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411)

作品数:16 被引量:422H指数:10
相关作者:邵明安张兴昌陈洪松李军王立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土壤
  • 5篇水分
  • 5篇黄土高原
  • 4篇植被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3篇泥沙
  • 3篇细颗粒泥沙
  • 2篇氮素
  • 2篇絮凝
  • 2篇絮凝沉降
  • 2篇演替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2篇黄土
  • 2篇黄土高原地区
  • 2篇干旱
  • 1篇氮素流失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2篇邵明安
  • 4篇程积民
  • 3篇万惠娥
  • 3篇陈洪松
  • 3篇张兴昌
  • 2篇胡良军
  • 2篇邵宏波
  • 2篇樊廷录
  • 2篇王立祥
  • 2篇雍绍萍
  • 2篇李军
  • 2篇王静
  • 1篇梁宗锁
  • 1篇吕殿青
  • 1篇孙慧敏
  • 1篇吴振海
  • 1篇彭浩
  • 1篇刘军
  • 1篇张继敏
  • 1篇王益权

传媒

  • 2篇土壤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灌溉排水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土壤与环境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2006中国...
  • 1篇中国地壤学会...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区土壤钾素径流流失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2年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从形态、有效性、与侵蚀的关系、影响因素和流失模型等方面,对黄土区土壤钾素径流流失机理的研究作一综述。文章指出进一步深入研究黄土区土壤钾素径流流失机理十分必要。
彭浩邵明安张兴昌
关键词:黄土区土壤钾素径流流失
从沙尘暴看黄土的沉积及黄土高原的形成被引量:6
2001年
以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多发的沙尘暴现象为缘起 ,对沙尘暴的特征、发生机制等进行了讨论 ;论述了沙尘暴引起的降尘与黄土的堆积和沉积的过程 ;黄土堆积沉积的年龄、颗粒成分等 ;以及沙尘暴与黄土高原的形成之间的关系 ,同时论述了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认为高空均质粉尘的降落是不均匀的 ;高空降尘是突发的 。
胡良军邵明安
关键词:沙尘暴黄土沉积黄土高原
细颗粒泥沙絮凝-分散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0年
简要介绍了细颗粒泥沙絮凝 -分散对土壤渗透性、土壤可蚀性以及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以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和由此带来的非点源污染。
陈洪松邵明安
关键词:细颗粒泥沙水土保持土壤渗透性
不同植被对土壤侵蚀和氮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34
2000年
利用 5~ 6a野外径流小区试验资料 ,研究 1 7种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9种作物、4种草地和 4种草灌间作小区年平均径流量为 2 7773、1 80 2 8和 1 31 4 9m3/ km2 · a,比相应裸地减少 2 7.5%、51 .1 %和64.3% ;侵蚀模数为 1 71 6、1 0 2 1和 81 2 t/ km2 · a,减少 73.0 %、92 .8%和 94 .3% ;全氮富集率为 1 .65、2 .4 8和 2 .59,比裸地增加 1 3.8%~ 1 1 4 % ;年平均土壤氮素流失量为 1 4 58、1 2 52、382 9和 966kg/ km2· a。 2植被通过调节径流流速来间接影响泥沙全氮富集 ,土壤侵蚀模数愈大 ,泥沙全氮富集率愈小。 3土壤氮素流失方程 SN=( 55.56-4 .87ln SL)· SL·TN ,可定量预测土壤氮素的流失。
张兴昌邵明安黄占斌卢宗凡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侵蚀氮素流失
半干旱区不同整地方式与灌草配置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23
2003年
采用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进行柠条灌木林的建设与土壤水分过耗及调控恢复的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调控最佳立体配置模式水平阶整地为柠条-披碱草、柠条-草木樨、柠条-芨芨草类型;水平沟整地为柠条-芨芨草、柠条-草木樨类型;鱼鳞坑整地为柠条-草木樨、柠条-芨芨草、柠条-本氏针茅类型。水平阶整地0~5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1.6%~5.0%;水平沟整地提高1.5%~3.0%;鱼鳞坑整地提高1.1%~2.7%。工程整地栽植5年、10年、15年的柠条灌木林0~500cm土层的土壤储水量年生长初期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2.84mm、56.63mm、210.66mm,年生长终期增加了15.96mm、67.64mm。50.36mm。灌、草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7.09%~104.9%和320%~650%。
程积民万惠娥王静雍绍萍
关键词:半干旱区土壤水分生物量柠条
干旱环境胁迫下草地水分动态与生产潜力
本文以黄土丘陵区为重点,研究了典型草原地带草地植被在干旱环境胁迫下,通过18年保护和合理利用后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最大生产潜力和土壤干层及其群落演替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受试植物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百里...
程积民万惠娥雍绍萍王静
关键词:土壤水分
垄沟耕作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分布试验研究被引量:30
2003年
吕殿青邵明安王全九
关键词:土壤水分分布含水量压实黄土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措施被引量:12
2003年
在概述水土保持研究主要成就的基础上 ,重点从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角度来阐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的策略与新思路。利用生物措施中的植被进行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程与生态环境改良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与可控制的操作性。从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角度进行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研究与生态环境改良 ,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但是相关的农业、林业、园艺、医药业等实验结果与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说明其思路是可行的 ,并且在本世纪内必将得到认可。深信从内因入手考虑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是根治问题的关键。
邵宏波邵明安梁宗锁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建设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
AlCl_3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被引量:10
2001年
铝类絮凝剂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有重要作用 ,常应用于浑水澄清、农业污水处理等研究中。在AlCl3 浓度为 0~ 1 7mmol/L ,泥沙浓度为 1 0g/L时 ,用吸管法研究了AlCl3 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液面下同一深度 ,泥沙浓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 ;悬液经多次搅拌后再沉降 ,其沉速减缓 ;当AlCl3 浓度为 0 9~ 1 7mmol/L时 ,出现明显的清浑水交界面 ,交界面随时间等速下降 ,平均沉速为 4 75 6cm/min ,对应的絮团平均粒径为 0 0 31 5mm ;土娄土絮凝临界粒径为 0 0 2 7mm。
陈洪松邵明安
关键词: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三氯化铝絮凝剂
有机质、CaCl_2和MgCl_2对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被引量:17
2001年
在CaCl2和MgCl2浓度为0~1.0mmol/L,泥沙浓度为10g/L时,用吸管法研究了有机质、CaCl2和MgCl2对细颗粒泥沙静水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有机质后,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加快,其絮凝所需的最佳电解质浓度降低;CaCl2和MgCl2的絮凝能力无明显差异,有机质含量对其几乎没有影响;在相同盐度下,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沉降速度随电解质摩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陈洪松邵明安
关键词:有机质细颗粒泥沙絮凝土壤监测河流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