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J036)
- 作品数:26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林振礼丁玲玲李静蓉吴幼雄黄坚更多>>
- 相关机构:泉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漳州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艺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从清源山碑铭看泉州多元宗教和谐共处被引量:1
- 2013年
- 历史上泉州的宗教包括本土的道教、民间信仰和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景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他们共同并存,和谐共处。通过清源山碑铭,阐述泉州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睦共处,共修纯阳洞。僧俗共修寺院,儒释道三教徒共游柴泽洞,反映三教合一,和谐相处;龟山寺民间信仰的祖先崇拜共祀,书院、祠堂的共修,说明民间信仰与儒教、儒教与佛教关系密切等。
- 李玉昆
- 关键词:宗教
- 泉州与台湾王爷信仰交流的特点——以泉郡富美宫为例
- 2014年
- 福建泉州与台湾两地民间信仰一脉相承。自20世纪80代海峡两岸恢复交往以来,泉台两地王爷信仰交流日趋频繁,交流的形式日渐多样,即由单向到双向互动;交流的对象日趋多元;交流的领域不断拓宽,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丁玲玲
- 多元宗教文化影响下的闽南民间雕刻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闽南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多元宗教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影响着该地区文化生态的变化,反过来该地区的文化生态也影响着该地区各种民间艺术的走向和风格。闽南民间雕刻多样风格也是现实世界本身的多元文化的体现,从闽南雕刻发展的历史性和逻辑性看,多种宗教文化的存在从很多方面促进了闽南雕刻的繁荣和发展。宗教与当地多元文化的有机互渗、共构共存,既保留了各自原有的特质,也会引发一些新的结合与发展。这些都对当代闽南民间雕刻的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 黄坚
- 朱熹与闽南多元宗教被引量:1
- 2012年
- 闽南素称"佛国",为多元宗教聚集之地。朱熹初仕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晚年出知漳州,与闽南多元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仕泉之前,朱熹所学杂驳,既受孔孟学说和二程理学的熏陶,又曾问禅学佛,访道焚修。同安任初,朱熹也曾沉浸于佛道。然而,通过从同安一县及泉州一郡透视整个南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实,使其接受李侗之教而"逃禅归儒"。泉州之"胡贾建层楼"(伊斯兰教寺)事件为朱熹应对禅佛教、摩尼教的挑战提供了借鉴。朱熹对于摩尼教(明教),仕泉偶涉,知漳则禁。总之,朱熹之于闽南多元宗教,兼融而不宽容。
- 林振礼
- 关键词: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摩尼教
- 从泉州天后宫看民间宗教的和谐发展被引量:1
- 2012年
- 泉州天后宫是泉州妈祖信仰的重要宫庙,自创建以来,就与其他水神信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明清以后,妈祖的神通扩展,泉州天后宫又融合许多民间俗神配祀,并分灵到台湾及东南亚等地。从泉州天后宫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泉州的民间信仰是在相互依存的情况下和谐发展的。
- 陈名实
- 关键词:天后宫宗教
- 浅论和谐新闻
- 2014年
- 本文提出和谐新闻概念,进行初步论述。和谐新闻是现阶段我国媒体所重视的新闻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谐新闻是媒体体现社会责任感,增强良好传播效应,赢得主流受众的有效传播内容,对和谐福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 周友谊
- 朱熹千里往见大慧禅师的历史公案新解
- 2014年
- "格物说"既是朱熹时代社会精英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也是应对禅宗挑战的必然结果。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月,朱熹于秩满候批之际,为柯国材撰写《一经堂记》,突出《大学》"格物致知"这一重要命题。而早在绍兴十年,侍郎张九成、状元对汪应辰登径山问道,谈"格物之旨",大慧答以"物格说"。时佛教界领袖这种以禅释儒之"格义",说明该时代社会精英对儒家《礼记·大学》经义的重视。追溯思想史上朱熹与大慧的潮州之会这一历史公案,既可以揭示朱熹注解《大学》"格物补传","开一新传统"(牟宗三语)之序幕的隐微之处,也可以阐明朱熹理学(新儒学)以"格物致知"作为开启"下学上达"之锁匙。
- 林振礼
- 关键词:格物致知
- 《泉州宗教石刻》的历程与创新——宋元时期泉州多元宗教和谐共处的历史见证被引量:2
- 2012年
- 《泉州宗教石刻》一书的原著与增订,历经吴文良、吴幼雄父子两代人77年的艰苦探索,终于接力合成这部煌煌巨制。增订本关于石刻收集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单个遗物以及某一类遗物的历史阐微、辨析和概括,极大地提高了原以资料见长的此书的理论品质;其纠错、释疑、解难、辨误突出地体现了推陈出新。《泉州宗教石刻》增订本既保存了大量中外文化交流珍贵的历史信息,又是宋元时期泉州乃至闽南多元宗教和谐共处的历史见证。
- 郭志超
- 泉州伊斯兰教文化遗存及其现代价值
- 2013年
- 自12世纪至14世纪的300年间,泉州与阿拉伯世界诸多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阿拉伯伊斯兰教在泉州的遗址和遗物,无可辩驳地证实该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以及泉州与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友好关系。泉州伊斯兰文化遗存为世界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观念的和谐共处与对话,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鉴。
- 吴幼雄
- 关键词:伊斯兰教文化遗存
- 苏廷玉与《重建泉州元妙观记》
- 2014年
- 苏廷玉为清代闽南重要历史人物,嘉庆进士,道光重臣,曾按察山东,总督川西,"扬历中外垂三十年",为清代封疆大吏;然不知何故,自清末民初以来,所有官修正史与学林史籍均无苏氏传记,惟清光绪之《马巷集》与民国时期之《福建通志》、《同安县志》、《厦门市志》有零星记述,然皆散佚不全。笔者据苏廷玉晚年亲撰之《鳌石自譔圹志》与《鳌石府君自记年谱》对其生平予以考述,并对其所撰《重建泉州元妙观碑记》有关闽南道教历史、道观修建过程与神灵信仰等方面内容予以钩稽梳理,以期对闽南人文之传承与道教历史之了解有所裨益。
- 黄海德
- 关键词:宗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