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XJA790003)
- 作品数:8 被引量:490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瑞明赵仁杰薛飏毛颖白永秀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户籍制度改革与政府侵权行为的约制:在流动中保护产权被引量:2
- 2014年
- 在中国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对于民众的侵权行为应当如何遏制?本文以"强拆"这一典型事例入手,从居民流动性的角度为约制政府侵权行为提供了一个思路。研究发现,中国地方政府对居民的侵权行为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是因为在中国式分权的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具有充分的侵权动机,而户籍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利导致居民流动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而使得居民"退出机制"(或曰"躲避机制")失灵,居民"既惹不起,又躲不起",产权受到侵犯。本文发现,"躲避"这一看似消极的手段,在现实中构成了一种积极有效的产权保护形式,这一发现更新了人们有关户籍制度改革和产权保护的认识。从这一视角看,户籍制度的改革不仅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对居民产权的保护作用,可以通过"在流动中保护产权"的形式约制政府行为,保护居民产权。
- 刘瑞明
- 关键词:户籍制度流动性
- 西部大开发:增长驱动还是政策陷阱——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92
- 2015年
-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实施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项区域发展战略。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对于其本身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对其他区域发展战略产生借鉴作用。本文首次采用1994—2012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了西部大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发现,西部大开发并未有效推动西部地区GDP及其人均GDP的快速增长。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政策陷阱",在既有体制激励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过度集中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源能源开发,却忽视了体制改革和软环境建设,造成人力资本挤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等不良后果,导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未来西部大开发政策完善的重点在于加强软环境建设,重视人力资本积累,主动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开发的依赖度,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驱动力。
- 刘瑞明赵仁杰
-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经济增长双重差分
- 区域经济增长的文化产业驱动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份1996—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效应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文化产业投入和产出规模扩张对地区GDP和人均GDP增长具有显著作用,两者间的交互效应会加大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第二,文化产业有助于带动旅游业和整个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第三,中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最大,中部和东部地区效应相对不足。因此,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实现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不仅能够促进整体经济增长,而且可以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 薛飏
- 关键词:文化产业
- 所有制结构、软预算约束与能源效率——理论与中国的经验证据被引量:4
- 2015年
- 本文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研究节能减排的微观所有制基础,发现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预算约束影响了地区的能源效率和节能减排。当企业面临硬预算约束时,激烈的市场竞争本身会迫使企业通过提高能源效率的方式获得生存和实现盈利。而当企业面临软预算约束时,会诱发其道德风险,对节能减排的投入积极性较低。由于转型经济中不同所有制企业面临的软预算约束程度不同,致使一个地区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地区的能源效率,地区国有比重越高,软预算约束程度越大,能源效率和节能减排绩效越差。因此应转变所有制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携手并进。
- 刘瑞明师博白永秀
- 关键词:所有制结构软预算约束能源效率节能减排
- 政绩考核、交流效应与经济发展——兼论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被引量:40
- 2015年
- 本文从政绩考核与官员异地交流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发现,在中国式分权激励机制和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制的背景下,激励机制的扭曲和考核体制的不完善诱发了地方官员行为的短期化倾向,而不规律的官员交流机制使得地方官员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流寇"特征,其短期化偏好进一步被强化。本文通过对中国改革进程中突出的公共服务短缺、资源诅咒陷阱与环境治理不足这三类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印证了前述有关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政策建议。
- 刘瑞明金田林
- 关键词:政绩考核官员任期官员交流
- 中国的国有企业效率:一个文献综述被引量:109
- 2013年
- 国有企业效率一直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焦点问题。围绕中国国有企业效率的相关问题,既有文献大体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利用企业或行业层面的数据测度和比较国有企业的直接效率;第二,从宏观和间接的视角论证国有企业整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调国有企业的"间接效率"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第三,在认识国有企业效率的基础上,分析国有企业效率相对低下的原因;第四,探索国有企业改制的效果、改制后绩效改善的原因以及改制的激励约束条件。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最后,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指出这一领域未来可能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 刘瑞明
- 关键词:国有企业效率
- 中国转型期的食品安全治理——基于行为法经济学的分析被引量:18
- 2017年
-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事故令人担忧。为什么在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治理后,食品行业的假冒伪劣产品仍然层出不穷?本文在更为贴近现实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框架下研究发现:企业的"短视认知偏差"会放大"造假冲动",使得企业生产更多的假冒伪劣产品,而且企业的造假行为具有"自我强化效应"和"互动传染效应",这些效应在不完善的制度环境中被进一步放大,形成"行业危机"。这更好地拟合了现实情况,有效弥补了新古典模型的分析缺陷。在行为法经济学视角下,即使不改变其他的制度,仅仅改变监管资源的分配,就可以取得更好的短期效果。针对企业的"短视认知偏差",通过设置"黑名单"和"累犯重罚"制度,重点监控"领队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差的企业以及造假成本较低的行业等措施可以有效"锁定"企业的造假动机。短期治理措施和长期的制度调整之间具有"交叉加强效应",可以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起到更好的治理效果。因此,应当采取短期治理措施和长期治理战略搭配,"长短兼顾、协同治理"的手段。本文的研究修正和弥补了传统分析中的不足,对当前食品安全治理和未来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具有重要启示。
- 刘瑞明段雨玮黄维乔
- 关键词:食品安全造假行为行为法经济学
- 中国转型时期的离婚与犯罪——法律经济学的解释和验证被引量:10
- 2014年
-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各个地区刑事犯罪率的不断攀升?本文将家庭内部的利他主义引入经典的犯罪时间配置模型,从婚姻和家庭稳定性的视角为刑事犯罪率的攀升提供了一个解释。研究发现,家庭相当于构建了一种犯罪惩罚的连带责任制度,稳定的婚姻和家庭使得人们从中获取的收益率较高,具有非常明显的犯罪抑制作用;离婚降低了人们从家庭中所获取的收益和对家庭成员的利他性,从而使得家庭的犯罪抑制功能减弱,社会离婚率的上升往往伴随着刑事犯罪率的急剧攀升。利用中国1995—2008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后发现,离婚率对犯罪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这启示人们,家庭稳定性和社会伦理道德对于治理犯罪可能具有积极作用。在强调离婚自由的同时,有必要对离婚所引起的社会成本加以考量,在离婚法案变革时务必谨慎。
- 刘瑞明毛颖
- 关键词:离婚率犯罪率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