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0AA101804)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朱永生张建福谢华安杨长登石建尧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种子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水稻茸毛基因GL6的遗传学分析与精细定位被引量:5
- 2013年
- 叶片表面茸毛是水稻形态学特征上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对水稻的生长及生理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用叶片具有茸毛特征的水稻品种75-1-127,无茸毛水稻品种明恢63,光身稻品种Lemont,9311分别杂交产生F1及F1自交产生的F2群体对水稻茸毛基因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茸毛性状为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应用75-1-127/明恢63的F2隐性分离群体,结合分离群体分析法(BSA)和隐性群体分析法(RCA),并通过Mapmaker3.0/MapDraw软件分析,将水稻茸毛基因GL6初步定位在水稻第6号染色体上,位于SSR标记RM20491和RM20547之间,且两标记与该茸毛基因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7.2和2.2cM.进一步构建大的F2分离群体并同时挖掘新的SSR标记及插入缺失InDel标记用于茸毛基因GL6的精细定位,将茸毛基因GL6精细定位在插入缺失标记InDel-106和InDel-115之间,且两标记与该茸毛基因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3和0.1cM,结合GeneBank数据库分析,在该精细定位区域内,对应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的物理距离分别为79和116.82kb,分别注释有7个和8个预测基因,为进一步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曾跃辉朱永生连玲谢鸿光张建福谢华安
- 关键词:水稻遗传学分析
- 水稻苗期叶片白化转绿性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白化转绿突变体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在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材料的发掘、生理生化特性、性状遗传、基因定位及克隆、分子作用机理和作为标记性状基因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董华林费震江魏磊武晓智周鹏
- 关键词:突变体标记性状
-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随着多种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及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研究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越来越多。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新兴起来的交叉学科,已成为新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门领域,并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病理学科的研究。对蛋白质组学的诞生、发展及研究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病理学上的研究进展,对蛋白质组学在应用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
- 朱永生蔡秋华罗曦王颖姮吴方喜张建福谢华安
-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植物病理学
- 浙江省常规晚粳(糯)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以2000—2010年通过浙江省审定的常规晚粳(糯)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浙江省区试和生产试验的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和抗性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近年审定的常规单季晚粳稻品种的有效穗数在减少和每穗实粒数增加较明显,双季晚粳稻品种的每穗实粒数增加较明显,产量逐渐提高。总体而言,浙江省近年育成的晚粳稻新品种有向大穗型发展的趋势,新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也有一定的增强。
- 石建尧杨长登
- 关键词:水稻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