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6KJ392B)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李玉云王卫国谢扬虎张强马芳更多>>
相关机构:蚌埠医学院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再生障碍性贫...
  • 3篇障碍性贫血
  • 3篇贫血
  • 3篇细胞
  • 2篇脐带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源性
  • 1篇再生障碍性贫...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功能衰竭
  • 1篇障碍性
  • 1篇人脐
  • 1篇人脐带
  • 1篇人脐带间充质...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物学特性观...
  • 1篇生物因素

机构

  • 5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巢湖职业技术...
  • 1篇阜阳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作者

  • 5篇李玉云
  • 3篇王卫国
  • 2篇谢扬虎
  • 1篇昝丽娜
  • 1篇魏晓巍
  • 1篇马黎丽
  • 1篇陈乐
  • 1篇马芳
  • 1篇张强
  • 1篇管英华

传媒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脐带源性和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 MSCs)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B MSCs)的方法,并比较其效果。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带及脐血各30份,分别通过原代贴壁培养法、酶消化法培养UCMSCs,及淋巴细胞分离液法、羟乙基淀粉沉降与淋巴细胞分离两步分离法获得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培养UCB MSCs。应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比较UC MSCs和UCB MSCs分离培养的效果与生长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及诱导分化鉴定其分化能力。结果 UC MSCs原代贴壁培养法8 d左右可见成纤维样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且成簇生长,酶消化法培养UC MSCs 5 d左右均匀生长;UCB MSCs分离培养用羟乙基淀粉沉降与淋巴细胞分离两步法得到的细胞数量较淋巴细胞分离法明显增多。两种来源MSCs培养方法相比较,UC MSCs原代培养的时间短,培养成功率明显增高。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来源的MSCs具有MSCs表面标志特征。定向诱导分化结果表明MSCs具有被诱导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结论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周期短,培养效率更高;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中羟乙基淀粉沉降与淋巴细胞分离两步法效率更高。
管英华谢扬虎魏晓巍李玉云
关键词:脐带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异常的免疫应答被引量:2
2008年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是一组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症。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再障和获得性再障,一般所说的再障指获得性再障。当前治疗再障公认疗法是骨髓移植和以抗胸腺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加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CsA)联合用药的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并取得明显的有效率。这就是再障患者存在免疫机制异常最直接的证明,近年来试验研究成果也证明再障患者有异常的免疫应答,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卫国李玉云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应答造血功能衰竭抗胸腺球蛋白免疫抑制治疗生物因素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建立从人的脐带组织中分离和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方法,并探讨UC-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采用原代贴壁培养法和酶消化法(胶原酶Ⅱ和胰酶)分离培养UC-MSCs,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以后的UC-MSCs表面特异标志物表达,MTT法检测P7细胞增殖情况。UC-MSCs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Hoechst与PI双染色,观察UC-MSCs对健康人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原代贴壁培养法1周左右可见成纤维样细胞从组织块边缘爬出,成簇生长;酶消化法3~5天可见成纤维样细胞均匀生长。传代培养后,UC-MSCs均呈长梭形、旋涡状生长;细胞核大,核仁清晰;免疫表型:CD29阳性率为(95.71±2.23)%,CD31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2.47±0.54)%和(3.24±0.34)%;第7代UC-MSCs仍具有较强的分裂增殖能力。UC-MSCs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呈细胞数量剂量依赖性,而淋巴细胞对UC-MSCs的生长未见影响。结论:从人脐带中成功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UC-MSCs生物学特性。
谢扬虎李玉云
关键词:脐带淋巴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IG-A基因外显子2、4、5突变及粒细胞CD_(55)、CD_(59)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与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PIG-A基因外显子2、4、5的突变及粒细胞表面CD55、CD59锚蛋白表达的情况。材料与方法:从30例A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PIG-A基因外显子2、4、5,再将纯化的PCR产物双向测序检测基因序列;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粒细胞中CD55、CD59的表达。结果:30例AA患者中11例发现PIG-A基因外显子2突变,包括碱基替代、缺失、插入;PIG-A基因外显子4和外显子5突变各5例,仅为碱基替代;共5例患者有2个或2个以上外显子存在突变,正常对照组未发现突变。粒细胞CD55和CD59的表达率在AA患者PIG-A基因突变者中分别为(86.57±5.90)%、(88.17±5.90)%,在PIG-A基因未突变者中分别为(91.87±4.79)%、(94.24±3.76)%,均较正常对照组(97.86±1.52)%、(98.82±1.42)%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PIG-A基因突变和粒细胞CD55、CD59表达缺失的现象,提示再障患者可能存在造血的克隆源性异常。
李玉云昝丽娜王卫国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PIG-A外显子CD55CD59
CD4+CD25+ Treg细胞和IL-21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对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起关键作用.CD+CD25+ T细胞是Treg细胞中非常重要的亚群,可以选择性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而Foxp3(forkhead/winged helix transcription factor,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的表达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D4+CD25+ Treg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李玉云王卫国张强陈乐马芳马黎丽
关键词:TREG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CD4+CD25+IL-21发病关系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