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I09B12)

作品数:22 被引量:279H指数:9
相关作者:侯健李璐何海燕姜华易树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细胞
  • 14篇淋巴
  • 10篇淋巴瘤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8篇急性
  • 6篇细胞淋巴瘤
  • 6篇淋巴细胞
  • 5篇预后
  • 5篇淋巴细胞白血...
  • 5篇弥漫
  • 5篇弥漫大B细胞...
  • 4篇肿瘤
  • 3篇蛋白
  • 3篇遗传学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早幼粒细胞白...
  • 3篇粒细胞
  • 3篇粒细胞白血病
  • 3篇免疫

机构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篇姜华
  • 2篇何海燕
  • 2篇李璐
  • 2篇易树华
  • 2篇侯健
  • 1篇傅卫军
  • 1篇周莉莉
  • 1篇弓晓媛
  • 1篇刘凯奇
  • 1篇宫本法
  • 1篇石远凯
  • 1篇张广吉
  • 1篇李建勇
  • 1篇魏述宁
  • 1篇王建祥
  • 1篇秘营昌
  • 1篇魏辉
  • 1篇刘兵城
  • 1篇李荣
  • 1篇宋永文

传媒

  • 11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癌症进展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药物代谢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的药物代谢作用及不同解救方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10年收治的124例成人患者(共190例次 HD-MTX 治疗)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190例次患者的甲氨蝶呤血药浓度降至0.1μmol/L 以下的中位时间是72 h(48~342 h),76例次(40%)发生延迟排泄;延迟排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显著增高(P<0.05),其体质指数和甲氨蝶呤治疗第7目的血清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排泄组(分别为 P=0.046和 P<0.001)。甲酰四氢叶酸钙联合左旋门冬酰胺酶解救不优于单用亚叶酸钙(P=0.849)。缩短甲氨蝶呤输注时间并提前亚叶酸钙的解救时机不能改善甲氨蝶呤的延迟排泄,但可减轻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体质指数、血清肌酐水平影响甲氨蝶呤的代谢。适度缩短甲氨蝶呤输注时间和提前亚叶酸钙的解救时机或能改善甲氨蝶呤的排泄和不良反应。
李园王迎林冬周春林刘兵城魏辉李巍刘凯奇魏述宁宫本法王津雨张广吉刘云涛赵邢力弓晓媛李艳顾闰夏秘营昌王建祥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甲氨蝶呤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OTCH1/FBXW7基因突变与CDKN2A/B基因缺失的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一类临床特征和预后异质性较大的疾病,遗传学异常是T-ALL的重要预后因素[1]。在T-ALL中,NOTCH1和FBXW7基因突变引起NOTCH1信号通路异常激活[2],NOTCH1信号的组成性激活是T细胞转化中最重要的致癌途径[3]。文献报道T-ALL中NOTCH1突变的发生率约60%,FBXW7突变的发生率为10%~24%[4]。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是ALL预后相关的另一重要遗传学异常,在T-ALL中发生率也很高,最常见的是染色体9p21中的CDKN2A/B基因(包含p16/INK4A和p14/ARF抑癌基因)的缺失,约70%的T-ALL患者发生该基因缺失[5]。Haydu和Ferrando等[6]报道NOTCH1突变和CDKN2A/B的CNV可以将T-ALL分为不同预后的亚组。我们应用二代测序及多重链接探针基因扩增(MLPA)方法对41例T-ALL患者分别进行了NOTCH1、FBXW7等基因突变以及CDKN2A/B、IKZF1、ETV6、RB1等13种基因缺失情况的检测,结合NOTCH1、FBXW7基因突变与CDKN2A基因缺失对T-ALL患者进行了预后分析。
房秋云郝其姗弓晓媛王君李庆华袁田田征刘凯奇李艳刘云涛宫本法王迎魏辉周春林林冬刘兵城魏述宁张广吉王建祥秘营昌
关键词: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CDKN2基因突变MLPA
增强剂量免疫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9例初治年轻中高危/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增强剂量免疫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年轻、初治、中高危/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29例年龄≤60岁,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aIPI)积分≥2分的初治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的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中位年龄43岁,其中12例患者接受ASCT强化治疗.29例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69%,部分缓解(PR)率为21%,总有效率为90%.中位随访1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及总体生存(OS)时间尚未达到,预期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64%和70%.CR患者的PFS和OS时间较PR患者延长(P值分别为0.015和0.061),2例前期化疗仅达PR的患者经ASCT后获得CR,并且随访3年以上仍持续CR.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骨髓侵犯是影响患者PF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09).按照诊断时有无骨髓侵犯及骨髓侵犯的程度,将患者分为BM-0(无骨髓侵犯)、BM-1(骨髓侵犯程度≤10%)和BM-2(骨髓侵犯程度>10%)三组,结果显示BM-1与BM-0组患者的PFS和OS时间均显著优于BM-2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患者骨髓为BM-2状态是影响其PFS和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24和0.031).