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2007NGY005)

作品数:5 被引量:137H指数:5
相关作者:张顺谦马振峰侯美亭王素艳杨云洁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气候中心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气候
  • 2篇蒸散
  • 2篇突变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强降水
  • 2篇极端降水
  • 2篇降水
  • 1篇信息扩散
  • 1篇蒸散量
  • 1篇水分
  • 1篇水分盈亏
  • 1篇四川盆地
  • 1篇盆地
  • 1篇气候干旱
  • 1篇潜在蒸散
  • 1篇潜在蒸散量
  • 1篇综合评价
  • 1篇作物
  • 1篇作物水分
  • 1篇温度

机构

  • 4篇四川省气候中...
  • 2篇四川省农业气...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作者

  • 5篇张顺谦
  • 3篇马振峰
  • 1篇邓彪
  • 1篇王素艳
  • 1篇张玉芳
  • 1篇侯美亭
  • 1篇杨云洁

传媒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四川旱地作物水分盈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被引量:25
2012年
利用四川53个农业气象站点1971-2009年逐旬气象、土壤湿度和作物发育期资料,运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和气候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5个气候子区域近40a来玉米、小麦、油菜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水分盈亏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内,各分区小麦、油菜均为水分亏缺,但关键期亏缺量在减小;各区域温度升高、水汽压增大、风速减小、日照减少趋势明显;水分盈亏量与降水、水汽压呈正相关,与气温、日照、风速呈负相关。由此可见,四川旱地作物以水分亏缺为基本特征,但由于日照和风速的减小引起作物需水量减少,从而使水分亏缺程度有所降低。
张顺谦邓彪杨云洁
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度蒸散水分盈亏
基于信息扩散和模糊评价方法的四川盆地气候干旱综合评价被引量:41
2008年
利用1961~2005年历史气象资料,以受旱天数、湿润度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温度距平、日照距平百分率等5个要素作为干旱评价指标,应用信息扩散方法建立了各单个评价指标的春、夏、伏旱旱情等级划分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1961~2006年四川盆地气候干旱进行评价,并给出了各市干旱出现的频率。结果表明:2006年四川盆地发生了严重的春旱、夏旱和特别严重的伏旱,盆区17个市均有伏旱发生,其中有13个市伏旱特别严重;伏旱期少雨天气平均为30年一遇,高温天气平均为60年一遇,约29%的台站的少雨和90%的台站的高温为50年以上一遇;春、夏旱主要出现在盆地西北部和盆地南部,约2.5年出现一次,伏旱则主要出现在盆地东部,约2年出现一次。
张顺谦侯美亭王素艳
关键词:气候干旱信息扩散四川盆地
1961—2009年四川极端强降水变化趋势与周期性分析被引量:53
2011年
利用四川1961—2009年141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和1998—2007年灾情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复Morlet小波、Gumbel分布、信息扩散等方法,分析了7个区域5个指数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和周期性特点,以及重现期降水极值和洪灾损失风险的区域差异,其主要结论是:川西南山地极端降水呈显著增多增强趋势,并在1980年代初发生了突变,盆地东北部和川西高原南部也有增多增强趋势,但不显著,盆地西北部、盆地南部和川西高原北部则有减少减弱趋势,盆地中部则表现出频数增多强度减弱的变化趋势;多数区域和多数指数都存在25 a左右的长周期和6~9 a的短周期,从25 a的长周期看,目前极端降水正处于增多增强的变化过程之中;用Gumbel分布拟合的日最大降水量,其极值区位于盆周山区和高原与盆地的过渡带,3个极值中心主要位于盆地西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50 a一遇的日雨量在230 mm以上;盆地大部50 a一遇的洪灾损失率在38%左右,盆地东北部可达45%,广元西南部可达60%。
张顺谦马振峰
关键词:极端降水突变
1961~2009年四川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四川143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四川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和周期性特点,结果表明,近50年来,四川区域性暴雨次数、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日数呈略微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6次/10a、-0.06d/10a、-0.1d/10a,极端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呈微弱增加趋势,但极不显著,与我国极端降水趋多趋强的变化特征不一致。5个指数均有明显的25年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年际振荡周期5~8年,5个指数都表明当前正处于极端降水事件的多发期。从空间格局看,四川极端降水事件从西向东呈"增-减-增"的分布特征,即四川盆地东部和川西南山地及川西北高原呈增多增强趋势,四川盆地西部、北部和南部则呈减少减弱趋势。大部分站点极端降水指数未发生突变,少数发生突变的站点其突变时间均发生在60年代初。
张顺谦马振峰
关键词:极端降水气候变化突变
四川省潜在蒸散量估算模型被引量:11
2009年
Penman-Monteith法是FAO-56推荐的计算潜在蒸散量的标准方法,但由于涉及的气象要素较多,难于在业务中应用。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业务化应用为目标,利用1971—2000年四川省156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Pen-man-Monteith法计算结果作为标准,分析了Thornthwaite法和Hargreaves法对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年、月潜在蒸散量的估算精度,建立了可供业务应用的ET0估算模型,并应用于2006年四川省特大伏旱监测,结果表明:Thorn-thwaite法反映不出ET0的年际变化,在冬季显著偏小,而Hargreaves法对ET0的年际变化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与Thornthwaite法相比,其ET0年、月估算值更接近于Penman-Monteith法标准值,且Hargreaves法估算值与Pen-man-Monteith法标准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引入风速和相对湿度两个订正因子后,Hargreaves订正值的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基于该文ET0估算模型计算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四川干旱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
张顺谦马振峰张玉芳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