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149)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旭东何红波张威解宏图吕慧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氨基糖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形态
  • 1篇氮循环
  • 1篇动态特征
  • 1篇有机碳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生长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施肥
  • 1篇施肥处理
  • 1篇水解
  • 1篇酸水解
  • 1篇同位素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葡萄糖
  • 1篇铵态氮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篇何红波
  • 4篇张旭东
  • 2篇张威
  • 2篇解宏图
  • 2篇郑立臣
  • 2篇吕慧捷
  • 1篇李丽君
  • 1篇刘小虎
  • 1篇丁雪丽
  • 1篇刘宁
  • 1篇张彬
  • 1篇杜介方
  • 1篇王连峰
  • 1篇李晓波
  • 1篇刘延美
  • 1篇李响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土壤酸水解氨基酸和氨基糖态氮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对3种不同土壤(黑土、棕壤、红壤)用6 mol·L-1HCl水解后,分别采用Bremner蒸馏法与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氨基糖态氮、氨基酸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对于土壤氨基糖态氮,Bremner蒸馏法和色谱法测定结果和精密度无显著差异,但对于黑土和棕壤中的氨基酸态氮,色谱法的检测更为完全,且有较高的精密度。利用色谱法可实现土壤中各种氨基糖和氨基酸分离和定量化,对深入研究土壤中氮的来源及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延美刘小虎
关键词:色谱法氨基酸态氮土壤
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土壤氨基酸氮的动态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氨基酸在土壤氮素循环及作物养分供给中既扮演着库的角色又起着源的作用。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肥料施用及肥料与秸秆配施后土壤氨基酸在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数量变化,探讨了土壤氨基酸的可利用性及其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在玉米需氮高峰期,耕层土壤,尤其是10~20 cm层次的氨基酸氮含量降低以部分满足植物的氮素需求;在玉米成熟期,土壤氨基酸含量又有所回升。秸秆配施增加了土壤氨基酸氮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土壤持续供氮能力。
吕慧捷何红波张旭东郑立臣
关键词:玉米生长可利用性秸秆氮循环
外源无机氮素形态对土壤氨基糖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微生物生长对底物的可利用性存在不同的响应,外源氮素的形态可以显著影响微生物代谢过程,而土壤氨基糖作为微生物细胞壁残留物,其形成、分解和周转特征与外源碳氮供给密切相关,对土壤氨基糖的研究与同位素标记技术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反映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特征.本文以葡萄糖及15N标记的NH4+和NO3-为底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技术,通过测定氨基糖中同位素富集比例,跟踪新形成(标记)和原有(非标记)的土壤氨基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过程中,15N标记的氨基糖含量显著增加,NH4+向氨基糖的转化显著高于NO3-,反映出微生物对NH4+的选择性利用.土壤中原有的氨基糖也发生了不同变化.其中,非标记氨基葡萄糖在NH4+为底物时,其含量有所增加,但在NO3-为底物时含量逐渐下降;非标记胞壁酸含量在2个处理中均不断下降,尤其以NO3-为底物时更为显著;非标记氨基半乳糖含量的增减幅度均小于20%.这种特异性变化表明,不同来源的微生物细胞壁残留物对土壤氮素周转和稳定的作用不同,真菌细胞壁残留物易于在土壤中积累,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稳定,而细菌细胞壁残留物容易分解,在土壤有机质周转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响何红波张威吕慧捷张旭东郑立臣田福林李红
关键词:无机氮同位素氨基糖土壤
不同施肥处理对球囊霉素土壤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球囊霉素是丛枝菌根真菌分泌的一种疏水性蛋白,通过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中Bradford反应性球囊霉素土壤蛋白(GRSP)含量的影响以及GRSP与土壤有机碳之间的关系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土壤中GRSP的含量,无机肥、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均显著增加农田土壤总GRSP(T-GRSP)和易提取GRSP(EE-GRSP)的含量,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最好。与CK和单施NPK处理比较,有机肥施用提高土壤T-GRSP在土壤有机质(SOM)中的比例,表明有机肥促进GRSP在土壤有机质中的累积,提高GRSP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同时,不同施肥处理GRSP含量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杜介方张彬解宏图王连峰何红波张旭东
关键词:长期施肥丛枝菌根真菌土壤有机碳
葡萄糖和不同数量氮素供给对黑土氨基糖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探讨了葡萄糖及不同数量的NH4+施入对土壤中三种氨基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胞壁酸)动态的影响,同时利用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比值探讨了微生物在养分固持过程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土壤氨基糖数量受到外加碳源和养分的显著影响,且其变化各有特征。胞壁酸受养分影响最为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并平衡碳氮元素的供给与需求;氨基葡萄糖稳定性高于胞壁酸,但在碳源极度缺乏时也可分解;养分状况对氨基半乳糖的影响并不显著。碳源是促进土壤微生物氮素固持的关键因子,在活性碳源存在下,相对丰富的氮素供给有利于细菌的快速生长,而碳源相对充足时则有利于真菌的快速增殖。
何红波李晓波张威丁雪丽解宏图刘宁张旭东李丽君
关键词:氨基糖葡萄糖铵态氮黑土微生物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