结论 增强剂量免疫化疗联合或不联合ASCT可改善年轻、中高危/高危DLBCL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诊断时骨髓侵犯程度>10%是影响患者PFS和CNS复发/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易树华刘薇吕瑞李增军徐燕隋伟薇黄文阳王婷玉邓书会刘宏傅明伟邹德慧邱录贵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培美曲塞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中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培美曲塞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中老年非霍奇金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以培美曲塞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结果共纳入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7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为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1例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肿瘤复发或一线治疗进展后接受培美曲塞为主的化疗方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4例达到部分缓解,3例疾病进展,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塞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尤其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能有一定的有效性,且安全性可控。
温霆宇桂琳靳君张维王婷石远凯刘鹏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培美曲塞化学治疗
伴骨髓侵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伴有骨髓侵犯的弥慢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常见细胞遗传学异常,以及这些遗传学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具有完整细胞遗传学资料的47例伴骨髓侵犯DLBCL患者的骨髓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其特征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7例患者中25例检测出核型异常(53%),以复杂核型异常(≥3种异常)为主(19例,占40%)。异常核型最常累及的染色体为1和18号染色体(均为26%),其次分别为3号染色体(23%),6号染色体(19%),7、8和14号染色体(3者均为13%)。染色体异常的类型方面,最常见的数量异常为+3(13%),其次为+5、+7、+12、+18和-21(均6%),最常见的结构异常为1q+(17%),其次为1p+、2p21-p23异常、6q-、8q+、14q+、18p+和18q+(均6%)。预后影响分析发现IPI≥3分(P=0.03)和染色体核型异常(P=0.005)对无进展生存(PFS)有显著不利影响,IPI≥3分(P=0.024)、LDH高于3倍正常上限(P=0.027)和染色体核型异常(P=0.001)对总生存(OS)有显著不利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染色体核型异常是PFS(P=0.037,HR 2.323)和OS(P=0.015,HR 2.833)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进一步分析核型异常的类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现,1q+,8q+,+12,12q+,18p+和2p21-23异常对PFS有显著不良影响,1q+,+3,+5,+7,8q+,+12,12q+和2p21-23异常对OS有显著不利影响。综合临床特征及上述核型异常类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8q+(P=0.022,HR 2.701)和IPI≥3分(P=0.043,HR 2.949)对PFS有显著不利影响,1q+(P=0.032,HR 2.973)对OS有显著不利影响。结论:骨髓受累的DLBCL患者中,合并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生存期更短,是其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其中8q+和1q+分别是PFS和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刘薇吕瑞黄文阳李承文刘宏李健邹德慧邱录贵易树华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细胞遗传学异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FLT3-ITD突变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FLT3-ITD突变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中心初诊170例APL患者的临床和预后特点。结果:170例初诊APL患者中,24例存在FLT3-ITD突变,阳性率14.1%,其中3例合并FLT3-TKD突变。FLT3-ITD+组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阴性组,高危组FLT3-ITD突变发生率最高。FLT3-ITD+组与阴性组的诱导死亡率分别为12.5%和2.9%(P=0.031),其诱导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3.3%和97.1%(P=0.004)。FLT3-ITD+组5年总生存率(OS)为87.5±6.8%,阴性组为90.6±2.6%(P=0.740),5年无病生存率(DFS)两组分别为82.8±9.1%和83.6±3.4%(P=0.928)。结论:FLT3-ITD突变与APL高白细胞数相关。伴FLT3-ITD突变APL诱导治疗死亡率高,CR率低,但FLT3-ITD突变对于APL长期DFS及OS无显著影响。
宫本法王迎林冬魏辉李巍周春林刘兵城刘凯奇张广吉刘云涛李艳魏述宁弓晓媛赵邢力邱少伟顾闰夏秘营昌王建祥
