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WKJ2005-2-020)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王效民尹震宇叶志坚张琼杨中萌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及肝联合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 2008年
- 目的通过建立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及肝联合移植动物模型,探讨提高大鼠肝移植模型的稳定性和存活率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将SD大鼠(♂)、Wistar大鼠(♀)分成三组:Ⅰ组大鼠Kamada“二袖套法”行SD→Wistar大鼠肝移植;Ⅱ组Wistar大鼠(♀)TBI(11Gy),4h后输入SD大鼠(♂)BMC(8×10^7),28d后Kamada“二袖套法”行SD→Wistar大鼠肝移植;Ⅲ组Wistar大鼠(早)TBI(7Gy),4h后输入SD大鼠(♂)BMC(8×10^7),2d后CTX(50mg/kg体重)腹腔注射,28d后Kamada“二袖套法”行SD→Wistar大鼠肝移植。分别于BMT后10、20d通过PCR方法检测Ⅱ组和Ⅲ组Wistar大鼠体内的SD大鼠源性Y染色体特异性片段。并比较3组大鼠肝移植术后1周生存率、生存状况及生存时间。结果Ⅱ组和Ⅲ组大鼠外周血均检测出SD大鼠源性嵌合体。DTH检查显示对SD大鼠产生免疫耐受。肝移植结果显示,Ⅰ组大鼠均在4~5d死亡,而Ⅱ组和Ⅲ组大鼠1周存活率为80.0%和84、2%,但Ⅱ组的生存状况不如Ⅲ组。结论应用7GyTBI+CTX+供体BMT可成功建立同种异体大鼠嵌合体模型,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大大提高肝移植术后大鼠的生存状况及生存时间。
- 王效民傅锦波黄小进罗琪李岗山卢明珠余德
- 关键词:骨髓移植肝移植动物模型
- 大鼠脂肪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被引量:6
- 2010年
- 背景:除骨髓外,人们已从胎盘组织、脐带血肌肉组织、脂肪组织中分离到了间充质干细胞。目的:比较大鼠脂肪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差异。方法: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来自BN大鼠的脂肪和骨髓。体外分离、纯化脂肪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形态、表面标志、生长动力学、分化潜能鉴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比较两种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形态相似,第3代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高表达CD29,CD90,低表达CD34,CD45,CD11b;第3,4,5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快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两者都具有低免疫原性,可以抑制异基因抗原引起的T淋巴细胞增殖,且这种抑制作用与细胞数目成正相关,等量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样的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功能。
- 杨中萌尹震宇叶志坚张琼赵文秀王效民
-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组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