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397)

作品数:16 被引量:122H指数:6
相关作者:罗建勋殷宏关贵全马米玲刘爱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北海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泰勒虫
  • 3篇梨形虫
  • 3篇螺旋体
  • 3篇克隆
  • 3篇莱姆
  • 3篇莱姆病
  • 3篇伯氏疏螺旋体
  • 2篇形态学
  • 2篇羊泰勒虫
  • 2篇生物学
  • 2篇转录间隔区
  • 2篇系统发生树
  • 2篇裂殖子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进化分析
  • 2篇RRNA基因
  • 2篇病原
  • 1篇单胞菌
  • 1篇单克隆

机构

  • 1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海道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作者

  • 17篇殷宏
  • 17篇罗建勋
  • 15篇关贵全
  • 14篇马米玲
  • 13篇刘军龙
  • 13篇李有全
  • 13篇刘爱红
  • 12篇牛庆丽
  • 11篇任巧云
  • 7篇刘志杰
  • 5篇白启
  • 5篇高金亮
  • 4篇党志胜
  • 3篇杨吉飞
  • 2篇郝雪峰
  • 2篇杨朝霞
  • 2篇付钰广
  • 1篇王子坚
  • 1篇邱家祥
  • 1篇史耀旭

传媒

  • 5篇中国兽医科学
  • 4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兽医寄生...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动物传染...