关键词:无病生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在真实世界中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4月新诊断的20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基于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为主的方案诱导治疗至少4个疗程。以国际分期系统(ISS)为对照,分析R-ISS的预后意义。结果202例患者中,男124例,女78例,中位年龄57(28~81)岁。中位随访31个月,采用R-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56、108、38例,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分别为未达到、61个月和38个月,三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62、70、70例,中位OS时间分别为58、52和40个月,三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Cox预后风险模式分析发现:R-ISS预后Ⅲ对Ⅰ、Ⅱ对Ⅰ期的HR值分别为9.606和4.038,P值分别为0.008和0.029;ISS预后的HR值分别为4.127和2.877,P值分别为0.070和0.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未行移植(P=0.003)、接受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P=0.010)及年龄小于65岁(P=0.001)R-ISS不同分期患者的OS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ISS能更好地区分初诊MM患者的OS时间,尤其对于接受硼替佐米治疗为主、年轻、未行移植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较为突出,对中国MM患者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卢静杜鹃傅卫军何海燕李璐李荣周莉莉姜华侯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成人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优化治疗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比较传统成人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方案和借鉴儿童ALL的新化疗方案在疗效及安全性上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这两种化疗方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9年1月4日至2013年9月4日收治的144例初治Ph阴性ALL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传统的成人方案(方案1)组和借鉴儿童ALL的新化疗方案(方案2)组,分析其整体及不同分组条件下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44例患者接受化疗后,总完全缓解(CR)率为95.8%,1个疗程CR率为92.4%,5年总生存(OS)率为59.0%,5年无复发生存(RFS)率为48.6%.其中方案1组和方案2组患者的CR率(95.6%和96.1%,P=0.783)、3年OS率(65.3%和63.4%,P=0.885)和3年RFS率(56.0%和50.0%,P=0.9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方案1组中,14~30岁患者的OS明显优于31~60岁患者(3年OS率69.6%对54.7%,P=0.042),RFS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3年RFS率56.5%对57.0%,P=0.472);方案2组中,14~30岁患者与31~60岁患者在OS及RFS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年OS率65.7%对60.3%,P=0.423;3年RFS率51.5%对46.6%,P=0.655).两组患者在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真菌感染及肠梗阻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方案1组患者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低于方案2组(P=0.011),菌血症发生率高于方案2组(P=0.000).结论 Ph阴性ALL患者对两套化疗方案耐受性均较好,具有较高的CR率及长期生存率;同时,高龄(31~60岁)患者有可能从非骨髓抑制药物含量高、化疗强度低的方案2中受益.
赵邢力魏辉林冬王迎周春林刘兵城李巍刘凯奇王慧君李承文李庆华宫本法刘云涛弓晓媛秘营昌王建祥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年版)被引量:84
2018年
近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新药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为提高我国对CLL/S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5年版CLL/SLL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制订本版指南。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血液肿瘤
微小残留病在Ph染色体阴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水平在Ph染色体阴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B—ALL)中的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对2010年9月至2017年11月初诊的193例Ph—B-ALL患者在治疗后1、3、6个月进行骨髓MRD监测,并对不同MRD水平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22(1~92)个月,所有193例患者共行497次MRD检测。1个月时MRD水平〈0.1%和≥0.1%患者的3年预期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74.5%和29.9%,3年预期总生存(OS)率分别为67.5%和30.3%;3个月时MRD水平阴性和阳性患者的3年预期RFS率分别为75.6%和29.7%,3年预期OS率分别为71.6%和27.8%;6个月时MRD水平阴性或阳性患者的3年预期RFS率分别为74.6%和11.6%,3年预期OS率分别为74.0%和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3个监测点全部达到MRD阴性标准的患者与至少1次未达到MRD阴性标准的患者比较,3年预期RFS、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5%对30.5%,77.1%对29.4%,尸值均〈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个月时的MRD水平是Ph—B-ALL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之一。结论治疗后MRD监测对Ph—B-ALL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刘凯奇魏辉林冬王迎周春林刘兵城赵邢力李艳王慧君李承文李庆华宫本法刘云涛弓晓媛秘营昌王建祥
关键词:微小残留病流式细胞计数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