共生逻辑来理解事物,理解人的本质,并用共生方法分析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认识人与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他者的共生离不开审美,审美作为自然界发展到人这个阶段所出现的人的主体结构,其本质与人的本质是紧密联系的,人在审美基础上实现自我同一和与他者的统一。人与他者的共生通过实践这个具体的途径来实现,马克思用共生的方法来分析实践,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生成的过程,作为生产劳动的实践既蕴含着人的自我同一和与他者统一的应然价值,也存在着多样化互动共生实践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事实。马克思用共生的逻辑抽象出"类"的概念,"类"本位具体化的社会类型就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挖掘马克思主义共生理论对反思现代性、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张永缜
关键词:审美
理性的探源、解构与统一:现代性症候的渊薮透析
2014年
现代性问题成为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严重羁绊,现代性问题学界观点纷纭,但就现代性从理性的内在分裂与统一这个根本症结性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讨论的不多,本文从古希腊哲学理性的起源、近代理性走向内在分裂导致的现代性出现危机以及走出危机的理路探索等方面,对理性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马克思关于审美实践的思想出发探索弥合沟通理性的努斯精神和逻各斯精神,解决理性内在分裂问题,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通过完善理性来完善人格,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走出现代性困境。
张永缜金延雷龙乾
关键词:审美实践
马克思多维共生、动态、复杂性的世界演化观
2013年
从马克思因果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因果观是对线性因果观和表现因果观的超越,它是多维共生、动态、复杂性的因果观,从这种因果观我们可以窥见马克思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可以洞察马克思多维共生的复杂性世界生成模式。
张永缜刘宏佺王西安
关键词:因果观动态性
哈耶克的默会知识与社会的合理化生成被引量:1
2014年
哈耶克的默会知识理论揭示出默会知识是人类知识大厦的基础,在人和社会的生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有序协调发展的知识和文化根基,应当以个人默会知识效用的最大化发挥作为判定社会运行机制合理性的依据。当前,我们应当从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的有机统一来完善理性,在人们的交往实践中汇聚默会知识,实现科学知识、道德知识、审美知识的共同增长,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汇聚默会知识和完善理性相结合,克服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的现代性困境,构建当代中国知识型的合理化社会,增强创新驱动,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张永缜
关键词:哈耶克默会知识
无明慧经对曹洞法系的提振与贡献
2018年
曹洞宗自良价禅师(807-869)开宗伊始,即进入了沉寂落寞的"百年孤独"时期。历代贤哲虽躬身力行,光大正法,然则收效甚微,此一局面横贯10-11世纪。其根本原因在于:洞宗义学的立足点和自我超越的突破口,究竟若何还未曾找到。慧经禅师时,对洞宗法系进行自我革命,扫流除弊,以农禅兴寺,鼎新寺宇。其匡扶正法之道行、念佛法要之思想、看话禅与五宗总颂之功夫、育英壮大法脉之实践,以上诸条,提振了洞宗义学,继而形成了以博山元来、鼓山元贤、东苑元镜为核心的洞宗"寿昌法系",奠定了洞宗中兴的基础。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慧经禅师的贡献是巨大的,正是由于他对洞宗义学理论的提振与贡献,才使寿昌法系殊胜于其他宗派,这对于当前佛教的基本走向与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杨小华
以创新型干部战略增强创新驱动
2014年
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的外向型经济优势已经丧失,推动出口唯一的出路在于增强创新驱动,当前应当实施创新型干部战略,建设创新型政党,以高知识层次的干部打造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加速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升级。
张永缜栾高明苏华金延雷龙乾
关键词:知识型创新型干部
共生理念的哲学辨析——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哲学理念探索被引量:1
2015年
共生是生命数十亿年进化所沉淀下来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它表明着生态系统存在发展的奥秘,即共生进化的规律。共生揭示出事物存在必须保持多样性、动态性、互动性。事物在多样性互动过程中偶然性实现创生,在概率中实现发展。互动的广度、深度、力度、自由程度、复杂程度与事物创生进化的概率成正比。共生是人我共同生成的生存样式。作为个体人的终极存在只能在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共生交往中确立其存在的意义。共生是社会进化的基本规律之一。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个人与人在共生中协同与斗争的历史,是多样化个性的人在交往互动中不断生成的历史过程。共生与审美不可分割。人从审美出发投入实践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人与自身保持同一性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与他人、社会、自然界的共同生成。共生的理念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巨大的意义。
张永缜
关键词:生态文明审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