年份

  • 6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介导恒温扩增对莱姆病病原伯氏疏螺旋体的分型鉴定被引量:5
2010年
使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基于莱姆病病原伯氏疏螺旋体的外膜蛋白A(OspA)基因,针对伯氏疏螺旋体不同的基因型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国内主要的莱姆病病原伯氏疏螺旋体的3个基因型进行分型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以对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strict)、嘎氏疏螺旋体(B.afzelii)和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进行分型鉴定。伯氏疏螺旋体的分型鉴定可以对不同临床症状莱姆病患者的治疗和莱姆病的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杨吉飞关贵全牛庆丽李有全刘军龙马米玲任巧云刘爱红王子坚杨朝霞罗建勋殷宏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分型鉴定
用溶血素从感染红细胞分离羊泰勒虫裂殖子被引量:2
2007年
用嗜水气单胞菌产生的细胞毒素—溶血素Ah-1,裂解羊泰勒虫感染的红细胞,通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羊泰勒虫裂殖子,建立了一种自感染红细胞中分离泰勒虫裂殖子的快速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所分离的羊泰勒虫裂殖子基本保留原有的正常形态,并从宿主细胞成分中游离。
李有全罗建勋关贵全马米玲高金亮刘志杰党志胜刘爱红刘军龙任巧云鲁炳义白启殷宏
关键词:羊泰勒虫裂殖子溶血素嗜水气单胞菌
国内莱姆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9年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新发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经蜱叮咬人、兽而传播。该病分布广泛,全世界至今已有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报告发现了该病,而且发病区域仍在继续扩大,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我国自从1986年调查发现东北林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以来,现已证实29个省(市、区)的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感染,并从病原学上证实其中至少有19个省(市、区)存在该病的自然疫源地,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动物宿主的调查证实,牛、马、羊、狗、鼠等均存在莱姆病感染,不同地区及不同种动物莱姆病感染存在较大差异。论文从莱姆病的病原分类、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传染源和分子生物学等几方面阐述了莱姆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了解莱姆病的流行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牛庆丽殷宏罗建勋
关键词:莱姆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
吕氏泰勒虫和尤氏泰勒虫内转录间隔区基因序列的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自试验感染吕氏泰勒虫(渭源株)和尤氏泰勒虫(隆德株)绵羊的血液中纯化虫体,提取虫体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 rRNA)基因,然后进行测序,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并与GenBank中各种动物梨形虫的ITS1-5.8S-ITS2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泰勒虫的ITS1-5.8S-ITS2 rRNA基因大小为817-842bp,同源性高达96.8%,分布在同一大枝上。通过比较ITS基因的同源性,尤其是ITS2基因的变异性,可以区别这两种泰勒虫与其他梨形虫。
牛庆丽邱家祥关贵全马米玲刘志杰党志胜刘爱红高金亮任巧云李有全刘军龙白启罗建勋殷宏
关键词:系统进化分析
转录间隔区(ITS)在寄生虫分子生物学分类中的应用及其进展被引量:43
2008年
在寄生虫分子分类学研究中,利用核糖体DNA对寄生虫进行分类学,以及虫种进化关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方法。但由于它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特点,所以很难在同种异株的区分上有所作为。内转录间隔区ITS是位于寄生虫的遗传物质特别是核糖体DNA(rDNA)上18S和28S基因之间的区域片段,由于它在生物种和亚种间变异较大,从而可以用来进行动物原虫种间以及株间的分类鉴定。因此,在分子分类学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核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分子标记。本文介绍ITS作为分子标记在寄生虫分子分类中的作用及其进展。
牛庆丽罗建勋殷宏
关键词:寄生虫分子标记
三株牛瑟氏泰勒虫P32表面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009年
为分析我国分离的3株牛瑟氏泰勒虫P32基因序列,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牛瑟氏泰勒虫P32表面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牛瑟氏泰勒虫辽阳株、宁县株和汶川株的P32基因片段,并成功地将该基因纯化后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上,将经PCR鉴定和EcoRⅠ酶切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这3株牛瑟氏泰勒虫P32基因片段长度均为875 bp,编码283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辽阳株与宁县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9.4%,汶川株与这2株的同源性分别是92.1%和91.9%,而我国辽阳株与日本株(AB016280)、俄罗斯株(AB016279)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9.8%和99.6%。
刘爱红关贵全刘军龙李有全马米玲牛庆丽任巧云殷宏罗建勋
关键词:瑟氏泰勒虫克隆
四川省汶川县两种牛梨形虫的分离鉴定被引量:6
2006年
自四川省汶川县黄牛体表采集长角血蜱的饥饿或半饱血成虫,带回实验室感染除脾牛。血液涂片检查发现,感染后第10 d,病牛血液中出现一种大型巴贝虫,感染后第24 d,出现一种小杆形的泰勒虫。形态学观察和18 S rRNA基因测序和进化关系分析证明,它们分别为卵形巴贝虫与瑟氏泰勒虫。
刘爱红罗建勋殷宏关贵全马米玲党志胜刘志杰高金亮任巧云李有全刘军龙史耀旭樊瑞泉王凡白启
关键词:泰勒虫形态学RRNA基因
用反向线状印迹方法检测和区别羊的泰勒虫和巴贝斯虫
根据已报道的梨形虫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针对所有梨形虫虫体的通用引物RLB-F和RLB-R(5’端用生物素标记),PCR扩增泰勒虫属和巴贝斯虫属的18S rRNA高变区域,同时,在扩增片段内设计针对不同羊梨形虫种的...
牛庆丽关贵全马米玲刘志杰刘爱红高金亮任巧云李有全刘军龙罗建勋殷宏
文献传递
微小牛蜱雌蜱唾液腺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以我国微小牛蜱半饱血雌性成蜱唾液腺cDNA为检测子Tester),饥饿雌性成蜱cDNA为驱动子(Driver),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和T/A克隆技术构建了微小牛蜱半饱血雌性成蜱唾液腺消减cDNA文库。对获得的158个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显示插入片段主要集中在200-550bp之间,挑取6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了14个有效ESTs,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它们所编码的功能性蛋白包括卵黄蛋白原、基质蛋白、富含脯氨酸蛋白质、OTM-3假定蛋白等。根据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微小牛蜱DNA为模板,对所得ESTs进行鉴定,证明它们都是微小牛蜱所固有的。该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微小牛蜱唾液腺差异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
杨朝霞关贵全马米玲刘军龙殷宏罗建勋
关键词:微小牛蜱抑制消减杂交表达序列标签
牛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作者对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原虫资源库内收藏的3种牛源泰勒虫10个地方分离株(包括4株环形泰勒虫、3株瑟氏泰勒虫和3株中华泰勒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用所测得的牛的泰勒虫中国株基因序列和自GenBank下载的各种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牛的3种泰勒虫18S rRNA基因大小在1740-1890 bp,并有规律地分布于3个不同的进化枝上,且种内地方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明显大于种间同源性,说明采用18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方法对牛的泰勒虫进行分类与传统分类方法具有较好的符合性。该研究也可为建立针对18S rRNA基因为靶标的牛的泰勒虫病PCR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刘爱红关贵全刘军龙李有全马米玲牛庆丽任巧云殷宏罗建勋
关键词:泰勒虫RRNA基因系统发生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