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2-319-825-150)

作品数:4 被引量:127H指数:4
相关作者:吕松涛郑健龙仲文亮陈杰钱国平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道路工程
  • 4篇路工
  • 3篇沥青
  • 2篇沥青路
  • 2篇沥青路面
  • 2篇路面
  • 1篇冻融
  • 1篇冻融劈裂
  • 1篇养生期
  • 1篇应力
  • 1篇水泥稳定
  • 1篇水泥稳定碎石
  • 1篇水稳定性
  • 1篇碎石
  • 1篇匹配性
  • 1篇弯沉
  • 1篇稳定碎石
  • 1篇沥青混合
  • 1篇沥青混合料
  • 1篇沥青混合料水...

机构

  • 4篇长沙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吕松涛
  • 2篇郑健龙
  • 1篇仲文亮
  • 1篇陈杰
  • 1篇刘宏富
  • 1篇潘勤学
  • 1篇钱国平

传媒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中外公路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指标控制值适用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针对现行规范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指标控制标准值单一的弊端,选取10种常用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开展了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混合料水稳定性能低标号沥青类优于高标号沥青类,改性沥青类优于同标号普通沥青类;AC类与ATB类的水稳定性能相比,差异较大,且试验方法不同,规律不同;规范要求的试件标准稳定度值对30#沥青类混合料、ATB类沥青混合料未起到控制作用。说明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与沥青的种类、矿料级配类型及试验方法有很大关系,在实际混合料设计中宜根据沥青混合料种类分别定义不同试验方法测试指标的控制标准。
潘勤学钱国平刘宏富吕松涛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冻融劈裂
养生期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模量及疲劳损伤特性被引量:46
2015年
为了揭示养生期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模量及疲劳损伤特性,有效减少施工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的疲劳损伤,进行了不同龄期下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弯拉强度及弯拉疲劳特性研究,揭示了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弯拉强度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不同龄期下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压回弹模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以及不同龄期下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疲劳方程与疲劳损伤演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龄期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模量与疲劳损伤性能影响显著,龄期越短,荷载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产生的损伤越大,施工期造成的疲劳损伤将直接导致路面运营期的疲劳寿命大大缩减,为保证运营期的路面使用寿命,应严格控制短龄期情况下重载车辆的通行,包括施工车辆。
吕松涛郑健龙仲文亮
关键词: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加载龄期模量
基于结构层寿命递增的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新思想被引量:70
2014年
为了建立科学的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新思想,通过力学分析探究了沥青路面近表面的应力分布特征,论证了以路表荷载作用区边缘作为沥青路面破坏源的合理性。针对中国现行沥青路面疲劳设计方法的缺陷,开展了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在考虑加载速度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真实应力比表征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方程。结合中国沥青路面各结构层设计寿命相等所诱发的问题以及实际沥青路面结构的破坏特征,提出了各结构层自上而下设计寿命递增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新思想和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新理念。结果表明:沥青面层近表面是其真正的破坏源;基于真实应力比的疲劳方程反映了材料的本质特征;耐久性沥青路面的各结构层应采用疲劳寿命递增的方法进行设计。
郑健龙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耐久性设计
基于弯沉与层底拉应力指标的沥青路面结构层疲劳寿命匹配性被引量:8
2014年
针对沥青路面结构层位与其设计寿命的匹配性问题,分析了在用公路沥青路面面层与基层的破坏先后顺序及其原因,推导得到了基于现设计指标弯沉与层底拉应力的沥青路面结构层疲劳寿命计算公式。以我国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为例,计算获得了各结构层顶面的弯沉和层底拉应力,据此反算了各结构层的疲劳寿命。研究发现,按现规范的等寿命设计思想设计出的沥青路面结构,无论是其实际寿命或是计算出的各结构层疲劳寿命,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基层的疲劳寿命远远高于面层的疲劳寿命,表明沥青路面结构层层位与其设计寿命存在着不匹配性。因此,采用疲劳寿命逐层递增的方法进行耐久性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寿命组合设计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吕松涛刘建锋岳爱军陈杰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