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05KZ02)

作品数:7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赵金良王伟伟李思发赵丽丽邓燕飞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水产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斑鳜
  • 2篇控制区
  • 1篇遗传分化
  • 1篇群体遗传变异
  • 1篇组织表达分析
  • 1篇卵巢发育
  • 1篇克隆
  • 1篇基因
  • 1篇肌酸
  • 1篇肌酸激酶
  • 1篇MTDNA
  • 1篇MTDNA控...
  • 1篇AFLP
  • 1篇AFLP分析
  • 1篇B基因
  • 1篇CDNA
  • 1篇CDNA末端
  • 1篇CDNA末端...
  • 1篇CK
  • 1篇CYT

机构

  • 3篇上海水产大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赵金良
  • 3篇李思发
  • 3篇王伟伟
  • 2篇邓燕飞
  • 1篇杨武
  • 1篇赵丽丽
  • 1篇曹阳
  • 1篇张敏

传媒

  • 2篇Zoolog...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鳜肌酸激酶M-CK 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了鳜(Siniperca chuatsi)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cDNA序列,并分析了该基因的结构特征和系统关系。鳜CKcDNA序列全长1586bp,包括5′端非翻译区92bp,3′端非翻译区348bp和开放阅读框(ORF)1146bp,共编码381个氨基酸。鳜CK具有脊椎动物CK共有的保守结构域和肌型肌酸激酶(M-CK)同工酶的特异识别位点;氨基酸序列与M-CK型的相似度最高,而与脑型肌酸激酶(B-CK)和线粒体型肌酸激酶(Mi-CKs)的相似度较低;在CK系统关系树中鳜CK与M-CK群聚类。这些均表明,鳜CK属脊椎动物M-CK型。RT-PCR分析表明,鳜M-CK在成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不同,其中,在皮肤、卵巢、肾脏、胃、肌肉和心脏中表达较强;而在眼和脑、肝胰脏中表达较弱。
张敏赵金良邓燕飞
关键词:肌酸激酶CDNA末端快速扩增
斑鳜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Steindachner)为东亚地区特有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受生态环境破坏和渔业捕捞过度的影响,斑鳜野生资源已呈下降趋势。为探明我国斑鳜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背景,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鸭绿江、海河、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群体分化。斑鳜65尾个体中,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1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6条,多态比例为59.7%,并观察到一些群体的特异性条带。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以长江群体最大(6.7%),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明显大于群体内的遗传距离。AMOVA分析表明,斑鳜6群体间的总遗传分化指数Fst=0.7850(p<0.01),群体间遗传分化极显著。聚类分析表明:斑鳜不同群体内的所有个体均单独聚群,6个地理群体明显分为南北两大群,鸭绿江群体和海河群体聚为一支,长江、钱塘江、闽江和西江四个群体聚为另一支。斑鳜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与其地理分布范围广,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积累了大量突变有关。不同地理群体间已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其遗传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推测横亘于我国内陆中部地区、呈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的形成可能是东亚斑鳜最先出现南北间群体分化的主要原因。
王伟伟赵金良李思发王传杰
关键词:斑鳜AFLP
闽江和漓江暗鳜mtDNA控制区序列差异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为解决暗鳜(Siniperca obscura)在分类上的争议,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了闽江和漓江13尾暗鳜mtDNA控制区的序列差异。在长度813bp的同源序列中,共发现71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8.73%;定义了11个单倍型,其中闽江群体7个,漓江群体4个,两群体之间没有共享单倍型,且有37个鉴别位点。两群体间的核苷酸歧义度(Dxy)为5.421%±1.129%。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出两群体间的固定指数(Fst)为0.852(P<0.001)。构建的NJ亲缘关系树中,闽江暗鳜和漓江暗鳜各自组群,明显分为两支。这些表明闽江和漓江暗鳜群体之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其分化可能与南岭山脉的隆起形成有关。
赵丽丽赵金良曹阳
关键词:控制区遗传分化
我国斑鳜不同群体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变异被引量:23
2006年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鸭绿江、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5个群体36尾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Steindachner)mtDNA控制区的基因序列。在长度818 bp片断序列中共检测到112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具有20种单倍型,不同地理群体的单倍型表型不同,鸭绿江、钱塘江群体中含有多个特异性的核苷酸位点。用MEGA 3.0构建了NJ分子树,鸭绿江、长江、钱塘江、西江群体内的个体均能单独聚成群,而闽江群体未能单独成群,个体分别与长江、西江群体聚在一起。这些表明我国斑鳜不同群体间有较明显的遗传分化。
王伟伟赵金良李思发
关键词:斑鳜控制区
我国斑鳜六个群体mtDNA Cyt b序列的遗传变异被引量:24
2006年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鸭绿江、海河、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6个群体31尾斑鳜(Sinipercascherzeri)mtDNA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在长度为781bp的同源序列中,共检测到78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数的9.6%,碱基替换大都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三位点上;在31个体中共检出16种单倍型。鸭绿江、海河群体与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分子方差分析表明,斑鳜6个群体间总的遗传分化水平FST为0.9307(P<0.01),差异极显著。构建的NJ分子系统发育树表明,海河群体和鸭绿江群体构成了一支北方群体;长江群体、闽江群体和西江群体构成了南方群体;而钱塘江群体单独聚为一支。这表明我国斑鳜不同地理群体间已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但未与其自然地理分布格局呈完全对应关系。
王伟伟赵金良李思发
关键词:斑鳜CYTB基因
斑鳜卵巢发育与血清蛋白磷含量变化关系的初步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名贵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但规模化繁育技术尚未完全解决。为进一步了解斑鳜卵巢成熟发育的规律,利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了3月中旬-5月中旬长江斑鳜卵巢的成熟发育过程,并用生化法测定了血清蛋白磷(SPP)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斑鳜卵母细胞正经历由Ⅲ时相(3月中旬-4月上旬)向Ⅳ时相(4月中旬-4月下旬)、Ⅴ时相(5月中旬)的渐近生长,并发现卵母细胞生长不同步的现象;与此同时,血清蛋白磷含量由0.12 mg/mL逐步上升至0.62 mg/mL。斑鳜血清蛋白磷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卵巢的成熟发育过程基本一致,并有着密切的生理相关,血清蛋白磷含量可以作为卵巢发育阶段和成熟程度判定的重要生化指标。
杨武赵金良邓燕飞储军黄爱平
关键词:斑鳜卵巢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