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8004002)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魏崃吴广锡王鹏飞刘丽君唐晓飞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大豆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对高温和干旱信号的表达反应被引量:5
- 2013年
- 本研究将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基因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中,以大豆子叶节作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基因导入到高产品种黑农53中,获得一批转基因株系。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对各代株系GmHsFA1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确定转基因大豆中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的表达量明显提高。利用转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大豆研究了高温和干旱胁迫下,大豆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应对高温和干旱信号的基因表达,生理生化特性,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变化反应,采用胁迫系数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方法,对转GmHsFA1基因大豆的耐热性和抗旱性进行综合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转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大豆品系在高温和干旱诱导条件下,大豆叶片中GmHsFA1、GmHSP70、GmHSP22和GmHSP17.9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受体黑农53,叶肉细胞中的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受体,丙二醛含量增幅较小,叶片的光合特性受胁迫变化较小,光合特性能力和产量性状表现高于受体,表明过量表达的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大豆植株的耐热能力和抗干旱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 吴广锡魏崃唐晓飞王伟威王鹏飞王兴宇刘丽君
- 关键词:大豆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耐热性抗旱性
- 大豆抗旱品种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被引量:3
- 2016年
-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缺水条件下(缺水0 h,缺水2 h和缺水10 h)两个大豆品种(抗旱品种DT2008和栽培品种Williams82)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通过整合大豆相关miRNA数据库,挖掘了miRNA与差异表达基因的调控网络。结果表明,在缺水2 h条件下抗旱品种DT2008表达相对较多的基因,差异基因数是Williams82的1.87倍;随着缺水时间由2 h增加到10 h,DT2008差异表达基因数没有显著变化,而Williams82差异表达基因增加了311个,表明干旱胁迫对于DT2008基因表达影响相对较小。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了apoptosis、cell death、response to stimulus及binding等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降低了干旱胁迫诱导下的细胞凋亡并为干旱胁迫下大豆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必需的营养。miRNA和mRNA调控网络分析结果表明,miR166家族、miR2118a-5p和miR2118b-5p能够调节Glyma13g23680.1和Glyma02g10320.1基因表达并参与大豆抗旱胁迫应答。
- 张彦琴董春林杨丽莉张明义林忠平张月平梁改梅杨睿李洁赵巧红
- 关键词:大豆抗旱差异表达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